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会计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

2009-06-26 05:16钟志雄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会计实务实践教学中职

钟志雄

摘要:《会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强化实践性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会计实务;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标准要求,一直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会计实务》课程,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高素质、强能力”,仅仅学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才能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一、现状分析

1.缺乏校外实习基地。

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实习,使得各中职学校在校外设立实习基地的愿望难以实现。

2.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

《会计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的,由于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具体的业务未亲身经历,其指导难免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模拟实习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操作。

3.忽视了会计电算化实操。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但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实践有时还停留在手工模拟阶段,应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操相对较少,学生上岗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期才能胜任一定的会计工作。

4.课程评分标准单一。

《会计实务》课程的分数一般是由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加上平时成绩构成的。这种做法体现不出教学的实践性,也弄不清哪些内容是学生个人自己做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抄袭其他同学而来的,忽视了课程设置的培养目的。

5.忽视了会计审核和监督。

传统的中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往往是学生每人一套相当于一个中型制造企业一个月业务量的实习资料。一个人就充当一个企业各种人员的角色,既是仓库管理员又是销售人员,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既是制单员又是主管。学生实践做起来觉得很繁琐,理不清头绪。就算一个月的业务量在老师指导下能勉强完成,但学生对企业财务运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

二、完善建议

1.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

由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把工业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资料之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实践是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指导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实操水平,争做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多到企业学习及培训,以确保课程实践的成效。还可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操的现场真实感。

3.将手工的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已将电算化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手工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共同进行,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增加答辩考核环节,完善课程评分标准。

《会计实务》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考试,不能像监考一样保证由学生本人完成。只有通过答辩才能弄清学生的真实水平,哪些内容是理解的,哪些内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哪些内容是抄袭而来的。另一方面,学生事先知道只有通过答辩才能合格,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力图独立完成。课程的总分应由实操、答辩和小结三方面构成,但三个部分不宜平均计算,应采取不同的分数结构,其中答辩必须是合格以上。

5.制定科学的教学实践组织程序。

实践前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岗位,各岗位职责各异,各种往来经济手段及业务流程手续均应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在各个不同操作阶段,各组同学可轮流换岗,争取对会计核算全过程有基本的了解。首先,一些基础工作如分录的登记,账户的开设、分类,账簿的设置等,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实践的运行,因此,教师在分阶段实施课堂实践教学时,要详细具体地向学生讲授清楚。其次,在综合实践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处理好企业月份活动中前10天的经济业务,因为在企业每月业务中,第一旬业务都具有代表性、规律性,学生只要好好掌握前10天业务的操作,以后业务就可依例进行。因此,教师要详细讲授每一笔业务的流程,并深入到各组具体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更正,以免发生连续错误。另外,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是一个关键,也是整体核算工作的难点、重点,教师要详细跟学生讲授成本的构成及具体核算方法,如果成本核算正确,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中职《会计实务》教育所培养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加强实践性环节,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标。加强《会计实务》学科实践教学,增强实际技能的训练,是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系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会计师)

参考文献:

[1]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5).

[2]田巧娣.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财会月刊,2007(5).

[3]郑秀芳,徐恩耀.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北方经贸,2008(7).

责任编辑徐国坚

猜你喜欢
会计实务实践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分析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