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尽沧桑始到金

2009-05-31 02:3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9期
关键词:晚风画卷沧桑

吴 斌

读书,读的是理想,读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追求;读书,读的是意境,读出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奇峻之态势;读书,读的是人生百味,读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忧伤。

明月松间照,我静坐月下读着韵味无穷的月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是孤独的;月光,是凄迷而撩人的。那一轮明月,浸透着多少游子、多少文人墨客的愁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似乎成了李白的化身,这凄美的月光中融着李白对谪友的不舍之情。从此,王昌龄的梦境,便总会被那皎洁的月光照亮,他总会为那轮荡漾着情谊的月儿痴迷。我将对明月的情感,绣成晚风中与你携手相依的画卷,那画卷中透着月光流水般的孤独。静伫月下,你感受到了那份“对影成三人”的寂寥了吗?

星垂平野阔,我畅读江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驻足江畔,多少往事如雾霭般氤氲在身旁。江水滔滔,我读懂了那是屈子在长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江水平缓,我读懂了那是李煜在浅唱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承载着客船摇曳在晚风中,我读懂了那是琵琶女在哀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站在今天读昨日。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地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织出了阴差阳错。在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绳结之中,其实都有一个记号,当时的我们茫然不知,在蓦然回首时,却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也才领悟到忧伤和痛苦的来处。读昨天,如读黄花凋谢,又如晴空一鹤,无论是忧还是喜,都将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回忆,明天坚实的根基。

读书,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探寻和倾诉,这份坦然与释怀会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曾经历经沧海,如今风华正茂;曾经的几度沧桑,都已化为袅袅青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品读春秋。我坚信:读尽沧桑始到金。

【作者系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三(15)班学生】

点评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本文的标题巧妙地化用了刘禹锡《浪淘沙》中“吹尽狂沙始到金”一句,使读者眼前一亮,鲜明地表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在结构模式上,围绕中心,采用并列式结构,从“读月光、读江水、读昨日”三个不同角度分别阐述了读书的意义,辐射面广,结构对称工整。信手拈来的古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结尾的一段话卒章显志,照应标题,深化了主旨。

【指导并置评:李奕萍】

高考作文命题理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一:

题目的开放性:自由与限制的统一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二:

文体的囊括性: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三:

表现的兼容性:诗性与智性的统一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四:

含义的内隐性:规定与自主的统一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五:

现实的观照性:生活与心灵的统一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六:

题面的简明性:明白与简洁的统一

猜你喜欢
晚风画卷沧桑
中国画卷
The Landscape in His Mind
罗米的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咸说云盐史 道尽沧桑事
晚风随笔(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