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2009-05-25 09:01于建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体育

于建新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仅仅是因为中考科目中体育还占有一定的分数,不得不重视。据笔者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中考的体育分数。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国家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新课改理念倡导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然而,当前“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上好学校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学法指导,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课程标准》的推行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指导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突出体育与健康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教师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于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它传授的是“操作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在身体练习中领悟、在自学自练的操作中养成;体育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生理、卫生保健、环境、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还要鼓励开展多方面的体育促进活动。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只重视课堂练习知识量的积累,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法练习,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获得的知识增量与增值,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尽管《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但会打破传统式体育教学按竞技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但是,竞技体育依然还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现在的学校体育课程对竞技体育有所争议就把它从课程教学内容中删掉的话,那么我们今后的体育视野就显得非常狭窄,教学内容的来源也会贫乏。因为许多竞技体育项目都是从娱乐性游戏这一潜文化形态逐渐过渡而成的,是人类创作先进体育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实践也证明了它具有众多的教育价值。不过,要对它进行一番适应教师和学生主体性需要的改造,使之成为合乎学生实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如何选择教学内容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对课程目标、教学条件和学生个体需要等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虑,才能选出既合适学生的实际及发展水平,又合乎学校的实际条件,易于操作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学生积极参与、愿学乐练、受益终身;同时,更要考虑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身心素质,才更利于他们今后的身心发展。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集体性球类项目,并且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与展现真我和锐意创新的机会。

三、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1.活化教材内容。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NBA球星和喜欢看NBA比赛的心理,讲解NBA历史上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优化教学方法。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突出个性风格。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同学们在相互的配合中学会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要注意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才能使这一课程在学校全面教育课程体系中与各门课程协调发展。体育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运动员,而是通过学习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非智力因素,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带来良好的转机。因此,体育课除必要地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等变化规律,使课的活动内容与运动量的安排符合认知规律和生理规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及主体性问题。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只有学生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其主体性才能得以很好发挥。因此,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便于学生对所进行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及适度发展身体所合适的水平,使运动量的安排能与教学目标基本相一致,而不要过度追求;在“体育知识技能”教学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方面及二者有机结合,尽可能使学生“知之深,爱之切”,知行并进。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因素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认真体会体育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五、深化体育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获得发展

体育教学不应该只限于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与方法及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与方法,便能促进自己进行经常性的锻炼,而锻炼的过程也是其相关信息的增量与增值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健康认识水平、确立健康是人生第一需要的信念,促进其它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实现“育人”的目标中便不至于迷失应有的航向,从而确保“育身”不偏离“育人”的方向。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任务,而应该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体育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