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教版新教材瑕瑜并存

2009-07-01 02:42史淑艳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史学宏观人教版

史淑艳

在新课程推进的实践中,每位教师既有机遇和收获,也有挑战和困惑。我们在教学中感到:

一、人教版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人教版教材的封面设计到教材编写的整体结构,都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感受到人教版的高度引领作用,在各版本中,其灵魂作用不可替代。

2.此教材的理论性与学术性比其他几种版本的教材要突出得多,能将经典史实与目前史学领域最新成果合编,如引用马克思《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最新史学巨著的内容与观点,来推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3.此教材对新课标的解读重宏观而轻微观,由此,整个教材体系的框架搭建的很高大,这就给一部分理论层面较高、实践能力较强、教学个性突出的教师以广阔的课程开发的空间,使专家教材与师本教材有效结合。如每个单元的导言部分,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底蕴结合学生实际、自身教学特点演绎教材。从而体会到在新教材面前,没有统一的、最高明的教学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4.此教材的宏观性正是在引领和带动教师逐渐学会什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逐渐形成:教材只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的新课程理念。

5.此教材充分体现了创新性与稳定性的有效结合,即原有教材的重知识体系与新课程理念下的重主干知识并显。

6.注重以更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的优秀史学成果,从人文角度和时代角度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和重新评定,如农民战争、殖民主义活动、国际关系问题等。

二、人教版教材的不足

1.教材的专家高度与教师的现实水平反差太大,使绝大多数教师把握起来感觉非常困难。

2.个别概念的宏观处理,使教师很难理解,教学中自然有意识忽视和跳过。

3.教材的指向性应更具体,例如,每单元设一节单元导言课,会使教师们更明确教学方向,以及在宏观把握教材问题上如何与专家产生共振。

4.与教材配套的资料太少,使习惯于“教教材”的教师们,无从领会专家们的意图。

5.创新的步子太稳,顾虑太多,但也由此被束缚了手脚。比如,三大主流史学观与阶级斗争史观的并重,是教材的时代性、创新性被传统模式所束缚的结果。

6.新课标立足学生发展,教材可能只是点到即止,高中教师面对学生高考需要,高考对教材的某一知识点则穷追猛打,如何处理好功利关和“公利关”,给国家、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我们这些基础教育的教师需要专家们给予指导之处。

7.由于上述顾虑,我们在实践中往往感觉课时不够,而一旦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又对自己求全责备。

8.就像教师不要以为给学生讲过了学生就一定会了一样,在新课程培训中,让教师转变观念就一定要转变。这种转变是难度最大的,实践中,讲着讲着就回到了老路。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专家在培训时就一些新课标涉及的学术性内容展开谈一谈,开阔教师们的眼界,提高专业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市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史学宏观人教版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宏观与政策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宏观
史学漫画馆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宏观
史学漫画馆
宏观资讯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