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视域中领导理论的历史演进

2009-07-05 06:53杨羽萱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期
关键词:特质领导者行政

杨羽萱

摘要领导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活动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领导模式和领导理论的探讨也是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从行政学角度对领导理论的各发展阶段进行了回顾与评述,通过对各个阶段领导理论的内容、特点的分析来探讨和研究行政领导的特点和应有之义,并期望从领导理论的发展中找到行政领导活动的规律和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领导领导特质领导行为权变领导现代领导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97-02

进入20 世纪以来,行政学科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新兴学科中出现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领导科学就是行政学中的重要研究范围。各国学者针对领导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领导理论,对于我们研究行政领导行为有很大的启发。

从各种研究领导理论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各国学者对领导问题的研究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设,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概括起来,领导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以期预测选拔具备什么素质的人作为领导最合适,即领导者特质理论。第二个阶段是试图根据领导者所采取的行为来解释领导,探求有效领导行为方式和风格,即领导行为理论。第三个阶段主要探讨领导的有效性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领导方式,于是出现了权变领导理论。第四个阶段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现代领导理论。这四个阶段的理论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结果,它们是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总体看来,行政领导理论是循着一个由内而外、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系统的方向发展的,这与行政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

一、领导特质理论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领导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认为“领导是天生的”,这种理论认为某些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领导者。它主要研究的是领导者与非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在人格、社会、生理、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别,以期预测选择具备什么素质的人作为领导最合适。领导特质理论的典型代表有:罗伯特·豪斯确定了3项因素:极高的自信、支配力以及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麦吉尔大学的康格和凯南格认为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人有如下特点:首先,他们有一个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为此目标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献;其次,反传统;最后,非常固执而自信,是激进变革的代言人,而不是传统现状的卫道士;洛德、邸威德和亚利格、西拉奇和沃伦斯的六类素质论;班默尔的十大条件论等。其中现代特质理论否定了领导者是天生的,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后天塑造的这一思路表明领导更像是一种风格,它不但强调领导者的实质,也强调领导者的外在表现。

领导特质理论为选拔与培训领导者提供了依据,为行政领导的素质评定提供了基础。领导素质是行政领导者最重要的内在条件,行政领导素质对于行政组织乃至社会来说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抓住行政领导素质就能使关于领导主体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先天的生理条件是素质的基础,后天的实践活动使素质得以成型并不断改善,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实践、修身等途径得到提高。从行政领导特质理论和现代领导实践的现状来看,作为一个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完美人格,人格的完美是使行政领导者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和权威性的关键所在;远大理想,理想促进行政领导者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坚强的意志,有建树的领导人物都具有坚强的意志,而且懂得如何调动别人的意志;高度自信,越是具有自信心的领导,在组织中越具有号召力;高瞻远瞩,一个真正有权威的行政领导者,都具有很强的预见力和引导被领导者的能力;富有智慧,智慧能产生透彻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二、领导行为理论

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领导者表现出的具体行为上,希望了解有效领导者的行为有什么独特之处。这种理论模式的前提假设是:有效的领导依赖于一系列特定的领导行为,这些领导行为能够对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期寻找最佳领导方式。行为理论强调一个有效的领导行为,而不是判断谁应该是一位有效的领导者。行为理论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理论:确立了领导行为的两个最基本考察维度: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高关怀,低结构;高关怀,高结构;低关怀,低结构;低关怀,高结构。该研究表明: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工作效率和职工情绪有直接的影响;罗伯特·布莱克和简·默顿设计的管理方格图:从“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这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贫乏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中庸型领导、团队型领导。其中团队型领导模式被认为是最理想、最有效;卢因的领导风格理论:提出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领导风格,认为只有在民主的领导风格下,才能达到群体的高生产率和群体的高满意率;利克特的“第四种领导体制”:提出了领导方式和风格有四种类型,专权独裁型、温和命令型、协商型和参与型,并认为只有 “参与型领导体制”才是效率高的。

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与下属的参与角度对领导者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由于行为能被观察、能被测量,比品质更具有客观性、更精确,行为研究比特质研究更为有利,所以领导行为理论在确定行政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行政领导的行为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行政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这也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志。在具体的领导行为中,考察一个领导者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就是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组织行为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是直接介入领导行为过程、直接左右或规定领导行为的领导运作要素。在领导方式的直接作用下,领导行为就被赋予了形式上的特点。这种特点既赋予领导行为以特效性,也赋予领导行为以局限性。面对具体的领导环境和领导对象,当该特点与之相适合时,这种领导行为就能够非常顺利并卓有成效;而当该特点与之有差异时,这种领导行为就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并有可能走向失败。即是说,领导方式本身是有选择性的,其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但是无论如何,领导方式都是直接参与行政领导行为并影响其结果的。

三、权变领导理论

由于未能在特质和行为方面获得一致的结果,20世纪 60年代,研究者开始探讨影响领导效果的情境因素,形成了权变理论。这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一种领导行为是否有效依赖于具体领导情境的需要。领导情境因素包括工作特征、工作群体的构成、组织的特点、人际关系等。权变领导理论的典型代表主要有:菲德勒的菲德勒模式:指出领导者的风格与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与3项情境因素: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卡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领导的风格要与下属的成熟度相适应,领导应当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赫西与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以下3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给予的指导数量、领导者给予的关心支持的数量、追随者在执行特定任务和职责时表现的准备程度;罗伯特·J·豪斯教授提出的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并且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能顺利达到目标;佛鲁姆和耶顿的领导—参与模式:指出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各种选择的可能性,有效的领导应根据不同的情境让成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

权变领导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行政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要求行政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这样,就使行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使行政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因此,任何行政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既要坚持原则性 ,又要有必要的灵活性 ,即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卓有成效地实现行政目标。所谓原则性是指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它涉及的是根本的、全局的、长远的问题和利益。所谓灵活性是指处理某一事件或情况的随机性和应变性 ,它涉及的是具体的、局部的、短暂性的问题和利益,是行政领导者在原则的指导下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创造性地将灵活性注入原则性 ,从而出色地完成行政任务。特别是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运作相关资源,调整社会利益,促进本地经济社会良性运行,把主观的良好愿望变为现实,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个行政领导决策是否正确,时机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行政领导者作决策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利用时机,以求发展,在发展中来解决遇到的难题,在新的基础上去解决原来的难题。

四、现代领导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领导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政管理趋势的变革,一些学者在领导概念的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超越了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领导理论。相对于以往的领导理论,这些新观点或从原角度进行了深化,或从其他角度进行了丰富,成为新世纪行政管理中,行政组织领导行为的行动指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交易—变革型领导理论、领导归因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转化型领导理论以及互易、整合和领导替代品领导理论。

(一)交易—变革型领导理论

交易-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是减少理论模型的复杂性,而以更直接更人性化的角度研究领导力。这个理论认为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给部下提供报酬、晋升、荣誉等,以满足部下的需要和愿望;而部下则以服从领导命令、完成任务等作为回报。

(二)领导归因理论

领导的归因理论认为,领导主要是人们对其他个体进行归因,而领导行为则是对不同归因所作出的反应。领导对部下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归因,就会采取相应的领导行为。而不论在何种情境下,人民都倾向于将极低或极高的组织绩效归因于领导。因此,准确地鉴别人们的行为原因对于领导者的领导极为重要。

(三)魅力型领导理论

魅力型领导理论认为,被领导者将领导者的特定行为看作为英雄行为或超凡行为,包括极端高度的自信,支配力和坚定的信念。该理论强调,魅力型领导者的关键特质是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对目标有强烈的使命感,对愿景有强烈的信念,对环境有较强的敏感度,而且是反传统的、自信的、果断的、激进变革的推动者,并且这些特质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

(四)转化型领导理论

转化型领导理论是指领导者通过鼓励下属的士气,帮助下属以新观念看待老问题,使部下看到事业的美好前景而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该理论强调领导者既要注重与下属之间的人际互动,又要注重用权力改变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界定组织目标等,在领导风格方面强调民主参与和积极引导。

(五)互易、整合和领导替代品领导理论

互易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通过奖惩手段完成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与下属之间的资源交易的行为过程;整合领导理论强调综合应用多种领导风格,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策略,整合组织成员的相依性及独立性两种冲突力量;而领导替代品领导理论该理论则指出,在某些环境中,下属不需要上级的领导也可以有效地完成工作。这些环境因素包括下属的特点和组织的特点等,被称为领导的替代品。

从各个历史阶段领导理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导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领导既是科学又是技能,它既需要理论指导,又必须经实践而获得经验。领导理论迎合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行政环境下的领导活动进行了分析,对行政组织行为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和指导作用。对于实践中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应该用领导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充分、灵活、合理地利用各种领导理论,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特质领导者行政
行政学人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