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材加工的误区

2009-05-25 09:01易群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量角器特级教师加工

易群兰

教材,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籍,不仅承载着知识和文化,而且承载着灵性和生命活力。每当教师手拿教材的时候,应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教材的使用一直存在着一些偏激或偏差的不良现象,照本宣科者有之,另起炉灶者也有之;容量过大者有之,容量偏小者也有之;教学重点不明者有之,无教学重点者也有之……如此种种,已经远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远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远离了课标教材的意图,远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深深地思考和深入的探究!

一方面,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课程专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教学专家等众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是通过国家审定、代表国家意志的具有行政权威的法定文本,广大教师理当尊重教材;另一方面,数学教材仅仅只是课程资源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例子,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广大教师当然也可以合理加工教材,但合理加工教材应做到有理、有据和有度。

1.加工教材要合理定量。一节课,教师究竟该教多少,学生究竟能学多少,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学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还教学了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试问: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吃得消这么多知识吗?在这种“严重超载”的课堂中,教师无视教材的编排意图,无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无视教学的实际效果,表面上看教学内容多,实际上学生所获甚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合理确定教学容量,确保教学张驰有度、富有实效。

2.加工教材要把握重点。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会出现若干个知识点,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师一定要理得清、抓得住、体现得出,因为这是上好课的关键之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时,竟然把情境中出现的“速度”这一概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整节课围绕“速度”意义的建构和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的了解和运用等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在这节课中虽然对“速度”颇有认识,却对重点要学习的关于与速度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无所收获。究其原因,无外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不到位,对教学的重点抓的不准,导致教学重点严重偏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才能真正落实教学重点。

3.加工教材要融入方法。对于教材的加工,笔者认为,要有机融入教学法的加工。只有把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材之中,才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僵化的知识人性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孤立的知识网络化,纯数学的知识生活化。例如,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关于“0时”的认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在生活中对“0时”的体验也极少,甚至没有,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使这个未曾谋面的 “0时”变得生动和鲜活起来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使“0时”直观形象的走进了每一个学生心中:首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了几个点,分别表示生活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见下图)

这样的设计,十分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今天的0时也就是昨天的24时,还再现了“日复一日、周日复始”的时间变化规律,极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了“一天接一天”的准确而清晰的时间概念。接着,黄老师又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在夜色、星光、月亮逐步变淡,到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太阳慢慢落下的过程中,一昼夜钟面上的时刻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由此可见,当教学法有机溶入教材中时,教学的生命活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喷发和彰显出来。

4.加工教材要科学调整。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适当整合,如先后顺序的挪动、具体内容的增删等,可以增强教材对教学的适应性,也符合教学规律。例如,教学《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接着让学生量角,最后让学生画角。但特级教师华应龙上此课时,将教学内容调整为先用量角器画角,让学生在“跌跌撞撞”中感受到用量角器画角就必须找到量角器上的大小不同的角,而要找到量角器上的角还得先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基本单位。这一教学先后顺序的变化,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内驱力。

5.加工教材要勇于超越。文无尽意,诗无达诂,一节课真要把一个内容研究透,绝非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是不可能。教师对于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只能与时俱进,日趋逼近它的本质。超越本身就是建立在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真正地理解与钻研了,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也唯有超越教材,数学教学才能收获更多精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认识分数》时,巧借学生错误,组织学生用纸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用口辩论图形所表示的分数,用脑想课本之外可能出现的分数,这些基于教材但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课不再是知识灌输和练习模仿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灵性、诱发灵感、创生灵动的生命成长过程。

教材,一本需要教师坚持不断的读而又永远也读之不尽的书。当我们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来研读、加工和使用教材的时候,也许会有更多的别样的收获。

猜你喜欢
量角器特级教师加工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量角器
认识量角器
一切皆有可能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