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庭作业拖拉现象的思考

2009-06-07 10:54苏海峰
天津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拖拉家庭作业布置

苏海峰

学生家庭作业的拖拉现象,是一件令教师伤透脑筋的事情。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家庭作业拖拉的深层次原因,我校十分注重倾听全体师生的真实想法,组织了全校教师的专题沙龙,访谈了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查看了部分班的学生作业,最终发现传统作业中的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一、问题

1.作业布置略显专制。

反思作业布置,权力往往掌握在任课教师手里。作业“做什么”、“做多少”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的义务,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作业布置的专制主要体现在教师习惯了传统作业的“齐步走”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的差异,忽视学生的兴趣,忽视学生的时间。作业布置不能“因人而宜”,对于学习“后进生”,作业的量、作业的难易程度没有体现出可选择性和层次性。任课教师间在作业的布置上缺乏沟通,根本不去考虑学生有没有时间去完成、能不能完成。正因如此,不少学生已经把作业视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动力”的负担。

2.作业设计略显封闭。

翻开学生作业,不难发现多数教师将作业功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或“强化技能”。语文、英语学科的作业大多是读读、写写、背背,数学学科的作业大多是算算、练练,即使是所谓的“应用题”,也只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书面上的“实际问题”,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几乎都是书面抄写或机械答题。类似的封闭作业设计,缺乏应有的实践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

3.作业评价略显冷漠。

审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对与错”、“完成与没完成”成为主要评价标准。教师通常不去客观地分析学生作业拖拉的真实原因,相反,却无视学生作业的点滴进步,死死揪着学生作业拖拉的“小辫子”不放。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是冷漠的、挑剔的,至少缺乏师生间应有的情感互动,缺乏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人文关怀,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基本没有被激发。

二、思考

新课程改革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能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疲于应付的痛苦差事。为了能够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幸福的经历和愉快的体验,教师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专制”向“自主”转变。

家庭作业应该走出教师单方面说了算的“专制”格局,让学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笔者曾在某一刊物上看到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My Friend》一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份家庭作业:(1)爱写作的你,不妨用英语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的好朋友;(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My Friend》并进行录音;(3)爱讲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编成英语小故事,讲给父母听;(4)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里的描写,画一画“My Friend”;(5)爱观察的你,不妨好好观察你的同学,找出他们的特点,设计成英语小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以上5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1题或若干题完成。这一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菜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生有了根据自己口味进行选择的权利。

要实现作业从“专制”走向“自主”,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建立起师生的互动平台,增强任课教师间的沟通,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确保合适的作业总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作业内容,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作业难度,让每个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在作业要求上,要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既让优秀生“吃得饱”,也让学困生“吃得好”。在作业内容上,要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和自由发挥的天地,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

2.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传统的家庭作业只重视学生的纸上功夫,过分强调多写多读。事实上,作业不应该仅是封闭的书面作业,而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笔者所在学校的张老师曾设计了这样一份独特的寒假作业,她让自己教的六年级学生围绕下面三个主题进行调查:(1)饮食文化——年夜饭的来历、用餐程序、传统菜肴;(2)文学艺术——传统春联的内容、张贴时的讲究;(3)年俗礼仪——春节的礼仪用语、行为上的规矩与禁忌及原因。这样的作业设计显然是开放的,它将学生的学习与充满情趣的春节文化相连接,使得家庭和社区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要实现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转变教师传统的作业观念最为关键。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和不同的作业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形式,尤其是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要善于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手工制作、调查、体验之中,把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相结合,真正让学生做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一起运用。

3. 由“冷漠”向“温情”转变。

对待家庭作业拖拉的学生,我们教师的态度往往比较冷漠,总要求这些学生的作业达到教师心中的理想标准,很少去捕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那些“亮点”。有个学生有一段时间的作业还是有进步的,由原来的一字不写到后来的基本做完。但他学业基础薄弱,有些作业实在无能为力。而教师却无视学生的点滴进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视作业量和作业难易程度,抓住学生拖拉作业的“软肋”不放,反复请来学生家长,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样的作业评价显然有点“冷酷无情”,作业对于这个学生而言可以说是终生的痛。

家庭作业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的情感桥,教师要善于把激励、期望、关怀等真诚的语言通过作业评价注入学生的心中,多点温情和鼓励,少点冷漠与批评,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如,“你作业的字迹比以前工整了,老师看起来舒服多了”、“你的准确率比以前提高了,恭喜你”、“你选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总之,教师要善于让作业本说话,使作业评价充满温情。

家庭作业是学生每天亲历的事情,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愉悦而美好的作业体验。想要尽量避免学生的作业拖拉现象,加强学生学习品质的专项教育固然重要,我们还应该更多地从传统作业的禁锢中走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教师的智慧撑起学生作业的一片晴空。

(责任编辑张嵘)

猜你喜欢
拖拉家庭作业布置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拒绝拖拉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你是“拖拉王”吗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