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

2009-07-05 06:53兰培坤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期
关键词:就业率高校学生民族

兰培坤

摘要民族高校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性,其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提升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67-02

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的观念、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就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从广义上说,大学生就业力不仅包括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还包括其创业的能力。大学生要想成为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旨在对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性、取得的成就及采取的措施作一简要探讨,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性

(一)是民族高校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手段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008年的559万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高等院校平均就业率在70%左右,本科生就业率在80%左右,而这其中还包括回到原籍等待二次就业的学生和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9月1日,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总数495万人,实现就业351万人,虽然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仍有约144万学生没有就业。豍研究和帮助民族高校学生提高就业力,对指导和帮助民族高校学生提高适应力、竞争力和就业率至关重要。

(二)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永久保障

民族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而民族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比例相当高,民族院校的学生,80%左右是少数民族,70%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他们大多生活俭朴、为人诚实、学习努力、渴望成才。但同时,综合素质较差,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上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主人翁态度更好地投入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去。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杠杆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但多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尤其落后,整体发展水平同其他民族相比差距较大,贫困问题仍较突出。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加快发展步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民族高校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储备力量,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有利于缩小两极贫富差距,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推动下,民族高校教育发展迅速,它们近年发展变化的历史折射出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民族高校教育从发展缓慢到欣欣向荣的过程,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又映衬着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昭示着各民族共建中华的真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愈演愈烈的职场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使各所大学都意识到在校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从现在情况看,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原因,东部、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地区的大学涌动着一股科技创业潮,许多学校也已启动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机制,包括相关商务知识的培训及创业意识、创业策划能力的培养等等。那么,相对于这些大学的民族高校,面对比较特殊的生源群体,提升有着特殊文化及经济背景的民族高校学生的就业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二、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取得的成就

(一)越来越重视民族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正确看待就业率与适时调整学科结构。就业率关系民族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民族高校已经开始正确对待就业率,将就业率、就业质量、单位用人情况反馈等作为设置与调整专业、确定招生规模及制定与调整培养方案的晴雨表。同时,正确对待就业,不是把虚假就业作为提升就业率的手段,而是以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来提升其就业率。如: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为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提升学生就业力,部分院系进行了专业调整,美术系由原来隶属于文学院到后来分出来单独成立美术学院;社科部变成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变成化材院与生科院;原来的管理学院分成公共管理学院与行政管理学院等等。

2.教师在讲授职业规划课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水平。而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对民族高校学生来说,既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顺利创业,又可以更好地成才;对社会来说,不仅有利于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对民族高校来说,不仅有利于推进民族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而且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提高知名度。教师针对民族高校学生信心不足等特点,开展教学互动,鼓励学生上讲台,锻炼其胆量及口才,一些高校教师还采取模拟竞聘的手段以及带领低年级学生参观招聘会等,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力。

3.民族高校招生就业处服务日益完善。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网站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职业测评系统,还提供了包括就业服务、毕业派遣、职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中南民族大学开通了就业信息网,提供了包括就业政策、就业指导、生源及专业介绍、下载专区、就业专题、改派须知和咨询解答服务。与此同时,其他民族高校也有相应的招生就业处为民族高校学生提供免费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他们还举办了大量的专家讲座,职业生源规划大赛等活动,这些无疑都是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取得的丰硕的成就。

(二)出台一系列民族高校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关于民族高校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文件,但是,关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文件和规定却非常多,自然,它们也适应民族高校学生创业。

1.党和国家的支持力度更大。(1)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得到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的积极支持。根据我们统计,十六大报告中有7处明确提到“创业”这个词。十七大报告中有4处明确提到“创业”这个词。与十六大报告相比,十七大报告所讲的创业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创造性的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2)实行积极的贷款、税收优惠政策。(3)大力培训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

2.地方政府的新举措。(1)资金和税收的积极性支持。例如2007年,湖北武汉进一步放松了高校毕业生的贷款条件:我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个人贷款额度由3万元提到5万元,群体贷款额度由8万元提高到15万元,且享受财政贴息。豎(2)继续开辟大学生创业基地。(3)开设创业培训班。2003年,上海举办首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新闻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被认为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将步入务实时代。豏

3.高校的新突破。(1)进行学科和专业建设。2007年,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下设方向: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研究。这对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2001年,中南民族大学创业协会成立。让有意创业的同学更多地了解市场方面的需求信息。协会定期联系业内人士为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讲座,为学生安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04年,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成立。设立企业家论坛、邀请知名企业总经理、企业家作创业形势报告,组织创业沙龙,开展科技创新讲座、创业策划,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挂职锻炼等,渗透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三、提升民族高校学生就业力采取的措施

(一)民族高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大部分民族高校只在大四才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难以提升学生就业力,应该从大一开始一直到毕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民族高校大学生学业基础的差异性,其学业规划更需要有效性的指导。因而,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规律与需要,借助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拟定计划、思想交流、知识传授、实践锻炼等多渠道、多形式,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有针对、有侧重地引导、塑造和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明确成才方向,投身成才实践的“大学生成才导航工程”是有效的指导形式。它主要是结合民族高校学生成才特点与需要,对其学习与人生进行规划;对其成长发展的经历进行释疑解惑;对其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意志毅力进行培养和指导;对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拓展、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与激励;对学生职业设计、择业观念、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进行矫正与提升等。

(二)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民族高校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内容指导

由于较为落后的经济、教育、信息、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信息技术、知识面、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比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有所欠缺。民族高校大学生在制定学业规划时就必须要认识自我,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缺陷,针对自己在通用技能中的缺陷要做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地把所缺技能补起来。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主要表现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民族地区而言,人才欠缺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民族地区“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更是奇缺。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对民族地区有深厚的感情,也深知民族地区发展的紧迫性,参加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是民族高校大学生的重要职责,为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是民族高校的己任。

(三)政府应大力鼓励民族高校学生创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有两个特点:服从分配;个人创业机会极少。由此也使大学生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工作自然由国家安排,有了“铁饭碗”,无需个人去创业,所以,我国多年来也未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形势、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不再对大学生统包分配,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紧张,竞争激烈,尤其是大学扩招以后,这种形势更加明显。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帮助民族高校学生认识就业形势,改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猜你喜欢
就业率高校学生民族
我们的民族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