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2009-07-15 09:54常永翔
经济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常永翔

摘 要:文章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需求目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人才评价办法,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旅游类专业 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12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做好“校”与“企”的合作,“工”与“学”的结合。依靠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与各大中小企业紧密合作,寻求校企双赢的有效结合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近年来,全国各家职业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部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为此,笔者认为按“四定”原则实行校企合作,以增强办学活力,形成“订单式”的办学模式,加强专业与行业之间的生产服务领域的科研、技术、服务等交流,使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需求目标

企业是人才的最终需求方,企业能不能及时提供人才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只有双方都充分注意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目前旅游类专业在与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的合作不断加深,人才需求信息畅通,合作单位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促使旅游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会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更适合市场需要。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为例,近几年山西省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每年旅游接待人次迅速递增,并且增长幅度逐年上升,旅游业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大量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目前大多数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较低,来自旅游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占当前旅游从业人员的比例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山西“十一五”期间人才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目前的行业背景,旅游类专业人才缺乏是不可质疑的,这为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探索、研究,旅游企业真正需要旅行社高级计调、营销人员、出境游领队,饭店督导员、领班、主管、业务经理,景区规划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会展策划管理人才等。这样,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未来学院人才的培养目标,减少了人才培养的浪费,及时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缺乏问题,高职院校应组成由企业行家里手、教学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

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是市场新需求、新领域、新技术产生的前沿阵地,学校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企业能不能全心全意地让员工为学生传帮带,这是学生能不能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类专业坚持面向社会实行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加强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使旅游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实际接轨。高职学院在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院的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旅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面向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如下人才培养规格。

1.政治思想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旅游事业,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职业态度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团队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现代服务意识。

2.业务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和过硬的业务知识。(2)接受旅行社、导游酒店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并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3)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达到学院规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要求,适合新时代网络技术对人才的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应变艺术与技巧,以及优秀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具备较好的解决矛盾的技能和心理素质。(5)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

3.能力素质要求。(1)旅行社接待、计调、营销业务能力;(2)饭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业务能力;(3)景区(点)服务及管理能力;(4)协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4.岗位群。(1)旅行社计调、导游、营销、后勤、接待服务与管理工作;(2)旅游行业行政部门的旅游管理工作;(3)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规划工作;(4)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共同制定人才评价办法

结合目前旅行社与饭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校企之间共同制定人才评价办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其他培养目标的质量观,就业率、在就业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等都是衡量高职人才的重要方面,质量标准要改革过去学科本位,评价只测试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对能力的考核,实行能力本位,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多元整合的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回答、直接观察等),同时人才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评价更具职业导向性和实效,高职院校评价要以过程评价为主,结合目标评价形成有机的评价体系,同时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机构。以旅游类专业为例:学生的评价体系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1.专业知识评价。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下列专业知识:(1)掌握旅游经济、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社交与服务礼仪、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营销等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旅游政策、旅游法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路线规划的相关知识。(3)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知识。(4)饭店前台与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5)具备较为扎实的旅游英语应用知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市场信息的调查、收集、加工处理、整理分析的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评价。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下列能力:(1)具有较强的旅游及酒店管理与服务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公关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3)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处理能力,处理旅游和酒店商务的能力;(4)取得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相关行业中级以上的从业资格的能力。

3.素质结构评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共同培养必要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道德素质、现代意识和社交能力、人文与心理素质。

将学生的素质分成“思想道德(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科学)素质、人文(包括人文修养、现代服务意识、社交能力)素质和身心(含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确保人才培养在专业知识上胜任未来的工作,也确保人才在职业素养上能符合企业的标准。

四、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学院通过对企业需求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为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专业(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1页)培养目标校企之间共同安排课程体系,以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职业基本理论模块、职业技术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人文与科学素质模块五大模块进行课时的安排,确保毕业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顺利成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

为保证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需要,使学院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上;学院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尤其是合作的大型企业的意见,尽可能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课程,使学院与合作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大型企业密切联系。理论教学体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具有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总之,按照上述原则,校企有效、密切的合作将为职业学院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帮助,为学院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善了学院的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的定位,必将为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开创出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山西太原 030031)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