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09-07-15 09:54谭小芳
经济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谭小芳

摘 要:开发性金融理论作为不完全市场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微观领域通过引入政府协调和担保,在市场参与主体间设计恰当的风险分担机制,推动融资企业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从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定位切入,分析了开发性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内在优势,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176-02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9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开发性金融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从不成熟的市场做起,以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意图。只要市场缺损、法人等制度缺损,而又有光明市场前景的投融资领域,能够进行制度建设的、以整合体制资源取得盈利的,都是开发性金融的领域。从各国实践看,开发性金融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是适应制度落后和市场缺损,为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开发性金融能够整合政府、市场、融资等各种资源优势,促进共同治理,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从我国中小企业来看,它的许多特征符合开发性金融的介入条件。例如它能带来大量的就业和税收,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信用缺损,是商业金融不愿意介入的领域;但同时它“整体效益明显、个体效益不确定”,符合开发性金融的现金流建设。因此,遵循政府的政策导向,开发性金融将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一、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定位

1.开发性金融的理论与内涵。开发性金融是指具有政府赋权法定政府信用的金融机构,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是基于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外已有百余年历史,形成了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定位。如果把研究视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把金融市场分为完全金融市场和不完全金融市场两种类型,那么金融理论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见表1)。

区域Ⅰ是金融学研究的发源地,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展开,它可看作是对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货币解释。主要是在完全金融市场条件下,金融理论不仅从宏观层面上对货币的本质、形式及货币制度和金融体系作了详细分析,还重点研究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并对基于货币的供需产生的宏观金融经济现象进行了解释。

区域Ⅱ主要在不完全金融市场条件下,从宏观视角分析金融市场、结构和制度的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市场的不完全性带来的金融市场的特殊现象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其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金融理论。如格利和肖、戈德史密斯等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货币金融理论。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阻碍了经济发展,进而影响了金融系统自身发展,主张解除金融抑制,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而赫尔曼、默多克赫和斯蒂格利茨等人针对金融自由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金融约束论。当前,众多的经济学家又吸取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试图从金融制度角度来分析在不完全金融市场下金融系统的演进和深化。

区域Ⅲ是研究在完全金融市场的前提下,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主要理论成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研究如何在不确定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例如,马科维茨关于资产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发展了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投资组合理论。夏普以马科维茨的证券理论为基础,创立了金融资产定价模式。米勒的公司财务理论,创立了公司理财和公司在市场上演化的理论,并以此阐明公司的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与市场的关系。

区域Ⅳ侧重从微观视角,分析在不完全金融市场下,市场失灵与制度失灵问题。主要理论成就是对金融参与主体非理性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如斯蒂格利茨和韦斯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成功地解释了信贷配给问题。詹森和麦克林分析了企业融资的代理成本,认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取决于其代理成本。从微观视角来看,在不完全金融市场下金融理论强调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与制度失灵,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设计来改善市场主体的激励约束状况,减少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开发性金融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过融资推动项目建设和所及领域的制度及市场建设,用建设制度、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发展目标;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市场业绩为支柱,信用建设为主线,促进融资体制的完善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三是以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四是通过实行政府机构债券和金融资产管理方式相结合,实现损益平衡。开发性金融所倡导的建设市场、建设制度的观点,是与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相通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作为不完全市场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微观领域通过引入政府协调和担保,在市场参与主体间设计恰当的风险分担机制,推动融资企业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是解决金融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体制缺失与制度建设落后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发性金融在金融活动中运用各种手段着力进行制度建设的思路,将有助于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

开发性金融为政府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体现政府意志,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原理特别是与资本市场原理有机结合。其优势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多种约束。

1.持续经营优势。国家开发银行自1994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初步找到了办好开发性银行的路子,经营绩效实现了根本好转。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主要经营业务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良贷款率是国内同行业的最低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06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不良贷款额降至144.3亿元人民币,仅占贷款总额的0.72%。

国家开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维持在8%以上,满足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国际一流银行核心资本8%的要求,经营具有稳健性,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防范经营风险。贷款减值准备比率逐年降低,说明贷款发生坏账的比率在逐年降低,信贷风险控制严格。

国家开发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无论是绝对指标(净利润和净利息收入)、还是相对指标(平均资产收益率),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实现了开发性金融盈利性的目标。

各项经济指标说明国家开发银行的经营效率具有可持续性,风险控制机制完善,完全具备开拓新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领域的基本条件。

2.信息优势。开发性金融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信息不透明是中小企业区别于大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被国内外相关研究视为构成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基本因素。信息不透明主要包括两层含意:一是指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够标准与透明。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公开上市,不会通过公共途径对外披露信息,金融机构难以依靠外部途径获取中小企业信息;此外,受规模不经济的影响,外部评级机构一般不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金融机构也不可能通过外部评级机构获取中小企业信息。二是基于财务信息等“硬信息”的不可得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评价非常有限。在信息不透明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下,Stiglitz&Weiss的经典模型指出金融机构往往采用标准信贷合同,同时进行信贷配给,即使中小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不能得到贷款。

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地方政府信用为中小企业担保一部分、中小企业之间互相监督,充分利用了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这样,开发性金融可以广泛地从政府部门、企业、民间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信息,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同时,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突破信息、资金、市场约束从而做出理性决策,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3.资金与成本优势。开发性金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资金来源广泛,而且融资成本较低。能以较低成本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国家开发银行面向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在国际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曾正式签署过微小企业贷款项目转贷款协议和赠款协议。世界银行也曾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过面向为小企业的1亿美元的转贷款。除接受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家开发银行将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在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因此,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开发性金融有丰富而充足的资金来源。

用债券形式融资是国家赋予国家开发银行一种市场特许权。国家开发银行依托准主权级政府信用的法律地位,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了国家信用证券化,成功将商业银行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集中大额资金。由于开发性金融在融资时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信用级别比较高,因此筹资成本比较低。更重要的是国家开发银行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为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技术支持的是在微贷款咨询领域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机构——德国IPC。IPC 的信贷技术是专为评估微贷款客户信用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技术,这种技术体现的是德国人的理性和精细。比如,在分析整个经济单位时做到:实地考察客户的企业和住所、整体地分析现金流状况、以客户以往的纪录为基础进行评估“观察并感受”;考察借款人的个人情况、社会背景、声誉、信贷历史、贷款申请额的可信度。在IPC的信贷技术支持下,开发性金融引入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将会更好地控制,成本更低。

4.信用制度建设优势。开发性金融善于利用国家及政府组织增信进行信用制度建设。中小企业自有资产有限,多是小规模经营。可抵押资产很少。同时,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太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需求。这些都使中小企业由于信用不足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经营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政府组织增信是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一种合作方式,双方通过共建信用体系和制度体系来防范风险,体现一种共识、共建、协调、合作的关系。同时,组织增信能够有效弥补《担保法》的不足,使金融机构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组织增信是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建设中可以转化成多种形式。一是“孵化”企业信用。通过实行"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的融资机制,开发性金融先期进入,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吸引其它金融机构进入,实现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相互结合和转化。二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外部会计和评级公司、公开透明运作等。通过这些方式积极促进建立各类信用平台,完善融资体制和发展信用制度,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对信用建设的认知程度,使社会信用体系获得制度保障和长远发展的动力。

三、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选择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按照“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开发性金融理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努力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的瓶颈,实现整个系统、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但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性金融机构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外,还必须有恰当的融资模式。事实上,目前国际上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经为此设计出多种发展模式。其中,泛美开发银行提出的三种模式带有普遍意义,值得借鉴与学习。

第一种模式是风险资本模式。泛美开发银行设立的多边投资基金努力寻找绩效良好的高增长部门以便进行风险投资。其投资对象往往是内部收益率达到35%或者更高的企业,并且最终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渠道为相当部分的投资找到退出渠道。该基金只为每家公司投资50~100 万美元,同时为其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甚至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结果,多边投资基金假定共同投资人首先是要获得市场水平的回报,而自己则通过这些投资获得15%以上的回报。第二种模式是开发性资本模式。与风险资本相比,开发性资本风险仍旧较高,但并不以追求高回报率。开发性资本仅为每家公司投资5~25 万美元,很大程度上是用于贫困地区的发展,目的在于获得开发性或者环境性收益。泛美开发银行的多边投资基金和其共同投资人仅仅期望获得大约5%的投资回报率,并通过管理层回购的方式找到投资的退出渠道。第三种模式是“动手做”资本模式。“动手做”资本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且为中小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供了较为深入的商业援助。不但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市场研究,而且在获取投资资金或为投资寻找退出渠道时,都会帮助中小企业与其他资金提供方洽谈。这类投资的出口大多是管理层回购或者卖给战略合伙人,并且期望获得10%左右的税前投资回报率。因此,“动手做”资本模式旨在寻找损失较小的平稳投资组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很难评价哪一种模式效果为最优。而且,开发性金融机构并不单纯采用一种模式扶持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加拿大商业开发银行既向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也向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这实际上是融合了“风险投资”和“开发性”资本模式。同时,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技术性支持,包括人才培训、投资的技术援助、商业信息、网络开发以及与战略性伙伴的联络等等,这实际上又符合“动手做”资本模式。

具体到我国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的现实问题,可以考虑进行政策试验,比较究竟采用哪种模式或哪几种模式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需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动手做”资本模式在理念上更为合适。中小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瓶颈,要获得持续性发展,中小企业还需要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这就要求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管理技术到市场信息等在内的一系列全方位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开发性金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路径,应该允许三种模式同时实验,根据不同的中小企业类型选择“开发性”、“动手做”或者“风险投资”资本模式,或者几种模式的自由组合。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网站:http://zxqys.ndrc.gov.cn

2.陈元.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和发展[J].金融科学,2003(3)

3.国家开发银行网站:http://www.cdb.com.cn井华.开发性金融致力于构建微融资体系[J].国际融资,2006(12)

4.Stiglitz,J.and A.Weiss,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93-410.

5.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98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6)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