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数学的教学经验探讨

2009-07-01 02:42唐刚敏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解方程基础知识毕业生

唐刚敏

一、中专生数学基础的特点

中专生大部分都是从初三毕业后进入中专学习的,但因近年来中专的扩招,进入中专学习的除应届毕业生外,还有社会青年、往届生、初二毕业生等,由此引起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就算是应届生,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齐全,有些同学在初中已形成知识链的脱节,没法再继续深层次地学下去,有些就算是勉强学习下去,也会相当乏力。因为数学基础知识差,跟不上,故在学习中专数学时,中专生经常提不起劲来,有厌学情绪。作为中专数学老师,就应要认真分析中专生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专数学的课程。

二、对刚上中专的初中毕业生要进行补课

刚上中专的初中毕业生,其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初中已学习得相当吃力,作为中专数学教师,要不时地对中专生进行初中知识的补课。如有些学生连解方程都不会,这就要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初中的解方程的知识,让他们慢慢掌握解方程。对一些角的认识及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也要适时地给予补课,以便能顺利过渡到中专数学的学习上来,使同学们对学习越来越起劲,做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分层次教学

由于中专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且有些脱节的现象,作为中专数学的教师,先将教材中同类的数学理论内容归类,建立知识点模块:如,集合函数块——三角函数块——直线块——曲线块等,每个块都列有要求掌握、理解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选学的内容三个方面,原则是以够用为度;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习题也进行了分类,必做题(属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且50%是填空和选择类型题),应用发挥题(属于举一反三类型题),了解题,选做题(属于潜力题),在中专数学教学时不得不降低标准。使同学们都能听明白,听清楚,乐于学习。但长此下去,对一些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则感到学不到东西,这样,就不得不要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基础好的同学,要另外制定一个计划,所学的知识深广一些,给些潜力题他们做,以满足基础好的这些同学的需求,使同学们都学得满意,对完成中专数学教学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中专数学要与各专业知识相连接

中专的各个专业基本上都要上数学这一门课程,各专业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财会专业的中专生来说,利息的计算、概率的计算、解方程等都要掌握,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要求掌握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二进制、八进制、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对于英、幼专业,则只需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便可,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则重点掌握立体几何、圆、球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等。所以,作为一名中专数学老师,就要在备课时要注意备学生,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不同的重点知识,使同学们都能学以致用,增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迫切需求,为完成中专数学教学任务起到必要的作用。

五、增强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

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身试法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是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的大事,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并不是学会做题,是学会一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一旦形成,用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有利于专业课的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要有崇高的品德,教书育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且要充分爱护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营造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七、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快。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解方程基础知识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解方程(组)的雷区
清律的基础知识
解方程“三步曲”
把握两点解方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