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花儿都飘香

2009-07-01 02:42李红莉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错题学困生作业

李红莉

一个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一提起学习就显得那样被动、无奈,完全失去了活动时小主人的活力和风采了呢?这些孩子怎么了?同一天踏进小学,却渐渐变为“学困生”?要解开这个谜团就要挖掘低年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转变学困生的方式方法。我立志,争取将学困生消灭在萌芽状态,至少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学困生;我力求每一朵花儿都能够香气四溢,一路灿烂。今天斗胆在这里把我肤浅的思考和不成熟做法给尊敬的同行们汇报一下,希望也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一、低年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询问和调查,我发现,低年级学困生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我将其显著特点概括归纳为两方面。

(一)外部条件

1.不良的家庭环境。

(1)学前认识偏差。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阶段,就要像国外的孩子那样,充分张扬孩子的个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主张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因为等上了小学想玩也玩不成了。于是放任自流,很少管教孩子的行为习惯。上小学后才发现这些孩子有了较为严重的多动症,上课根本坐不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习效果当然极不理想。

(2)学龄期认识偏差。进入小学之后,有部分家长认为:一、二年级学习的东西太简单了,还不需要家长的关注和辅导,到了高年级再管也不迟。还有一部分家长或忙于做大生意或忙于工作,他们把管教子女的任务交给祖父母或者保姆。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带有一身的坏习惯。不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更不要说养成先复习、再预习、及时改错等好习惯了。

2.学校教师的失误。

(1)学校教育的失误,主要来自教师认识的偏差,在教师中同样存在着培养一个优秀生比转化一个“学困生”既省力又光荣的名利思想,使工作的重点偏离了“学困生”。

(2)只重视课堂上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导致学生因为学不会,出现厌学情绪;课后又没有采取相应的补差措施,导致学困生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难以弥补。

(3)教师的耐心不够,当多次教育“学困生”不见明显转化时就缺少耐心,把学生划入不可救药的行列,放弃了转化。

3.来自同伴的影响。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低年级儿童心智还不成熟,受别人影响更大,尤其是受伙伴影响(甚至超过老师的影响力)。这也是新课程里重视“生生互动”的原因。老师利用互助原理,就可以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将同伴立为榜样,辅助老师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转变(或预防学困生产生)。

(二)个体差异

1.心理不够成熟。

一年级儿童,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事,也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年龄悬殊较大,有的将近7岁,有的还不到6岁。有些孩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离开父母还有较强的分离焦虑,这些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校生活之间存在无法立即弥补的差距。

2.学前准备不足。

布卢姆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主要是初始行为的影响而造成的,其中,认知前提的影响占50%。有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正规、系统、有效的学前教育,没有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的学生则对一年级的知识已经耳熟能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致使低年级学困生因一个环节没有学好,影响了后继环节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有的孩子可以直接计算20以内加减法了,有的孩子可以借助数的组成计算,还有的孩子需要掰着手指头才能算出来。

3.情商能力不足。

智力差异并不是造成成绩差的最关键的原因。低年级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尤其是意志力明显低于优秀学生的水平。刚上课不久,学困生就会出现不专心的现象,听课效果差,自然不能当堂消化新知。

4.方法习惯不佳。

低年级学困生由学前期带来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后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孩子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每天熬到深夜,最后不了了之。有的学生死记硬背,简单模仿,懒于思考,没有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费时不少,却不见成效,久之失去信心和兴趣,干脆放弃学习了。

二、学困生转化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转变学困生要树立一个信念: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是小主人,就任其为所欲为,放任自流:更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促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1.家校联手、防微杜渐。

我新接到班,就抓住家长会这个最佳时机,向家长指出家长配合好坏所带来的不同后果。最关键的是告诉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紧密的配合才能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永不掉队。我还会将一些特别负责任的家长的签字记录展示给家长们,让好榜样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就为预防学困生打了第一次“预防针”。

2.课堂内外、贯穿兴趣。

低年级学困生的情商能力欠缺,突出的表现是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持久。改变此状况的最佳办法是以“兴趣”为老师。我充分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在学困生注意力开始减弱时,变换教学方式强化兴趣;在大脑疲劳时,采用游戏,提升兴趣;在课后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延伸兴趣。有了兴趣做支撑,学困生便产成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主人意识得以强化。

3.善用激励,自我教育。

在开学初,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具体说分为作业奖励和课堂奖励两个方面。根据每一次家庭、课堂作业和单元测验的完成情况,以及听讲和发言情况,奖励相应数量的红星。到学期末,还要根据红星总数评选出前十名加以表彰并颁发学生喜爱的奖品。有了这样细致而可行的奖励办法,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自我教育的意识也被激发起来了,进行自我管理不再需要外人督促的孩子也多起来了,只要有了合适的激励办法,自我教育就不是一句空话。

4.巧用错题资源,弥补知识断层。

我个人认为:改变学困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每一道错题。因为作业中的错题,反映出学生知识上的盲点、能力上的弱点、方法上的瑕点,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严格督促学困生及时改错,决不拖欠。

改作业时,如有错题,我就画上“”,并在三角形内写上出现错题的页码。每天选派全部改完错误的小能人负责清查学困生的作业,务必要在当天改正错题。如有特殊情况提前离校,则会在作业本上给家长留言,请家长督促孩子当晚改错。

每一个学困生的旧本子用完后,必须经过老师对旧本子的清查,所有错题全部改完后才可以更换新本子。令我欣慰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及时改错的好习惯,看到错题标志,就会主动消灭错题,甚至不辞辛苦的寻找老师,一定要当天错题当天改正。这样就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到了实处,让每一个知识链不出现断层。从而有效的减少学困生的出现。

5.建立错题档案,避免重蹈覆辙。

所谓“错题档案”,就是把每一次作业和考试中的典型错误收集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一年级学困生识字量少,书写速度慢,就先和家长一起建立;到二年级,就由学困生自己建立。在学困生记录错题档案的同时,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从学困生错题摘录暴露的错误想法中,分析、整理出具有个性或共性的问题,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错题档案一举两得,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就是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之处下足了功夫,才使得学困生逐渐减少。

总之,学困生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永恒话题,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抱有一颗恒心,再加上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脱掉包袱,轻装前进;就一定能使百花园中的花朵百花齐放,朵朵飘香!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小学

猜你喜欢
错题学困生作业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