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课堂注意力问题探索

2009-06-26 05:16毛劲遒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一堂课注意力单词

毛劲遒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多个角度探索了技校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和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问题。

关键词:技校英语教学;课堂注意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用现在的话说,要吸引“眼球”。但在21世纪这样一个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吸引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何其难矣!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开学第一课是培养、激发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学校非常重视开学第一课,同样,好的任课教师也特别重视自己所授课程的课堂第一课。在第一堂课里,学生对新老师大都会有新的期盼,他们的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利方面;但是,由于技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这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不利方面。因此,抓住有利方面,在第一堂课里赢得学生对你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你就能让他们从此以后跟着你的教学思路与你一路同行,共同前进。反之,如果学生对你的第一堂课就不关注,那么,今后你就再也无法把他们的注意力给收回来了。正因为第一堂有这样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第一堂课里,老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充分调动好自己的教学资源,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笑容满面、和蔼可亲,认真对待每一位新同

学;争取在第一堂课里就能与每位学生有眼对眼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这样,当学生对你充满期盼的时候,你适时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灵需要,就能较快得到他们内心对你的认同。你就不仅赢得了学生从今往后对英语这门课的注意力,甚至还可能在第一堂课就赢得了他们的心。

二、调动情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调动情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方法。英语教学活动是认识过程与情景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情感因素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各种情绪背景,其不仅可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英语学习效果。具体而言:

1.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赏识自己的学生,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实事求是地说,技校学生的基础并不出众,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眼中只盯着几个好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是难以引起其他学生共鸣的,结果是,老师与学生不能互动,英语课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换句话说,如果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不能吸引绝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那么,无论你的英语课上得多么精彩,最终都将注定你的英语教学要失败。因此,要做富有爱心的老师,发自内心地去赏识每一位哪怕是在很多人眼里不怎么样的学生,尽可能地发现他们各自的可取之处,看到他们的哪怕一丁点闪光之处,学生会受到极大鼓舞,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能集中到课堂上,集中到老师的教学当中。

2. 运用好肢体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缺乏创造性的艺术,必然显得单调与枯燥。创造性不仅要求老师以独特的个性来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能,还要求老师能调动身体的各部分密切配合教学。教师虽不是演员,但课堂就好比舞台,要求老师象演员一样能运用肢体语言。有时教师利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做出某种暗示,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老师一举手,一抬足,有时比言语更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肢体语言,不仅有老师的,还有学生自己的,互动的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就能达到较高的境界。事实上,国外的经验表明,所谓body language,在非母语的外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比如,在教平印班的印刷英语中,我要求平印(1)班的同学学会读并记住5个单词的意思,其中有3个是单个词,另外两个,一个是加色法(additive color mixing),一个是减色法(subtractive color mixing)。领读了多少遍,也抽读了好几个学生,但直到下课之前,我发现,很多学生连读都不会,更别提记住中文意思了。

在平印(2)班教加减色法这两个单词时,我尝试让同学们三个一组,一人负责一个单词。说加色法时就请第一个同学站起来念“additive”,然后站着;第二个念完“color”后也站着;第三个念完“mixing”仍站着,念完加色法这个单词后三个人都是站立的姿势。这样轮流几组之后,全班再念这个additive color mixing时,同学们不但不生疏,而且念得很流利了,甚至连中文意思都记住了。在教减色法这单词时,同样我又让同学们三个一组,但动作相反。三位同学同时起立,一个念完“subtractive”坐下,第二个念完“color”坐下,第三个念完“mixing”也坐下,几个组轮流着做,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这两个对他们来说很长很难念的单词很快就学会了。与平印(1)班相比,(2)班的学生在开心地起立、坐下之中,学“加色法”这个单词时看到的是由0到3位同学,学“减色法”则由3到0位同学,同学们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视觉的冲击下,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读而且记住了意思。事实证明,在这种此起彼伏的轮流念读的动作中,同学们通过配合自己的肢体语言,注意力被大大激发,记忆效果明显增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不断注入活力

老师教学方法单调,说话缺乏吸引力,势必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相反,要是老师能开动脑筋,挖掘教材,积极创造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尽可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不断得到提升。下面介绍几个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且感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设计导语,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

导语,俗称“开场白” 。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导语,采用灵活多样的开讲方法,尽可能从上课的最初几句话起,就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设计有各种方式,如交代背景式、简介作品式、创疑式、叙述故事式、音像式、图表式等等,下面以基础英语Unit 12的Reading ( Treetops 树上旅馆 ) 为例,设计图式导语如下:

T: Class, here is a picture. Look, ——Treetops.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this text in the screen.)

我在幻灯片中刚一打出这幅图,学生的眼光就齐唰刷地投向了大屏幕,显示出很高的兴致,注意力非常集中。一幅图的效果在此时绝对好过其他的开场白。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同学们的好奇心、想像力均被激发,注意力相当集中。他们开始交头接耳:是啊,这是什么样的房子,怎么会在树上?

我抓紧时机,提高嗓门说:“Yes, this is the new lesson we are going to learn. We can find all of your answers in the tex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英文有个说法,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语可以“情”入境,以“奇”入胜,以“疑”设线,以“趣”激情,从上课开始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完全可以起到不断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效果。

2. 运用小组讨论保持注意力。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上课时即使专心听课,一般持续不到二十分钟,就可能出现暂时的大脑疲劳现象,进而思想开小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有鉴于此,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会换一种与前面上课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重新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再吸引过来。其中开展小组讨论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教学方法。

例如,在上基础英语“Unit 4 Interests and Hobbies” 时,我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在重点讲解之后,就要求同学们就平时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人出来发言,要求面向全班把自己组里的情况做个总结。结果出乎我意料,同学们对这个话题发言十分踊跃,因为有关“兴趣与爱好”的许多单词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并且一般只要说一个单词大家就能明白什么意思。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也经常采用诸如情境教学、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现象点评、中外文化对比、词汇代入、典故引入等教学方法,目的都是尽可能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中保持和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英语教学在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结束语

上好英语课,激发、调动、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关健。如何做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的探索,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内在规律,绝对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正如英国语言学家斯克里温纳所说:“实际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以让我们去描述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能观察教师和学生进行活动的实际,并注意哪些策略和原则更有利于教学。我们没有必要去照搬那些策略和原则,但是要意识到有哪些可能性。”本文于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斯克里温纳所说的教学方法之各种“可能性”,对技校英语教学中关健的课堂注意力提升问题作了探索。

(作者系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教师)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66.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3]杨连瑞,刘晓鹏.现代英语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4](英)斯克里温纳(Jim Scrivener).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蒋小青

猜你喜欢
一堂课注意力单词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让注意力“飞”回来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怎样写好“一堂课”?
Playing with / i? /
最后一堂课
阅读理解两则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