浅谈小学语文艺术导课六法

2009-05-25 09:01王冬云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狮子生命同学

王冬云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始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类导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巧设悬念式

悬念是对智慧的挑战。课堂开始,教师如果用反常的话题,往往能激起学生刨根问底的热情。例如,教学《我和狮子》一文,先讲一条新闻:徐州动物园因狮笼未关好,夜里狮子出笼咬死了一个人,后来解放军来了,击毙了那头狮子。然后教师提高声调:“可是,美国有位女学者,却有胆量同狮子相安无事地生活了3年。”在这个对比悬念面前,最不守纪律的学生也会对这课堂欲罢不能。

2.猜谜激趣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谜语导入,幽默激趣,启迪学生思维。如上《看电视》一课时,教师先出个谜语要大家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不一会儿就猜出谜底——电视。这样既使学生沉浸于猜谜语活动的趣味中,又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激情导入式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开课之始,如果老师能根据课文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设备,借助歌曲、画面等媒介以及自己激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上《生命生命》一课时,进行如下导入:

(大屏幕展示抗震救灾时的特写镜头,同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同学们,看到这震撼人心的画面,听到这迸发出坚毅、顽强的音乐旋律,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命如此美丽,却时时受到灾难的侵袭;生命如此坚强,在遭遇事故时却不堪一击。在生命的旅程中,绚烂与颓败结伴,鲜活与脆弱同行。生命用坚韧创造美好,用顽强表达神奇。我们看到了生命在病魔前的挣扎,在废墟下的呐喊,在重生时的挺立。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正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谱写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在这激情的氛围之中,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4.故事引路式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说:“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学生马上就会来劲,当然,故事要与教材有关。

例如我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进行了如下导入:

(1)听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国王吩咐大臣给全国的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却不见发芽。雄日又给种子施了些肥,浇了点水。

(2)请小朋友猜一猜雄日能种出花吗?他能成为国王的继承人吗?每个人自由发表意见。

(3)揭示学习内容:小朋友,要想知道故事的结果,读一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吧!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故事导入新课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方式,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设计中注意这一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前提。

5.设疑置障式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教师走上讲台,猛然提个问题,学生的“思维机器”就立刻会被开动起来。例如我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开始就问:“谁见过植物长脚的?”学生忙抢着回答。教师追问:“它长脚是干什么呢?”在大家有些茫然时,新课很自然地开始了。

6.快乐游戏式

游戏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使学生乐于参与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设计这样的导入:

师:用手绢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让他去摸任意一个走动的同学

生:一会儿撞在桌子上,一会儿撞在别人身上,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

师:为什么他会东撞西撞啊?

生:因为他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

师:对!他的眼前是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当然乱撞。可是,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也为学习课文、进入师生平等对话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总之,新课的导入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只要每位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智慧,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拓宽学生思路、引起探索欲望、快速进入文本,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狮子生命同学
狮子的喷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