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2009-06-17 03:00赵瑞花王立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习型教学改革教学

赵瑞花 王立生

[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上健美操课的学生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文献综述等方法就健美操课程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以及如何相应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上课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学习型健美操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学习型健美操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三自”教学

1 前言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在颁布现行的《全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首次提出: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无疑给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目前我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场地器材等方面还无法满足“三自”的教学形式,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从健美操课程的改革入手,通过对我校2004级、2005级和2006级部分选健美操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健美操课程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上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验,提出了“构建学习型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为体育课教学逐渐向“三自”教学形式的过渡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04级、05级和06级部分选健美操专项课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选课意向、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上课时间及课外练习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三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41、73、65份,共回收问卷179份,收回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0名,女生159名,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实验研究法

三个年级各选两个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在体育课过程中跟踪调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

2.2.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支撑。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3.1.1“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习型”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学班级、专业小组、协会和业余俱乐部作为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在个人、团体、协会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大环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模式(如图1)。

3.1.2“学习型”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在近几年的健美操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型”教学模式这一设想,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健美操“学习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以健美操教学班级、健美操专业小组、健美操协会或业余俱乐部为学习组织形式,使学生在个人、团体、协会三个层面上都可以进行学习和发展,构建健美操学习的课内外一体化环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健美操学习技巧和方法手段,养成主动学习和锻炼的习惯。它的核心就是建立完善的、持续的“自主学习机制”(如图2)。

3.2分析

由图1、图2可以看出,学习型教学模式包括班级课堂教学、小团体学习及练习、协会或俱乐部学习及练习这三个部分。首先,这三个部分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这并存的三种“学-练”形式,学会自主学习和练习,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其次,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由于已经拥有的体育知识和已掌握的主动学习的方法,以及已经形成的体育思想和锻炼习惯,就会很快融入社会体育锻炼的不同层次,得以继续发展。

3.2.1课内分层学习模式

体育课是这一教学模式中的最主要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选项形成的教学班内,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解程度、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身习惯的养成。我们把有基础的学生和文艺积极分子分为一组,把无基础的学生分成另一组,分别学习难易不同的成套动作,经过一学期的实验,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分层教学模式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既增强了运动能力较强学生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又提高了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信心,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气氛活跃,练习积极性提高,使学生在原有的运动能力基础上进步更快,让他们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发深入学习的动力,因而产生良性循环,为学生终身锻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问卷调查表明,有64.8%的学生表示会把健美操作为终身锻炼的项目之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学生应处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要从传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和自我控制管理者,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在课内,学生自觉积极学习协助老师进行教学工作,两者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动作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将学生按专业班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体育骨干负责组织该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更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能够使学生学习与自我兴趣结合,减少强制性;使学习更加主动,提高自律性;师生互动促进,提高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明,92.3%的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感到满意。认为“以学生自我锻炼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教学形式”较适合他们。

3.2.2课外锻炼模式

体育课无疑是实现体育课程最好的组织形式。但对大学生来讲,更重要的是应在更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参与去体验更多的健美操内容。为此,我们用大课程观理念去设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外的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素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大环境,使健美操课程达到培养兴趣、掌握技能、锻炼身心、形成终生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目的。问卷调查表明,除了课堂内容外,学生有59.2%想学习拉丁健美操,49.2%想学习街舞,32.4%想学习搏击操,此外有25.7%的学生有健美操考级的愿望。我们为他们提供图解和音像、多媒体资料,鼓励他们参与健美操竞赛活动和其他文体活动。为他们的课外学习需求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但是调查也表明,92.2%的学生练习场地是宿舍和操场,大大制约了他们课外锻炼的积极性。

3.2.3上课时间的自主模式

在现有的条件下,一般有两位教师上健美操课,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在本周内调整自己的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教师和上课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保证他们上课有良好的状况,提高学习效果,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问卷调查表明,99%的学生满意上课时间的自主选择,认为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2.4能力培养模式

健美操课程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各种动作技能外,还要培养与闲暇活动技能有关的能力。我们要求在第二学期若干学生组合,实行“小团体”教学,自主创编一套两分钟的健身健美操及队形,从音乐的选择、动作的创编到成套动作的练习都由学生自行完成,并参与考评。在此过程中,他们既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每个学生都得到能力的锻炼。问卷调查表明,89.4%的学生认同这种能力培养的方式。他们认为,在创编成套动作及队形时,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与交流。同时,在考评中获得好成绩,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4 结论

“健美操”学习型教学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建立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包括班级课堂教学、小团体学习及练习、协会或俱乐部学习及练习这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这并存的三种“学-练”形式,学会自主学习和练习,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编能力。但由于课余练习健美操的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课余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小蓉.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6).

[2]苟清华.“三自主”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

[3]陈伟伟.大学生参与健美操的动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学习型教学改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