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政策导向

2009-07-05 06:53李作鹏李振志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公民民主

李作鹏 李振志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政府、社会三者互动的形式,既是政府过程完善的需要,也是政府过程完善的结果。只有在充分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涵义、内容与形式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和把握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相关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领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制约因素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1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政治、社会面貌出现了世所公认的巨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政治参与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它的重要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发展向政治发展提出诸多要求的当今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挖掘现有体制内的政治资源,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开拓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机制。只有在充分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涵义、内容与形式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和把握住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相关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领悟指导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完善。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内容与形式

伴随20世纪上半叶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政治参与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政治参与一词成为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但由于各国研究者从各自的政治环境、政治视角、思维方式等不同角度把握政治参与的涵义,赋予其特定内容,因而,有关政治参与的内涵,界定不一。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其主要内涵包括: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和公民组成的团体;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府决策及其与之相关的政府活动;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影响或改变政府政策。

人民对政治的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没有我国公民自觉、普遍的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很难建立、发展、完善。因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十分广泛,大体有三个主要方面:(1)人民群众通过选举、罢免等活动,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组成、政府决策的政治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2)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和管理事务,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向各级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参与国家重大政治事务的讨论和重大政治决策,对国家机关的活动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3)人民群众还通过基层社会生活直接参与政治,这是使人民群众实际参加一些国家事务的民主政治形式。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形成了多种样式的参政渠道,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选举 公民通过选举或罢免代表从而达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监督政府行为的目的。实践证明,我国公民参加选举活动,对于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2)政治党派的活动 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参与政治活动。我国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参与议政的基本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3)人民团体的活动 在我国政治参与的整体格局中,具有民主参与功能的人民团体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最重要的人民团体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4)社会协商对话 社会协商对话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领导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以公平、平等的方式就当前重大问题进行的沟通和协商,这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证公民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5)人民信访 信访是人民群众以信件传递或上访的形式与政府部门的接触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制度,充实了信访工作机构,确定了有关信访工作的具体政策、条例;(6)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群众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参政形式,其根本宗旨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它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以及参与对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管理;豏(7)民主评议政府 民主评议政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创造,主要包括:评选“十佳公仆”;评选“最满意的政府部门”;评定“人民不满意领导班子”。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因素,可以从经济地位、地域差别、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几个主要方面来考察:

第一,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是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客观条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人们之间经济地位差距的逐步拉大,也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物资条件将成为影响政府政策的独立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存事实,已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经不断升值,正在开始成为影响我国政治决策的一支独立力量;其次,我国公民经济地位差别的存在和扩大,开始使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突出内容。由于经济地位差别的存在和拉大,像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强烈要求,国企工人面临的严重的下岗危机,这些与知识分子、政府公务员等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就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各自发挥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时,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因而,利益协调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突出重点。豑我国的地域差别包括城乡差别和东部与西部之间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的存在,使城乡居民的政治认知程度和政治参与方式存在差别。相对而言,资讯发达和较好的受教育程度,使城镇居民在政治认知程度上要比农村农民更敏感;在政治参与方式上更积极、灵活,更具合法性。例如,在农村,很多农民甚至对正常的政治参与渠道缺乏认识,常常受到农村基层干部腐败行为的侵害,有些农民在极端情况下求助于家族势力,导致政治生活中种种不正常现象的出现。豒另外,东部与西部之间地区发展不平衡,也使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意识发展上出现空间差异。在发达地区,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建设资源投入较大,给政治参与设施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此相反,不发达的地区,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文化层次、传统政治文化是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理解和处理政治问题的能力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大、小城市居民之间政治参与意识发展程度不一致;不同阶级、群体和从业者的政治参与要求存在差别。从发展态势来看:大中城镇居民、文教科研、党政机关的从业者因工作性质、文化素质和政治信息接受程度等原因,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政治参与意识较强;而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的大多数(尤其是经济不发达、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逐次弱化。这说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强弱相对而言是与其文化层次正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变迁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豓此外,长期以来,传统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公民对权威的畏惧与服从的政治文化心理,使公民的自主意识比较差,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公民认知自身的利益需求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不利于我国公民通过政治参与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豔要消除这种文化层次、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第三,社会政治、心理条件也制约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国民的政治愿望和要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就要求原有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客观的发展需要,给公民提供更多的利益表达通道。另一方面,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相关各方面工作的滞后状态、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复杂的政治局面。这就很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随机应付,甚至会由于急于适应某些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要求而导致政策多变或政策失误;二是以旧体制和老办法来对待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变化。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正常发展。另外,长期的封建专制,导致我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社会心理沉淀与现代民主政治是不相容的。我国公民相当一部分人缺少民主政治改革意识和独立自主的人格,认识不到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自己应当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有时虽然也萌发一些政治要求,却又不知是否应该表达和如何表达,豖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

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多渠道多层次的公民政治参与,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方面。因此,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和特征,应努力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成熟,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前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设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条件的公民政治参与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吻合的,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则是前者的目的,任何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参与都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目标的背离,必然会破坏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豗因此,在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前提,必须坚持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不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盲目地实行无限制的政治参与,更不能打着所谓发扬“民主”的旗号,移植或搬用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西方政治参与机制。

第二,发展经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参政渠道。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物资生产方式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表明: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参与机制越健全,公民接受政治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就越高,实施政治参与行为的主动性就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造就了一批参与型公民,公民参与政治的量和质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变化,但是,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毕竟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豘要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保证公民具备政治参与的物资基础。同时,要拓展现有的政治参与的渠道与形式,并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参与渠道,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有效地推进与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繁荣文化,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增强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改革开放的30年,各种意识交织并存,并对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部分公民失去了主体意识,失去了参与政治的信心和决心,也就不可能会积极主动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及政治意愿。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大力发展政治文明,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要对公民进行公民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激励他们关心政治,依赖政治并参与政治;另一方面要帮助公民树立勇气和信心,培养政治技能,增强公民对政治的依赖感和社会责任感。豙只有通过塑造全新的政治文明,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推进与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此外,还要深化改革,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引导,逐步实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如果制度准备不足,扩大政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体系建设。只有建立起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才能真正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能畅通地达到政治系统,真正保证政治决策者把公民的意愿作为政治决策的根本基础,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引导,更好地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公民民主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