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梦想作帆 实干为桨

2009-07-13 01:49
财会学习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瑞国家税务总局会计师

夏 桐

采访顾仁荣,这个长久以来的夙愿,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实现。

从国家税务总局到会计师事务所,他顺利完成了事业的转型;从“脱钩改制第一家”到“中国本土排名第一”,他始终坚持将工作做到最好。

顾仁荣,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

作为本土最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当家人,他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袖善舞,不断前行。实现梦想,他只用了十二年。

◎来自机关的注会行业实干家

身为本土第一大所总经理,顾仁荣却是半路出家。然而,说起他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缘分,却由来已久。

1984年大学毕业,顾仁荣进入了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作。他在政府机关发展得很顺利,一直是税务总局官员里各个岗位晋升中最年轻的那个人。从主任科员到经济师再到副处长、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可以预见,没有意外的话,头脑机敏、勤勉敬业的顾仁荣,仕途前程肯定会一路灿烂辉煌下去。

“那时做工作,只需付出50%的精力就足矣,其余的50%便无处可使。”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任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处副处长的顾仁荣这样形容自己当年“吃不饱”的状态。

此时的他,萌生了重新定位职业发展的念头,开始寻找一个更能施展理想和抱负的舞台。

而外面的世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当时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已经有人先行“下海试水”,他们的举动悄悄撞击着顾仁荣年轻的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夫妻两个人都在机关工作。”回想往事,顾仁荣认真、诚实地分析着自己。

1991年,财政部组织首次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对税法颇有研究的顾仁荣被领导推荐参与了考试委员会专家组的工作,一千就是17年。随着工作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他对注会行业的认识和发展渐渐了然于心。

1996年,经过反复思索和权衡,顾仁荣毅然放弃了国家税务总局有着光明前途的“铁饭碗”,投身到会计师事务所建设中,去追寻一份当时并不确定的未来。

有一句歌词说“千万里我追寻着你”,顾仁荣这一“追寻”不止千万里,还有漫长的时间跨度——12年。他用这12年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从毕业工作到离开国家税务总局,是12年;从投身事务所到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样是12年。两个12年,加在一起,成就了眼前的顾仁荣。

◎脱钩改制第一家

顾仁荣始终记得他的第一单大客户——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而这单业务的取得,和脱钩改制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离开国家税务总局的顾仁荣来到中瑞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瑞所)时,该所的年收入只有3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把中瑞所建成全国前10名的大所”,这是顾仁荣最初的梦想。他微笑着回顾自己当年稍显稚嫩的想法。

7年过后,全国百强事务所前10名中,赫然有着中瑞华恒信的名字。最初的梦想已然成真。这其中,脱钩改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7年初,顾仁荣通过认真学习国务院、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领导有关事务所体制改革的讲话精神,通过对当时国际上“六大”会计公司组织管理体制的研究,通过对中瑞所成立三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逐渐认识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国有官办体制不改变,行政干预、部门或行业垄断、不平等竞争等弊病就将继续存在下去,“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宗旨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要走向国际、参与国际会计市场的竞争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在深入思考之后,顾仁荣坚决要求与国家税务总局脱钩,历经“好话说尽,腿跑细”,终于在1998年3月完成改制,而其他事务所一般在1999年~2000年才实现脱钩改制。

作为当时全国第一家成功完成脱钩改制的部属所,“中瑞”的名字很快传遍了整个行业。接下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全国推广中瑞所的改制经验,中瑞所开始有了知名度。“脱钩改制要算是中瑞所‘发家的起点啊!因为我们提前学会了‘游泳,赢得了发展的先机”,顾仁荣这样评价说。

1998年,财政部发文要求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社会推荐符合大中型国有企业审计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被誉为“脱钩改制第一家”的中瑞所位列推荐名单的第一位。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也就是在这一年,成为了中瑞所的第一批国企审计客户。“从此,国有大型企业在我们的客户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顾仁荣骄傲地告诉记者。

说起中国一汽,当时他们组织人员来中瑞所考察,看到的是一批年轻而有魄力的执业人——专业、努力、勤奋。当中国一汽上午来电表示可以谈谈,得知消息的顾仁荣下午就直接奔赴了长春。当时,北京的气温不是很冷,而长春却是寒风凛冽。当穿着单薄的顾仁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现在中国一汽时,这单生意已然有了答案。

就是凭着这股韧劲,顾仁荣带领事务所攻克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梦想需要实干,才能实现。

“我们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因为赶上了机遇”。顾仁荣总结发展经验时,将功劳让出。然而,赶上机遇,也要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

◎做大做强永不止步

谈到事务所的发展,必定会谈到做大、做强、做出去的话题。

然而早在行业尚未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做出去”之前,顾仁荣已为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出去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他提出要内涵与外延并举,尽快提高事务所的综合实力,发挥规模效应。

上世纪末,制约我国注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事务所规模过小。顾仁荣认为,事务所只有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才能满足客户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真正迎接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

“做大、做强、做出去,思想上要明确,行动上要谨慎。谨慎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做大、做强不可能一蹴而就”。顾仁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0年1月1日,中瑞会计师事务所与当时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强强联合”,成立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2000年3月18日,中瑞会计师事务所与法国本土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萨理德会计师事务所“中外合作”,在北京成立中外合作所——萨理德中瑞会计师事务所。

2001年10月1日,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与中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成立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

2008年1月1日,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成立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目前中国本土第一大所。顾仁荣介绍,目前的中瑞岳华共有员工3000多名,其中注册会计师超过1000名(国内唯一一个注册会计师过千人的事务所),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3名(约占整个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的10%);分支机构19家,分布在香

港、上海、天津、山东等18个地区;业务收入超过9亿元,其中总部收入4亿多元,分所收入3亿多元,境外分支机构收入2亿多元。

2008年1月1日,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加入RSM国际,同时设立中瑞岳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

“做大、做强、做出去”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跻身世界10强是我的新梦想”

对于事务所合并,顾仁荣可称是专家。

回顾这三次成功的合并,他一语中的地总结道,“如果合并仅停留在形式上,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毕竟各自的背景、企业文化、发展理念都不同。事务所合并想要成功,首先要有胸怀,要有真诚的合作态度,否则很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次要做到制度先行,要按规矩办事,否则很容易发生争议,无法合作下去”。

谈起事务所合并的具体经验和感想,他如数家珍。

一是合并双方要有诚意。合并首先要人合、心合。充分认识到对方的优势,遇到分歧时要能够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求同存异。

二是合并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要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领导汇报、沟通,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获得主管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合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是合并要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合并前与股东和员工充分进行讨论,一起分析利弊,共同展望两所合并后的前景,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消除部分员工存在的疑虑;将合并谈判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各自的股东和员工通报、解释,获得股东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合并工作要统筹安排。事务所合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谈判、签约、申报、筹备到最后对外宣布成立,都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工作扎扎实实,忙而不乱。强调一个“统”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协调,有条不紊。

12年前,顾仁荣为了个人能有一番作为走进中介行业。如今,作为本土第一大所的掌门人,已入不惑之年的他仍然充满斗志:“还想再干十几年。”为此,顾仁荣有更大的梦想,“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希望我们的事务所能够跻身世界前10位。”他从容、自信地说。

对于这样的宏伟目标,顾仁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中瑞岳华的总收入是9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率20%计算,13年后退休时,就是近100亿元人民币。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跻身世界前10位不是没有可能的!”

“我从没有后悔过这份选择。”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有了相应社会地位和荣誉的顾仁荣,带着温和的笑容说。而这一切,都是他以事业为先、为大,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

12年的机关工作,为他的会计事业奠定了基础。12年的中介生涯,他的会计事业不断前进,风生水起,不断给注会行业的发展提供鼓舞人心的消息。

猜你喜欢
中瑞国家税务总局会计师
证监会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影响
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坚决不收"过头税"
财政部修订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办法
新时代宣言:2017中瑞聚氨酯&中国棉纺品牌企业战略合作发布会
中瑞农场土地利用及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
浅析中瑞饮食文化差异
香港会计师可成为内地会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