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命题,全面地发展

2009-06-16 05:29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

陆 霞

【摘 要】命题测试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一线教师教与学的指挥棒。笔者以为,命题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使命题焕发生活气息,留下思维探索的痕迹,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它有利于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 有效命题测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命题测试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一线教师教与学的指挥棒。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有效地命题,才能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又能检测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获得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激励学生在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呢?笔者以为,命题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使命题焕发生活气息,留下思维探索的痕迹,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它有利于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温馨地表述,散发人文关爱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中就应该力求充分体现现代文明。

1.卷首语——扬起学生自信的帆。为了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可在试卷的开头送上一段类似这样热情洋溢的话语:“同学们,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不少的收获,下面的题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个全面的评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接受挑战吧,相信自己的实力!”短短的一段卷首语把学生带进和谐、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既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题首语——把情感注入命题。命题时,除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外,还可在题首安排一句“关照”的话,使题目的要求具有亲切感。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又对又快!”这样的题首语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降低错误率,让考试变成享受学习成功的过程。

3.结束语——体现师生平等对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检测命题也必须体现平等对话,凸现师生的平等地位。为此,在试卷的结尾处可设计一段结束语。如“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的结束语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答题氛围,使学生有了评价自己答题情况和对试卷命题提出意见的机会。

二、生活地链接,培养实践能力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基于以上理念,数学命题就应把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使数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完成下面“实验报告”中的有关计算与分析。

此题内容是生活中的小事,每个同学都经历过,问题的表述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节约用水”这一思想教育也在学生解决问题中渗透、升华。

三、过程地关注,留下思维痕迹

传统的试题,比较偏重考察记忆知识的再现,思维含量少,忽视了对教学方法、过程的检测,运用这样的试题考察的频率越高,学生的能力越低。而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

例如,(1)你现在坐着的教室的地面面积()1公顷(填“大于”、“小于”、“约等于”)。

(2)小明跨一步的长度约65( );估计从学校到()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量一量一片树叶的长约( )毫米。

以上试题要求学生在量一量、估一估中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想、验证,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和规律,促使现行教学中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功利主义行为。使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类试题新意浓、思路广、自由度大,探究性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也能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四、适度地开放,满足不同追求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本让老师解读的书,每一个学生就是具有不同塑造特色的版本,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可以通过同一道题设计不同的要求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追求。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个单元里,有这样一道题目:把平行四边形纸剪去一部分,使它成为一个梯形。你有不同的剪法吗?对于A类孩子的要求是:只要会一种办法。B类孩子的要求是用两种办法,但这两种办法只要有所不一样就行(如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只要三角形不一样就行)。C类孩子的要求就更高了,必须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即:三角形和梯形,梯形和梯形。这种作业的命题,有利于克服“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另外,在我们的课本上和《一课一练》上,经常会出现“算一算,比一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题目,我们也要对孩子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普通的孩子只要能说明白意思就行,而优等生要能清楚、规范地表达,从而有效地培养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其他学生在倾听和模仿中获得提高。这样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能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五、合理地应用,体现数学价值

加强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联系,让学生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命题时要增强应用意识,体现其价值。

例如,学校有一块长10米、宽8米的空地,打算把它改造成花圃,并铺上草皮,要使花和草皮面积各占1/4,怎样设计更美观?请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出示意图。这类题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分数的应用、比例尺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相信,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在我们坚持不懈的研究、设计、实践中,定能让学生在有效的命题测评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取得全面的发展,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