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剑指中国大飞机

2009-06-17 03:37
中国新时代 2009年11期
关键词:霍尼韦尔商飞供应商

刘 亮

中国大飞机(C919)项目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全球供应商蜂拥而至。霍尼韦尔凭借与中国航空工业的良好合作,对这一方沃土志在必得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马浩翔(Mark Howes)一刻也没有闲着。

新中国60年华诞前后,马浩翔一直忙于在中国的西安、上海、哈尔滨等城市飞来飞去,密集访问霍尼韦尔与中国大飞机C919项目有关的中方合作伙伴。

因为考验中国大飞机项目供应商的重要时刻即将到来。

今年10月,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主持的中国大飞机项目竞标工作全面展开,预计将有超过110家企业成为大飞机项目的供应商。希望融入“大飞机”产业链的既有中航工业集团、中铝集团这样的国内企业,也有美国霍尼韦尔集团这样的国外飞机制造业巨头。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集团早已经制定出争夺中国大飞机项目订单的计划——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竞标大飞机项目,是霍尼韦尔的既定方针。

谙熟中国政治的马浩翔每到一地,在巡视企业的同时,也不忘了拜会当地的政府官员,向地方政府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未来可能给地方提供的就业机会及税收等等。

“我们与当地企业的合作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帮助我们协调项目的配套措施,帮助我们宣传呼吁,以便让我们获得更多订单。”马浩翔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

在马浩翔的领导下,霍尼韦尔已经进入制大飞机项目标书的最后冲刺阶段。今年10月,所有供应商向中国商飞递交完标书后,霍尼韦尔将会向中国商飞做一个系列专题讲解。“相信投标的事,很快就会有结果”。马浩翔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从ARJ21项目获取经验

可以说,产品全,集成经验丰富是霍尼韦尔的制胜法宝。

按照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部合作总监那保罗(Paul Nef)的说法,霍尼韦尔除了不总装飞机、不做机壳机身之外,可以制造飞机中任何一个系统集成、任何一个零部件,而且很多产品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霍尼韦尔与中国商飞的合作,是从中国新一代支线客机ARj21开始的。ARJ21去年年底实现首飞,霍尼韦尔为其做出了三大贡献,即提供了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飞机发动机的部分零部件。

霍尼韦尔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友好合作则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近年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担纲设计制造的运12,新舟60、直11等多种机型中,都有霍尼韦尔提供的关键技术,设备和零部件。马浩翔相信,这种友好合作,也必然会延续到大飞机项目领域。

当然,霍尼韦尔与中国航空企业的合作,并不是一路阳光,也经历过波折与考验。

新中国曾经上马过一个“运十”项目,堪称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雏形。由于条件不成熟,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项目被迫搁置。随后,制造100座以下支线飞机成为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因此,中国研制和生产新一代支线客机ARJ21,被视为正式启动大飞机项目前,一项必不可少的预演。

ARJ21项目2002年正式启动的时候,曾将首飞时间预设为2005年8月,然而实际情况是ARJ21首航被数次拖延,真正实现首飞已经到了2008年年底,较此前的目标拖延了三年多。

有媒体报道,由于ARJ21未能按时获得飞行控制系统,导致该飞机首飞被迫推迟了一年半左右,而该系统的主供应商正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霍尼韦尔2003年9月曾经宣布,联合美国帕克公司共同为ARJ21研制主飞行控制系统。霍尼韦尔当时预计能在ARJ21的整个项目周期内获得超过2亿美元的收入。

对于导致ARJ21推迟首飞的说法,霍尼韦尔此前也从没有正面回应过。今年9月24日,《中国新时代》记者在北京海航大厦采访马浩翔的时候,马浩翔首次披露,“在设计制造一款新型飞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情况。这一点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不会有什么不同。对于ARJ21项目,中国商飞表现出了很好的项目管理能力我,们也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马浩翔还透露,霍尼韦尔获得了中国商飞颁发的ARJ21项目最佳供应商奖,这是对霍尼韦尔的认可,是霍尼韦尔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霍尼韦尔也借此机会获得了大量与中方合作的经验。

对于推迟首飞的原因,中国商飞的说法是关键系统供应商未能按时提供试验条件,但始终没有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中国商飞市场营销部部长陈进解释,上述的表述是和供应商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出于保护供应商利益和双方长期合作的考虑,公司不会披露导致首飞拖延的供应商的信息。

《国际航空》杂志社主编张昕长期关注中国支线飞机及大飞机项目的进展情况。张昕介绍,霍尼韦尔是世界航空电子领域的前三强,是全球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供应商。“ARJ21推迟首飞,问题不能全怪霍尼韦尔或某个供应商,有经验的飞机制造业人士都认为,ARJ21此前设定的研制周期太短,而且波音。空客等老牌飞机制造商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类似问题。”

贴身策略

尽管确信ARJ21推迟首飞,板子并不应该打在霍尼韦尔的屁股上,但马浩翔深知,中国商飞对曾合作的国外公司都不满意。因此中国商飞提出来,在大飞机的研制生产过程中,外方企业不能只提供技术,而是希望外方能够与中国企业合作研制生产相关设备,以此来带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中国商飞的期望值非常高,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合作伙伴掌握技术优势,做大做强。”马浩翔介绍。霍尼韦尔因此制定了与中国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的计划,除了与这些合作伙伴共同承担研发工作之外,霍尼韦尔还正在与部分合作伙伴商讨建立合资公司。

如今,霍尼韦尔主持研制生产的6个系统,进入了中国大飞机C919项目候选供应产品系列,包括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环境控制系统,机轮和刹车系统、照明系统、航电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

而每个系统,霍尼韦尔在中国至少都有1个合作伙伴。比如在飞行控制方面,霍尼韦尔与西安飞行控制研究所合作;在航电方面,与上海无线电研究所合作:在照明方面,与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在机轮和刹车系统方面,与西安飞机制造厂合作;在环境控制系统方面,霍尼韦尔与南京金城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长期合作;在辅助动力装置方面,霍尼韦尔的合作伙伴是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

马浩翔坦言,在这6个方面,霍尼韦尔都有实力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比如在机轮刹车方面有法国赛峰,在航空电子方面有美国柯林斯和美国通用电气旗下的斯密斯,辅助动力装置和环境控制方面有美国汉胜,在照明系统方面则有

美国的古德里奇。

“老实说,每一个竞标者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短板。”马浩翔说,“当然霍尼韦尔也有自己明显的优势。”

飞机制造最大的困难在于复杂的系统集成和管理,霍尼韦尔的很多竞争对手只是在某一项技术领域具有优势,而霍尼韦尔在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中国商飞而言,与霍尼韦尔合作,可以减少其在系统管理方面的困难。

目前国际航空市场,特别是干线飞机,基本上处于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双寡买”垄断的局面。中国的大飞机要想在全球销售、在全球翱翔,必须取得由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联合航空局(JAA)颁发的适航证,对于中国商飞而言这是一个难点。而作为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的制造业企业,霍尼韦尔的产品均已获得了FAA适航证,而且在取证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马浩翔更看重的是,霍尼韦尔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由来已久。中航工业集团旗下有15家企业是霍尼韦尔的供应商,而霍尼韦尔将为中国大飞机提供的6个候选产品均是与国内企业“深度合作”进行生产,所谓深度合作,是指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制造层面,而是在研发设计阶段即开始进行密切协作。

为了让中国的大飞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中国商飞市场营销部部长陈进曾经表示,“C919比市场上现有的飞机减少10%的成本,C919的发动机将比现有机型减少油耗12%到15%。”这也就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马浩翔表示,中国商飞要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又降低市场风险,必须考虑如何将科技含量最高,最成熟的产品运用到自己的大飞机项目中去,这就给霍尼韦尔等供应商提出了更高要求。霍尼韦尔与合作伙伴研制的产品,已经将节能降耗等因素考虑进去。霍尼韦尔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技术,以配合C919项目的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事

近日,马浩翔在拜访西安、南京、上海等城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提到今年9月8日,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见证下,霍尼韦尔与中航工业集团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签署了深入合作的框架协议。依据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探讨在商用飞机、民用直升机等领域的合作。

虽然这并非排他性的协议,但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西飞、成飞和哈飞等飞机制造商,是中国生产大飞机项目的主力,也是霍尼韦尔“深度合作”的对象,签署这一协议,对于霍尼韦尔争夺中国大飞机项目订单的意义不言自明。

不过霍尼韦尔的期待并不止于此。“我们希望中国的飞机制造业、航空业能够持续发展。也希望能够与中国合作方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超越C919这个单一项目。”马浩翔表示,“为此,霍尼韦尔一直在调整中国的市场策略。”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正在运营的飞机共863架,未来20年里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将需要3400架飞机。这意味着存在2600架新飞机的潜在市场空间,价值近2000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是中国民用飞机工业起飞的绝好机会,当然也是霍尼韦尔等国外飞机制造业巨头必争的市场,“中国航空市场是目前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空工业还会不断扩张,霍尼韦尔不仅可以参与这些飞机的制造,而且还可以在维修领域一展身手。”马浩翔说。

不仅如此,霍尼韦尔还看好未来中国产支线和干线飞机的海外市场。马浩翔介绍,中国商飞有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中国与不少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外交关系。他看好C919在海外的市场,相信C919能销售到南美、亚洲和非洲等区域市场。霍尼韦尔参与中国大飞机的制造,也将随着中国大飞机进人这些市场,这将给霍尼韦尔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此,霍尼韦尔将自己在中国的总体策略调整为,以中国为平台更好地耶务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

2007年上半年,在霍尼韦尔集团首席执行官高德威的策划下,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将亚太区总部,由新加波搬到了上海。与此同时,霍尼韦尔亚太区的其他部门也正在向上海集结,其目的是为了更加贴近活跃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时力争尽快在中国建立霍尼韦尔的供应基地,不仅能满足中国市场现有项目的需求,而且供应国际市场。

随后,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深度合作伙伴迅速到达了15个并且与中航工业集团建立起了合作团队,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与这些企业一起研制新产品。目前霍尼韦尔与中航工业无线电研究所共同研制出一款多模接收机,面向全球销售,中方拥有这款产品的知识产权。接下来,霍尼韦尔将把这种模式更多地运用于与中方伙伴的合作当中。

根据与中航工业集团的框架协议,霍尼韦尔还将为中方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包括飞机系统制造技术培训,如何获取适航证方面的培训,甚至包括飞机制造企业的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培训。

“树要想长高长大,就必须把根基扎得更深。”马浩翔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进一步解释,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立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布局,打造好中国平台,那么回过头来,单一的C919项目就不会是问题。正是由于霍尼韦尔此前在中国建立起了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所以现在霍尼韦尔才可以—下抽调出300多人,从事中国大飞机项目相关产品和集成的研发工作。

猜你喜欢
霍尼韦尔商飞供应商
来自合作伙伴的问候
中国商飞参加2020年南昌飞行大会 C919大型客机首次亮相行业活动
ARJ21飞机首次在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交付
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中国)有限公司
Low-Cos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Design for Multi-Point Bolt Loosening Detection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霍尼韦尔:360度全方位保障
霍尼韦尔 Experion Orion控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