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009-06-16 05:29王继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新课标

王继魁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环节还都处在曲折发展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标 信息技术课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一、引言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显然,信息技术课被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定位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把握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这给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评价方式外,还要求有一个更加合理、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

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基本差异

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及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差异。

传统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忽视评价的帮助与激励的功能;重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轻综合能力评价;强调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轻视对过程的评价;重测试性评价,轻非测试性评价;过分依赖于纸笔测验,追求客观性和标准化;将评价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弱化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其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强调其既要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将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强调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将评价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强调要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调要重视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三、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根本宗旨。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素质培养,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发展潜力培养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3.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是否符合学生情况。新课标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不是事先安排好并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注意观察、评价,及时反馈,根据反馈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

4.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宽松、民主、平等、和谐。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回答、质疑能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课堂气氛活跃但又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师生兴趣浓厚,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5.课堂教学中是否合理使用了评价标准。新课标要求根据每一次的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的不同,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教师教学的目标。

四、合理选择教学评价方法,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很多文献都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中,由于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丰富性、方式的多样性和成果的新颖性,其评价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开展诸如学生现场观察、档案袋、成长记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活动,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此外,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评价时必须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也应认为他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是成功的。为此,教师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表现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表现。

五、结束语

总之,有效地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都依赖于教学的各个层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和课堂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多方面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最终帮助他们展现所学的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课堂成为评价的主要场所,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评价过程中,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真正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吕张号.课改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7,(34).

[2]杨桂兰.新课程下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王克胜.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信息技术教育,2007,(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