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

2009-07-06 05:19
江淮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对外汉语国际化

姜 红

摘要:对外汉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其特殊的专业性质,决定该专业必然要走上教育国际化之路。专业教育国际化是对外汉语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矛盾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选择。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外语教学重视不够、缺少实践环节、就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应该从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全外语或双语教学、加强同国外高校的合作、加快师资培训的国际化等方面加快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对外汉语; 专业教育;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志码:A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注意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多样化日益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际化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认为这是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应为此做出重要的贡献,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国际起点、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2]因此,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变得尤为重要。

关于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目前并无统一界定。各个国家、各个学者说法不一。成立于1989年的欧洲教育协会曾定义“国际化是一个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更少地趋向于本国,更多地趋向于国际发展”。这是目前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一种定义,从高等教育的要素描述上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做的定义也有很多。从各种定义和描述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从高等教育的课程和专业内容、交流形式和交流机构等方面来界定的。[3]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加强专业教育国际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对外汉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是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培养对外汉语师资和中外文化交流专门人才的专业。对这个专业而言,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尤为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对外汉语也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设立以来在培养方向、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论争,专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的问题。针对这些论争和问题,我们可以从教育国际化的视野进行思考,进而选择更为有效的对策。

一、加快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国际化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前很多人对对外汉语专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把对外汉语专业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混为一谈。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直接对留学生传授中国语言文化的事业,起源于1950年清华大学为由周恩来总理确定的来自捷克、匈牙利等国的留学生所开设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语言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外开放的程度、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发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影响力决定一种语言能否得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由于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创造的“中国的奇迹”,加上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越来越广。最近5年,中国政府有意识地进行语言文化推广,迄今为止,在国外设立了超过200家“孔子学院”,形成了波澜起伏的“汉语热”。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4000万,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这些都大大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对外汉语专业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它是设在“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一个本科专业,首次设立于1983年。当时由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增多,为了解决师资问题,教育部在京沪等地区的四所学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其实质就是现在的对外汉语专业。后来,由于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很多高校纷纷增设“对外汉语”专业,现在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远远超过100家。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也由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转为培养既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又可以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语言学高级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种种特殊性质,决定该专业必然要走上教育国际化之路。

其一,专业教育国际化是对外汉语专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如下: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要求必须把国际化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其二,专业教育国际化是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外汉语专业建立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决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必然要把国际化作为专业发展的重点。2005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转变观念和工作重点,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一是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习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三是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四是推广机制由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五是推广模式由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六是教学方法由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4]在六大转变的基础上,许琳主任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要做好的工作,其中,对外汉语师资建设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许琳主任提出要建设一支适应海外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要建立适应海外需要的师资队伍,对外汉语专业必须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尽快走上国际化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三,加快专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是解决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矛盾的必由之路。随着“汉语热”的出现,海外现有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了四千万,而全球真正从事汉语教学的人只有4万,师生比为1:1000,全球面临“汉语教师荒”。与此同时,国内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数字却并不如人意。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就业的出路。仔细分析,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就业渠道不畅通,二是现有的培养模式下毕业生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国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必须加快推进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化进程,开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办学,才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国际化进程,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传播国外二语习得理论的先进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毕业生具有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经验、理论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

其四,加快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国际化进程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决定加快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国际化进程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选择。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和合作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深入,要全面推进各个专业的教育国际化还有待时日。但就对外汉语专业来说,其自身的专业性质和特点决定加快国际化具有其他专业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只有加快对外汉语专业的国际化,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国际化的进程。

二、当前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国际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外汉语专业设置最直接的动因是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之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更是具有文化输出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一定要特别重视对外汉语专业的规范与发展。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至今不过25年的历史,同传统专业相比,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多种问题,不能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当前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客观需要。尽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对外汉语专业目标有过具体描述,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所在高校在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各个高校在实施专业建设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高校在专业目标与培养模式上过分强调“宽口径”,导致专业定位模糊,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有些高校对外汉语课程结构不合理,只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加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等课程。因为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些高校无法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5]。

第二,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重视不够,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国际化必须的外语水平,不具备国际化必须的对外交流能力。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而“学习外语的困难和错误大部分来自母语”,因而“教外语的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母语的结构,把学生母语与目的语进行详细的比较,然后根据这个对比分析来选择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和次序,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6],对外汉语教师也是如此,应该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汉语和外语的对比更科学地进行汉语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外语获得习得外语的经验,如果能把这些经验运用于教学中,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更有针对性。还必须提到的是,对外汉语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工作,伴随着教学活动,对外汉语教师必然会接触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与自己很不相同的人群,本质上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中国文化推广,教学过程中中西文化必然会发生碰撞。对外汉语专业也必须加强中西文化的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这些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第三,缺少实践基地,实践环节薄弱,培养的人才缺少专业国际化必须的实践经验。在学科归类上,对外汉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着缺少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缺少教学实习的活动和环节,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国际交流很少,留学生数量有限,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走入留学生的课堂。

第四,就业渠道不畅通,造成了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教育国际化的不足成为阻碍专业发展的瓶颈。在国内,目前高校是留学生最集中的单位,而高校招聘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本科生能进入高校的可能微乎其微,这就使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几乎无法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由于专业教育国际化的缺失,使这些学生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很多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借考研究生甚至是转方向考研究生来缓解就业的压力。综观国内外形势,一方面是“汉语热”带来的缺口很大的对外汉语人才市场,另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二者的矛盾直接制约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完善和发展。

三、解决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国际化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路

汉语国际推广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而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工作。这项工作任务严峻,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我们必须在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下,针对当前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明确专业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适应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客观需要。

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兼顾中西,对外汉语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主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汉语言知识、外语知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中西文化知识等。陆俭明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汉语言文字教学”[7],但对外汉语教学又绝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它“必须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8]。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毕业生,必须优化课程设置,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尤其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是中西文化的桥梁和纽带。语言传播实际上是文化输出,只有很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二)开设第二外语课程,开展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外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

对外汉语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还是对外汉语教学,都需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应该开设大量的外语课程。目前,就对外汉语专业来说,绝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外语课程都是英语,但随着国际上的“汉语热”,很多非英语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可以尝试开设以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等为第二外语的课程,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路径。对外汉语专业除了外语课程以外,还应该开设一部分全外语或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对外汉语专业有些课程可以直接选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授课,如《西方语言学理论选读》、《西方文化》、《二语习得》等,有些课程可以直接选用原版教材,开展全外语教学,如《外报外刊》等。要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放在重要地位。

(三)与国外名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学生或联合培养,使学生具有专业教育国际化所必须的实践经验。

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还应该与国外名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学生或联合培养等,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对外汉语专业可以开展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学生可以到国外进修相关课程,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加强专业实践。这也符合汉语国际推广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有机会、有渠道、有能力走出国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外“汉语教师荒”和国内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对外汉语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有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还应该通过校际合作,互换学生,保持适度规模的留学生,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稳定、充分的实习、实践机会。

(四)加快对外汉语专业师资培训的国际化进程。

加强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还需要有一批高效、精干、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年轻教师,因此对外汉语师资培训的国际化也尤为重要。师资培训国际化也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每年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出国学习进修,提高其研究能力、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选派教师出国任教,以提高其海外教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专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加快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复生,魏志慧.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多样化[J].开放教育研究,2008,(3):4.

[2]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4):77.

[3]马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147.

[4]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06-108.

[5]原新梅.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语文,2007,(12):90.

[6]张德鑫.对对外汉语教学本质之认识[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267.

[7]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60.

[8]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49.

(责任编辑文心)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对外汉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谈基于HSK5级考试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汉法时态表达方式的异同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