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垦荒的重新审视

2009-07-01 02:42周江凤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黄河时期

周江凤

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而土地又是农业的根本,是各种农作物生长的载体,土地的多寡、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收成的丰歉。因此,在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古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开垦、拓展土地成为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明清,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到11~12亿亩。

自远古到西周,耕垦限于中原与关中部分地区;春秋战国,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私田;秦汉时期内地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三国——魏、蜀、吴都实行屯田,使荒地得到开垦;南朝,江南土地大量开垦,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北方边疆得到开发;隋唐的均田制将大量空荒土地分给农民开垦种植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休养生息,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对于土地的利用和开垦程度与劳动人口一样,同作为中国古代经济兴衰、国力强盛的标志。发达兴盛之时必是户口殷繁,桑拓满野;而萧条衰败时是千里无烟,处处是茂草。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讲到古代经济发展时,都对古代封建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予以充分肯定。

第一,耕地面积的扩大,保证了农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第二,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垦荒能缓和因土地兼并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也可以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特别在每个朝代之初或者经历大的战乱时期,垦荒可以起到恢复并发展经济的作用。但从长远看,它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的沙化进程,造成了水土流失,甚至引发了水资源危机,可以说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政策,使经济失去持续发展的后劲,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以黄河和长江两大中华文明起源地的事实来加以说明。

一、过度垦伐与森林植被破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长期曾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人口众多,开发早,中唐后,随农垦区不断扩大,农牧分界线不断北移,不仅半农半牧区域成为农业区,就是亘古以来的大草原也不断被开辟,成为新的农业区,而现有草原也有衰退现象。历史上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已不多见。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森林植被破坏最早和最彻底的地区。根据《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一文所揭示的规律,本地区森林植被破坏大致经历了西周——战国、秦汉──北朝、唐宋和明清四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前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郁郁葱葱,河谷平川的农田被淹没在绿色海洋中。到后期,平原地区森林基本破坏殆尽,已无成片林木存在。第三个时期,由于采伐范围不断扩大,山地森林已严重破坏,像中唐修建长安的良材巨木要取之于岚(今山西岚县)胜(今内蒙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二州。第四个时期是本地区森林遭毁灭性破坏的时期。这种破坏就是明代大规模垦荒的结果。有人曾估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森林覆盖率为53%,唐宋时,已下降到32%,以后甚至下降到3%左右。过度垦伐的结果使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进而造成黄河中下游地区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本地区经济发展因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加之相关的历史原因而陷入低谷,终致经济凋零,失去经济重心地位。成为我国经济南移的原因之一。

二、长江流域,作为清代财富之区,以不足全国一半的耕地,却要养活超过全国半数的人口,其经济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长江流域,作为清代重要财富之区,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十分严重,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本文欲在分析长江流域农业开发问题的基础上,试对清代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做一点探讨。

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影响,土地大量荒芜,人口稀少。长江流域,经济遭破坏程度很深。就人口与耕地来说。在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社会里,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多少与可耕地面积的大小。耕地和劳动力太少,严重制约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发展生产的政策,其中较有成效者,便是招抚流亡和鼓励垦荒。清政府要求地方官务必广招流亡,垦荒拓地,并宣称对无资垦荒的贫民予以资助;且颁布了地方官劝垦考成法,将地方官的招垦成绩,作为其迁降考核标准。在这些政策的促进下,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清代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长江流域,作为清代财富之区,以不足全国一半的耕地,却要养活超过全国半数的人口,其经济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清政府为缓解人口太多给经济带来的压力,走的是鼓励小农开荒拓地的老路子,结果导致和放纵了人们对土地的滥垦,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这不但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农村经济进步的障碍。

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走不通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长江流域应当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但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土地、水利、森林等资源,把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开发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来考虑,制订出综合开发与综合治理并举的战略,长江流域经济才有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就是新疆的罗布泊地区。东汉时人们曾在此垦荒屯田,楼兰古国兴盛一时。可时至今日,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可以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残酷报复。由此可见把垦荒当作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一个理念上的错误。至于把人口的增长当作经济繁荣的表现更是错上加错。一般教材把“开元盛世”当作唐王朝繁盛的标志,其重要的表征之一就是人口比唐太宗时增加了3倍。而事实上,人口的增加往往是因为政策宽松,隐瞒人口现象减少,或者是没有发生大的疫情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种认识给人感觉至深之处,即人多就是繁荣,可实际上人口的增加,往往是社会走向衰落的前奏,因为毕竟人少好吃饭,更何况是古代呢?

今日今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土地的过度开垦,生态系统遭到人类的不断破坏,物种在不断减少。我们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泥石流、滑坡、沙漠化等自然灾害……所有的无不和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垦荒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所以我们要注重处理好土地、人口、环境、生态的关系。

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峡江中学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黄河时期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黄河』
清代时期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我国长江流域汽车需求量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