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于奉献,教育在于求真

2009-05-27 06:16周世益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二等奖一等奖书香

周世益

蔡青荣,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文化,1988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滨海县樊集乡中心小学校长,滨海县第四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小学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

参加工作二十年来,蔡校长始终奉行诚实做人,踏实育人,勤奋钻研,刻苦求知的人生准则,怀着对教育事业赤诚的爱,对孩子火热的情,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小学毕业生,铸就了樊集乡中心小学事业的兴旺,以实际行动践行他信奉的一句教育箴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他自学了大专、本科课程,挤出时间学习并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知识,从不间断学习和研究教材,以研促教,教研并重,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誉和社会的肯定。

一、倾心教研,力创品牌,特色见端倪

“科研兴教,兴校”是他一贯的理念。近几年来,他抢抓机遇,利用“十五”课题结题以及“十一五”课题立项之际,积极参与并主持国家级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研究》,市级课题《以“书香莲韵”为主体的个性化班集体建设研究》《以“书香莲韵”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建构“书香莲韵”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县级课题《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从课题立项、选题到材料的搜集、资料的查找、人员的配备、经费的落实,他都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事事把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他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效益月、效益周活动。上观摩课,上示范课,开课题讲座,他都身先士卒。他清醒地认识到不光自己要提高,更要提高刚刚走进中心小学的广大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他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坚持不懈地开展青蓝工程;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水平,他每周进行课堂教学调研三次,每学期上示范课三节,开讲座二次,听课达70余节;统计资料,分析教法,察看效果,努力掌握教学第一手材料。近几年来他指导青年教师在县以上论文、教案评比中获奖达48人次,优课评比获奖达10人次,其中施少雪获市“优质资源光盘使用”优课评比二等奖;袁梅老师获县实验优课评比一等奖;於红梅、周晓慰、王云获县语文学科优课评比二等奖。与此同时他还利用点滴时间剪报纸,写随笔。现在,樊集乡中心小学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国家级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研究》、市级课题《以“书香莲韵”为主体的个性化班集体建设研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建构“书香莲韵”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成果显著,这些课题开题研究至今,全校已有40多篇学生文章发表,16篇教师论文在县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8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建构“书香莲韵”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研究》课题从开题至今,他一着不让,已在盐城市课题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校长是一校之魂”,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印证了这一点,为了创建特色学校,他带领大家投入校本课程研究,利用若干个星期日,熬了不知多少不眠之夜,编写了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莲的应用与欣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近两年来,他紧紧抓住“书香莲韵”特色大力开展读书益智、育德活动。2005年12月特色创建成果顺利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被市表彰为“‘十五教科研先进集体”,2006年11月他参加省“导航杯”优课评比获得一等奖,2007年学校再次被滨海县表彰为教科研先进集体,他被表彰为教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9月他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先进个人。为了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引进课堂。他千方百计创建并完善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起了学校网站,为教育教学研究搭起了交流切磋、施展才华的平台。他利用工作之余和点滴时间上机操作,以自身行动带领师生们创设了一个愉悦身心,丰富信息,提高质量的育人环境。

二、不懈进取,勤奋探索。佳绩见实力

多年来,每天第一个走进校园的是他,最后一个走出校园的也是他。几年前他分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一直在县内领先。2003年秋,他负责学校日常工作,兼任毕业班语文教学,他要求师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从早到晚,他有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工作,不是备课、批改作业,就是切磋教案,撰写论文或是潜心谋划学校建设。诸如全乡公开课教学、示范课指导工作、目标测试、三好生评选、特困生帮扶结对等等都一一上手。他十分重视过程管理,尤其是每项具体工作,他看的是全过程,从布置到验收直至形成习惯,他都一一查看,因此每项工作都有起色,做到常抓常新。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作为负责学校全面工作的校长,当然应该多操这份心,但他善于弹钢琴。学校工作整体推进,运作顺畅,这与他知人善任,大力建设一个富有生机的“老中青”通力合作的团队密切相关。他注重和大家促膝谈心,领导班子内讲和气,教师群体中讲人气。他以身作则,要求大家都向他看齐,师生们深受感染。在他影响下,人人比贡献,个个谈质量,凝心聚力抓教学。一种崇尚读书、学做真人的良好风气正在不断形成。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该校2005、2006、2008年三次获得滨海县小学教学工作综合奖,2004年至2008年连续四次被评为滨海县小学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2008年9月在全县十五个乡镇教育教学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二名、同类乡镇第一名。

三、笔耕不辍。频频获奖。论文见功底

参加工作以来,蔡校长时时刻刻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笔耕不辍,研究不断。2000年以来他发表或获奖的文章达28篇:2000年6月《发挥教材练笔优势,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一文在县“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01年11月《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提高复式教学质量》获县电教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12月《从语言文字的心理过程,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一文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年12月《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促进学生口语交际》一文在市小语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02年5月《农村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在县普通话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002年6月《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铺设一片绿地》一文获县“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一等奖;2002年7月《依据心理过程,提高口语能力》一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七期上;2002年10月《为小学教师的教研创设一片晴空》一文发表在《滨海报》第150期第三版上;2003年6月在县“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小议新课程下的教学研究》一文获二等奖;2003年10月在县“新课程新理念”论文评比中《小学教师要率先走进“新课程”》一文获二等奖;2003年10月制作的课件在县评比中获二等奖;2003年10月《构建兴趣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一

文获县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同年12月该文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年12月《以“趣”为媒,培养语感》在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04年3月在县新课程论文评比中《构建磁性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一文获一等奖;2004年6月在县“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让思维在探究中开阔》一文获二等奖;2004年12月在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新课程呼唤灵性的课堂》一文获二等奖;2005年6月在县“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谈语文课中的阅读期待》一文获一等奖;2005年11月在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语文课中的阅读期待效应探究》一文获一等奖。同年该文发表在《盐城教育研究》第三辑上;2005年11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一文获滨海县首批中小学骨干校长赴上海学习考察论文评比一等奖,同年12月该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现代教育科学》杂志上;2006年《亲近图书》一文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第1-2期合刊上;2006年3月《拓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之管见》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6年5月《为“大气”的语文课喝彩》获盐城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7年5月28日《让书香莲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张扬》发表在《江南时报》教育论坛版上;2007年6月18日《让莲韵育德之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智慧的生成》发表在《现代教育报》上;2008年在县《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为留守儿童经营一片晴朗的天空》获一等奖;2008年9月23日《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发表在《今日教育》第八版上。

随着研究能力的增强和为学生终生发展理念的树立,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也异常活跃,教学质量稳居全乡上游,学生的优秀习作频频见诸报刊,近年来累计指导学生发表文章16篇:1999年10月指导学生吉静的习作《爸爸圆了大学梦》发表在《关心下一代周报》10月1日第七版上;2000年学生沈静静的作文《皇帝的新装》刊登在《小语报》的《寒假专刊》上;2002年学生周巧云的作文《分数真的是命根》发表在3月8日的《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学生王丽娟的作文《爸爸,请戒赌吧!》发表在《语言文字报》6月23日第四版上……由于勤奋写作,刻苦钻研,实绩显著,1998年他被评为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2002年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后来被聘为县小学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又被评为优秀教师、县教育先进工作者,进而成为一所拥有千名学生、四十多名教职工的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二等奖一等奖书香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辽宁省职工文化建设促进会第一届论文评审二等奖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书香海报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第十三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获奖名单(初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