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2009-06-17 03:00胡艳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商务英语

胡艳玲

[摘要] 针对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产生因素和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差异 应对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该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文化是指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群体独特生活方式的总汇,是人们所创造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总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等,因此,各国的文化是不尽相同的。当不同民族之间通过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时,不论是语言的内涵或外延,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特征。而商务英语是企业、商家、集团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中使用的语言,它的翻译要求译者能够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差异,将原语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入语中去。

一、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产生因素

1.物质基础和自然环境存在差异

人们的生产生活物质基础不同,就会产生文化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所以,英语讲“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同样,英语中的“the west wind”“Casablanca”“Waterloo”“Hollywood”等均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自然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文化差异,英语单词“zephyr”(西风)反映了英国特有的文化,在英国人的意识中,西风是温暖和煦的,但是在中国西风确不易被人接纳,因为中国人心中的西风是带来寒冷的预兆。与此相反,中国人有东风送暖之说。所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商标为“东风”,而决不会使用“西风”作为商标。

2.社会意识和历史常识存在差异

人们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社会阶层的划分,人们对自身的阶级定位,对外民族的态度,宗教意识的强弱,有无种族、性别或地区偏见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状况等。比如,中文用“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表现中华民族对“佛”的崇敬,而英文中的“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go to hell”等无疑体现出基督教的宗教背景。历史常识指目的语民族和国家的起源、发展直至现在的整个历程。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汉语中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meet one's Waterloo”“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

3.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存在差异

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颜色、数字接受认识及心理特点等方面。如在颜色方面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数字方面,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在中国却没有这种文化含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而英语中的“nine”却没有这种含义。再如“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为汉语“七喜”,而不是“七上”;在民族心理方面,西方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女性,很忌讳被问到年龄,而在我国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这一忌讳的。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商务交往和商务翻译中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很多汉语广告中,常常强调老少皆宜,许多时候它被译为“suitable for both the old and young”,忽视了“老”在西方文化中的忌讳性。

二、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体现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纳了文化的各种要素,许多文化内容都在语言中有所体现;同时语言也一直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文化的语言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化可以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句法、语用等。

1.词汇方面

尽管商务英语的词汇及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民族文化在词汇上的这种烙印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特有概念意义词和特殊文化意义词。特有概念意义词是指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一个民族语言中存在而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不存在相应概念的词汇。比如,“telecommuters”在英文中指在自己家中办公,借助电话、传真、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化通信手段与公司或客户保持联系而无须去公司办公的上班族,类似于“soho一族”。同样,华夏文明也赋予中文一些特有概念意义词,比如,“易经”“阴阳五行”等。特殊文化意义词指的是那些在不同的语言中虽然概念意义可能相同,但所附带的内涵意义、情感意义以及联想意义等却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的词汇。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当属汉语中的“龙(dragon)”,西方神话中的“dragon”表示邪恶的怪物,并非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

2.句法方面

西方语言重形合,讲究语言构件的完整和形式上的链接,大多数以“S+V”的主谓结构为核心控制全句,有时体变化,主语一般不能省略,主谓还必须保证在人称和数上的一致性,非人称主语使用较多,连接词、介词等串联语句的词汇较多;中文则重意合,强调悟性和意会,主要采用“流水叙事法”的句式,不以主谓结构为核心,强调时间顺序和事理排列,没有时体变化,多使用无主句,较少使用连接词。同时,汉语强调动作、行为的主体,句式以人称表达法为主,即多用施动者做主语;而英语强调客观叙述,常使用物称表达法,以客观叙事为主,注重实事,少用人称,因此在商务信函、商品说明书、招聘广告等商务语篇中广泛使用被动句式。

3.语用方面

从语用角度看,不同语言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和各自的词汇体系。在商务交际中,中英文在问候、称呼、请求、邀请、恭维、道歉等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比如,当你帮某人做了一件事情,对方向你表示谢意,你用汉语的回答自然就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却不能用对应的英语“Never mind”“Dont thank me”之类来回应。有些修饰语也存在着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倘若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一一对应关系,就会出现语用错误。例如,中国人常说的“请提宝贵意见”会让外籍人士左右为难,所以对应的英文应该是“Your opinions will be appreciated.”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可能会出现交际失败。例如,中国人爱说“我尽量去……”译成英文是“1 will do my best to…”这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具有其语言功能。出于标记的策略考虑,它有婉言谢绝之意,以便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同时也是出于推诿责任的需要。但西方人却把这种婉转的措辞误认为肯定的回答,因为“1 will do my best to”表示“我一定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之意。

三、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正确处理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真正做到“文化对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跨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敏感性

对于文化因素,译者须给予必要的尊重,这就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民族风俗、道德信仰、文化传统不尽相同,而且都有自己的文化禁区。在一种文化中非常有创意、有美感价值的内容,到另一文化中可能会因为文化价值取向不同而失去原有的美感价值,甚至造成民族情感的伤害。所以,对于文化因素,译者保持谨慎的心态、必要的敏感性和积极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2.寻找中西文化契合点,避免本土文化失语

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过程,既是一个吸纳、融化外国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扭转本土文化被西方文化殖民的尴尬“失语”局面的过程。面对文化差异,译者应当力求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在表达上寻求对等语,避免简单使用同一语而掩盖本土文化的话语权。如果这个契合点是两种文化的交融,那是最理想的。即便很难找到理想中的契合点,译者也应采用灵活的方法,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地接近,或是通过其他手法使带有异国情调的元素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比如,将商标“zephyr(西风)”翻译成“和风”,“狗不理”翻译成“Go Believe”等。

3.注意语言环境,兼顾商务用语规范化

注意语言环境对关键词语的影响。英译汉时,需注意周围词语对某个词语,特别是关键词的影响。因此,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要“活用词典”,切不可生搬硬套词典上的词义。通过逻辑思维,将源语文本融会于心;通过综合分析,取以恰当的词语表达。同时,兼顾商务名词术语翻译规范化原则,(1)要符合科学性与约定俗成的习惯,例如,ergonomics(人类工程学)不能译为“生物工艺学”,nylon(尼龙)不能译为“耐论”,speculate in share(炒股)不能译为“探索股份”;(2)要区分不同专业术语,做到正确筛选使用。

四、结语

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在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文化差异。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商务英语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因此,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重视这些差异,注意翻译过程的语言环境和语用技巧,通过培养文化敏感性,不断强化跨文化意识,在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找到一个翻译的契合点,同时兼顾商务用语规范化,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严复先生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其影响深远。它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商务英语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就要做到“信”,同时在“信”的基础上追求“达、雅”。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张新红.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Charles Mitchel1.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张文英,潘威.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以及对策[J].林区教学,2007,(6):54-55.

[6]车丽娟,贾秀海.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98-99.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翻译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