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几点改进意见

2009-06-08 03:35孙其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方法

孙其勇

摘要文章从本人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阐述了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几条途径,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方法:改进意见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公共课以及高职院校中文科类的文秘专业、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切地认识到该课程内容多,范围广,独立性强。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学习时做到融会贯通;《应用文写作》作为公共课,是其他专业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与各专业的其他学科内容几乎没有交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起来难度加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

纵观七年来,我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十四轮教学来看,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态度可谓是情形各异,有冷有热,不一而足,而作为授课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学点知识,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始终收效甚微,个中原因是五味杂陈。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文秘和法律两个专业,以及作为其他系科的各专业学科所开设的通识课程来看,《应用文写作》作为公共课程是一门通识课,学生们学习《应用文写作》只是为今后毕业走向社会,在工作中使用的—种实用工具,而非是就业所必需的敲门砖,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很多同学具有得且过的想法,特别是作为通识课的非专业学生尤其如此。对于文科专业的文秘和法律两个专业的学生,《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他们的必修课,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不但是他们今后工作的主要工具,也是他们在校学好其他专业学科的工具,因此学生门学习时的重视程度很高,学习态度很好,积极性强,学习的效果特别明显。

在我院制定《应用文写作》的大纲时,大纲特别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应具备较强的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写作的基本的实际动手能力,即是能在学过《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以后,能够基本会写常见的日常公文和办公中常用的日常应用文书。《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主要讲述的是应用文的基

④完善制度(使制度完善)(形容词)

⑤你要不先洗把脸,清醒清醒头脑吧!(使头脑清醒)(形容词)

郭锐认为上述③④例中的“丰富”、“完善”的使动意义,是“丰富”、“完善”自身所携带的。理由有三:一是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的形容词在进入“形容词+名词”结构后,并不具有使动意义;二是很多与“丰富”、“完善”同义或近义的形容词并无使动用法;三是“丰富”、“完善”类形容词的使动义不仅出现于带宾语的场合,而且还可出现于其他场合,如“使业余生活得到丰富”、“制度加以完善”。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丰富”类形容词的使动意义是文言文中形容词使动用法延续至今所致的。首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之所以不成系统,是因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毕竟是属于古代汉语范畴内的语法法则,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整体面貌上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又由于语言发展的延续性,才使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仅零星存在于白话文的极少数形容词中;其次我们并不觉得“使业余生活得到丰富”、“制度加以完善”中的“丰富”、“完善”具有使动义。假若“使业余生活得到丰富”中的“丰富”具有使动义,那么根据语言学上的“经济机制”和“省力原则”,“使”就不能再在“丰富”的前面出现;“使”的出现,只会造成语义上的繁复。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只是零星地残存于现代汉语中。一方面,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是异远大于同;而另一方面,毕竟文言文占据了几千年的统治地位,白话文的成长史与文言文的历史比较起来,不能不说是“小巫见大巫”,而白话文企图在一个世纪还不到的情况下,将语言中的所有文言格式或文言用法剔除出局,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历史证明,语言试图在短时间内违背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发生剧变,只会严重挫伤其自身的交际功能。也正因为文言文特有的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仅仅是零星分布,因此其对白话文的词语组合规则冲击不大,如目前网上颇流行的“晒博客”、“晒工资”、“晒分数”等新兴组合中的“晒”就与“晒太阳”中的“晒”有本质区别,因为其中的“晒”不再具有使动用法了,属于典型的动宾结构。

下面以“雨淋/淋雨”为例,比较分析现代汉语中动词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这两种组合形式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①雨淋了他一身。

②他傻站在外面淋了一身的雨。

我们认为,“可控性”应该是造成“雨淋”和“淋雨”间差异的主要原因。“雨淋了他一身”中“雨淋”是处于失控状态下的,事态的发生和发展完全不受人的控制,有一种被迫的意味;而“他傻站在外面淋了一身的雨”的“淋雨”(即使雨淋),则完全处在人的掌控范围之内,属人有意而为之。“太阳晒得我睁不开眼”和“我在沙滩上晒太阳”与“雨淋,淋雨”同理。

令人遗憾的是,现阶段绝大部分现代汉语方面的语法教材,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汉语其实是—个不同质的系统,由不同层次的成分杂糅而成,有现代白话层次的成分,也有文言层次的成分,成分之间的组合当然绝大部分是按照现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但也残存着极少数按文言文语法规则构成的组合。意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把握现代白话文的全貌和实质,对帮助我们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和解释某些特殊语法现象都很有帮助。本概况、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应用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应用文的应用范围等内容,以及日常应用文、常用事务文书、法定的行政公文、各项专用文书等内容。课程编排的顺序是按照应用文的总论、各论的基本流程进行安排,在各论中,采取得也是先简后难这样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应用文使用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要求。

我本人在2008年6月,参编由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编应用写作》一书中,也将本人对应用文写作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学习理念渗透到教材的编写之中,目的是使《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更能让高职高专类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学好,更好地会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新编应用写作》这本教材现在正在全国十几所高职类农业院校的学生中广泛使用,从初步反馈的消息来看效果较好,收效较明显,也起到了一点作用。

我在《应用文写作》的实际教学中,对如何上好《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效率,以及如何提升《应用文写作》的授课艺术,在此提出一些浅见的看法,提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期在今后的教

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一、授课教师要改变课堂上全程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

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中,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只是起引导作用而非灌输作用。在中学时期学生们为了考大学,教师上课时采用的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则被迫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导致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而现在,学生到了大学里学习,大学教师再沿用中学时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还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的,这不仅违反了教育的规律,也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学习的天性。如果说在中学中教师使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还情有可原,原因是那是学生的年龄小自制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要靠老师的硬压才能学得进去,老是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是为了学生将来能考上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而现在环境变了,条件也变了,还沿用老方法显然是不行了。现在在大学里就再也不能用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了,如果那样学生的就没有一点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的地方了,最终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是不合格的。

我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效益。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初步明确新课的内容并补上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初步理解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做好标记,尝试自己解决;找出新课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工具书搬掉新课中的绊脚石。我在上课时,力戒使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随之应用的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方用引导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科学学习。

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上惰性思想严重的实情。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进行的调查问卷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越来越低,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被动。我在课堂教学中就针对这种的实情,引导学生积极地大声地果断地回答老师的提问,锻炼学生的胆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逐渐地改变学生由不喜欢这门课程到逐渐对这门课程的老师感兴趣,从而喜欢上《应用文写作》。我在教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时,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向课程的纵深层次发展,善于发问,努力克服因怕答错而难堪的心理。用疑问引导学生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找参考书,在相关参考书籍的帮助下去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期拓展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在上课时不赞成、也不希望课程授课教师像保姆一样全程式为学生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对问题答案的惟一性的解释。

二、课程教学要依托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

我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学院规定使用的参考教材是有我参编的、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编应用写作》,同时我还借鉴我院以前编写的院编本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系列教材《应用文写作》;在授课过程中,我依托参考教材作为基础,还较多地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如由蔡振康编著,海潮出版社出版的《公文写作与处理》等教材,从不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参考书中去吸收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猎,融会贯通,取各家所长为己所用。我在授课时还在每章节授课之前,就列出本章内容的学习要参考的书籍的名称,要求学生及早到图书馆查阅,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探求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学生手中的课本是一条线,参考书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拓宽知识面的必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不能偏离这条线,而是围绕这条线去学习基本知识。

三、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我在讲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自己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授课,并不断地补充课程内容,增加卡城的信息量,做到课程常上常新,内容增加知识量也在增加。我运用多媒体课程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因此很多同学都乐意上我的《应用文写作》课,很多园林专业甚至是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乐意上,称在上课时有趣不会打瞌睡。在平时我虽然做课件花费了我很多精力,在做多媒体课件时的工作量增大了,但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直观性强。图文并茂,字迹清晰,色彩艳丽,节省上课时的板书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乐于接受,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四、鼓励学生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我在教授学生课程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动手练习写作,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现场教学,增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直观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处理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例如,在讲《新闻》这一节时,当得知北京奥运会火炬于2008年5月25日在苏州传递时,我事先就给同学们布置一道作业,就是写一篇关于奥运火炬在苏州传递的新闻,并和一部分同学一起去现场为奥运火炬传递加油。通过同学们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察,写出来的新闻质量较高,与当地报刊新闻相比,质量并不亚于当地报刊发表的同类新闻,于是我就趁热打铁,积极鼓励学生多练笔,处处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告诉同学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语)。因为学生们有现场的直观感受和从课本学来的理论知识,写起来就有话说,得心应手,文章可读性增强了,文采飞扬,角度新颖,内容真实,情感丰富。再如,我在教学《调查报告》这一节课时,就从学生们熟悉的校园浪费入手,带领学生做校园内学生食堂就餐浪费现象的调查,学生们在调查以后,体会深刻,觉得有话说,说得到位,说得深刻,写出的调查报告很有深度。因此我在每次的教学中尽可能地适当增加并提供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
写作教学的新视角
浅析中职应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应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