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冉 浩

[摘要] 本文从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即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创新素质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

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人都有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注重枯燥呆板的概念、公式、方程式的记忆,即过分强调知识的积记,却忽略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化学实验集声、光、色于一体,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趣味性强,最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个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情绪往往被感染了,兴趣随之上来了,思维也马上活跃了,进而产生追本溯源的愿望。同时,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如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常常长得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这就是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设置求知的趣境,其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允许和鼓励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敢于好奇,敢于对实验事实追根就底、探究真相。

2.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现有的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捷径和佳径。

3.勇于大胆猜测,并有面对被批评的勇气,敢坚持己见和应对未知的情况。

4.爱动手,爱将头脑中的创意构思出来,直到亲自动手使之具体化。

二、恰当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发散的创新思维,而不拘泥于一种尝试、一种方法、一个例证、一个结论。教师要经常提出启发性问题,进行质疑、讨论,指导学生善于从观察的对象中去发现某些特殊的、反常规的现象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寻根问底的探究。化学现象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在白热化的思维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时,教师恰当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思源于疑,通过质疑设问,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要学生学会这种思维并引导积极进行创新思维,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有的放矢,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2.广泛联系,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3.机智多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4.精讲巧练,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5.环环相扣,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做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要有意无意地扑灭在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的火花;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准确之处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三、求异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培养想象力,要学会联想。如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怎么处理。培养想象能力,还要大胆的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氮的化学键,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教师要即时加以肯定、称赞,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概念、定律、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变化等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楚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尽可能地使学生观察仔细、清楚,教师还应不断改进演示实验,极力增强可观察度,加强实验的直观效果。

实践能力是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在实验时留有“空白”和“开发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实验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平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

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

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设计实验是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