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探讨

2009-05-25 09:01蒋继红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构建

蒋继红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进行探讨,提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体制,重新选择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具体构建和实施。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机械制图课程;构建

一、工作过程的概述

高职课程改革历经了学科课程—整合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等阶段的演化,目前已经走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阶段。

工作过程是“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名称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而是来源于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根本所在。

二、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传统《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主要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制图原理及制图的方法,强调的是解决形体的表达,而缺少识图能力的训练。《机械制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较为一致的看法,提高实践能力,这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一。而目前的教学很少与产品相结合,从而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点、线、面的投影,再讲基本体、组合体的投影,这种体系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学效果不好。教学内容上和就业结合较少,主要以制图为主,既不实用,难度又大。

(3)课程体系是加快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核心。《机械制图》课程对工作有帮助,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技能型人才紧缺,除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不尽合理外,更重要的是学校与用人单位沟通不够,从而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平行的或分离的,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物教具、工作台、生产设备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呈现一种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的状态,营造职业环境以产生职业氛围。

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内容的序化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的开发应该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技能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追求的是职业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课程开发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课程要实现的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使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深度、难度,应既注重技能训练,又兼顾理论传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能动手,而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2.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结构重新构建

工作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要认知、熟悉以及所要具备的。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然要围绕实践活动来展开,实践性是这一课程的中心属性。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也就是说,课程活动内容是以经过教学改造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而这些情境必须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建立在行为主义构建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行动导向是“做中学”这一朴素思想的集中反映,其研究的最主要任务是分析和探索如何在行为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行动(为)技能的获得。

3.教学内容重组

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机械零部件图样识读、零部件测绘、机械测量、计算机绘图等教学内容分散在不同的课程当中,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相对分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就是针对零部件图样识读、测量与绘制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以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部件为载体,形成若干学习情境重新构建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

4.工作过程导向《机械制图》课程的实施

工作情境实践课程是模拟真实工作情景或是进入真正的生产性单位(如学校的校办工厂等)去工作,工作情境实践课程特别强调工作的效率和标准化要求的执行。具体实施从以下几点入手:

在教学组织方面。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一课程是通过学生间的组织合作、制定计划及工作分配来进行,也就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这种课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角色扮演,由教师扮演最终的任务下达者和监督者。

在教学过程方面。首先,指导教师要提前给每组发放任务书,明确课堂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其次,指导教师将工作任务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分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再次,指导教师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并进行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评价方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决定了其评价的多样性,教学中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中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1)任务引导法:我们要做什么?引导出工作任务、工作要求。

(2)过程导向法:我们怎么做?提供学习情境所需要的工作条件,提供资讯及方法指导。学生按工作小组讨论工作方案并派代表发言。如对某种零件表达方案的讨论。

(3)教、学、做一体法: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教,边做边学。例如零件的测量方法,可以采用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操作的方法。

(4)情境体验式:学生在实训室或企业职业环境中经历真实的操练,从而提高职业素质。如将零部件的测绘教学放到车间现场进行。

另外,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还应从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方面加以考虑。

总之,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应面向就业,突出特色,培养高素质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竞争力。通过以上几方面对机械制图教学的整合和改革,既可以快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可以实现学校和学生两者间的双赢,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

[2] 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职教通讯,2008(5).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导向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标准的开发与研究
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学》课程内容重构
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水利工程制图教学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