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动式教学方法

2009-07-01 02:42徐亚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式师生过程

徐亚红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它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互动的内涵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性教育成为可能。

二、互动式教学的优点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良好的验证,也深受学生欢迎。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良好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该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2.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参与的过程增加,这必然督促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3.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积极性高,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师生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同竞争的富有生气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4.互动式教学由于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员参与,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总之,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三、开展互动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必须精心备课

作为教师,在课前要悉心准备,不仅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并且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讨论,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这要求教师对某些专业素材平时就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及时整理和更新教学案例,以便用时能得心应手。

2.善于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调节。当集中讲授时,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轶文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驱散疲劳感。当然,这些既要靠课外的功夫,也要靠临场的发挥。

3.教师作用的发挥要科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中,教是主要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目的关键;教师的关键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主动地加以引导并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泽,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教师尤其应鼓励那些学有特色,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踊跃发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四、“互动式教学”施教的几条原则

1.普通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其普遍性原则。创新潜能不是少数尖子生独具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教育的开发。因此,教师应善于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2.差异性原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创新与成人的创新活动是有区别的,其创造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促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时,一定要从他们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目标不要过高,内容不要太难,不可将“苛求”当成“严格要求”。

3.活动性原则

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情景对话、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探究的过程远比直接获得结论更重要。“在黑暗中摸索”要比“等待火炬引路”更有益;奋发进取要比坐享其成更可贵,这就叫做“过程价值观”。

4.激励性原则

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并要全力支持他们质疑问难,绝不能置之不理,横加干涉,甚至一味地指责,要使缴励性评价真正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五、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活动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

教师依据基本均等的原则组建小组。小组宜小,4~6人为一组,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好是中等2~4人,优差各1人)。各小组设有主持人(主持小组讨论)、记录员(简单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和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小组活动操作方式:(1)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或由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供大家研讨;(2)各人交流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3)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意见;(4)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歧见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纲要,拟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2.小品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班上进行表演。这不仅培养了口语能力,更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气氛也空前热烈。这种活动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

3.辩论

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可以促进学用结合,真实表达思想。例如在以“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为论题的辩论赛中,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一教学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高言语实践水平提供机会,促使其形成交际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4.情景对话

新的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性功能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体现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真实的社会语言情景或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交际活动。同时也达到了生生互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它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科学的合理成分,在“主体参与”思想的指导下,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以上所说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1.查有梁著.《教育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出版

2.《中学JIP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3.《现代化与主体性》.《教育研究》.1996年第7期

4.《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中学外语教学》.1999年第1期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互动式师生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