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英语写作模式化训练,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意识

2009-06-07 10:54赵永欣
天津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文句型文章

赵永欣 张 尚

我国普及英语教学20多年来,学生从小学开始到大学经过十多年的英语语言认知训练,完成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多数学生都能写出没有严重语病的文章。但是,我国学生受多年标准化考试模式束缚,大型英语考试中作文部分的基本要求都是限定时间、限定话题、限定文章字数。因此,为了考试作文获得较高分数,无论是在中学英语作文、高考英语作文,甚至大学英语作文训练中,教师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标准句型、套句,甚至被称为“万能句”的,学生的作文充满了明显格式化的句型,相同句义赘述,内容枯燥,思维僵化。因此,在训练学生练习用英语写作时,必须消除妨碍学生创新意识的种种弊端,鼓励学生用已学过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思想。

一、改变话题训练方式,鼓励多层面话题

现行的英语写作训练过程基本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类似工厂生产车间里的零件:限定零件所用材料—按照图纸加工—产品监控,教师做了大量的控制性工作。经过如此训练后,学生只不过学会了照葫芦画瓢,势必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命题进行发挥,使原有命题得到开放式解读。有些学生害怕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对教师所给的命题无话可说,再通过自己掌握有限的英语单词表达枯燥的思想,最终变得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引导学生就所给话题进行发挥,就是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训练学生发散式思维,可以要求学生在同一个话题下讨论不同的侧面。如,要求学生练习写英语的“通知”,在完全没有限定“通知”内容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写出五花八门的“通知”。

二、鼓励质疑,引导学生提高评判能力

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教师尽量避免直接评判学生作文,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互相交换阅读习作,并在阅读后给作者提出建议。如,学生阅读其他学生的作文时,指出其不合语法、单词用错的地方及拼写错误,教师可以将学生总结的错误语句集中起来,再组织学生互相修改彼此的作文,这会使学生读者和作者都能提高英语句式表达能力。阅读他人的文章后,每个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收集学生评选出来的好文章,再组织学生轮换阅读,互相启发,从而大大拓宽了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范围。

三、减少强制性写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一般来说,学生英语作文受英语水平的影响,词汇量、句型认知不足,再加上客观条件如文章字数、话题的限定,教师有模式化的评判标准,导致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如果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写作文,就意味着我们“将马儿牵到河边,逼其喝水”,学生有可能提交一篇应付的文章。虽然作为受教育对象,但学生应有足够的思维自由和思维活动空间,把学习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兴趣、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毫无结果时,可以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时间,然后再回头思考,很有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酝酿效应”。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这种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试行交作业最低量的方法,也就是允许学生在一学期应交的作业量中交不少于70%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个人感兴趣的话题,经过认真思考,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作文;允许学生对自己暂时没有想法的话题作文延迟交上。这样,学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我要表达什么”,这同时要求教师设定作文话题时要着眼于热门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使他们开阔思路,活跃思维。

在帮助学生写作文中,我们可以将一个母句分解为句型结构部分、关键词部分和修饰语部分,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做替换练习,形成多个不同含意的子句,再比较多个子句之间的语意差异。此类练习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不要囿于书上所给的答案,灵活地运用所学句型。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受其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具备创新精神,教学活动才能发生灵活多样的变化,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保障,它能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求新、求异意识。学生学习英语写作,不单纯是语言知识学习,还是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和用现有知识去创新、超越的能力,这种能力基于一种求新、求异的意识。写作以抒发个人观点为宗旨,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多维思考的良好途径。

(责任编辑韩大勇)

猜你喜欢
写作文句型文章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典型句型大聚会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写作文等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