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

2009-07-16 03:05郭奇花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实验课课堂气氛学科

郭奇花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1-0042-02

学生对任何一门新课,都有一种好奇心。在新课开始时,他们表现都非常好,可以说是其乐融融。但随着时间推移,教师会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会突显出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基础差,而是教师抓不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喜欢上这门课。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呢?

1多与学生沟通

人是一种高等动物,高等之处在于有感情。内心深处需要别人去关心、理解、包容或是难过时有人倾诉。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课里课外都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非常关键的。

兵团团场每年都有近14天的勤工俭学劳动,在这14天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早出晚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帮学生劳动,一边与学生聊天,与他们沟通,处理一些劳动中的事,与学生慢慢地熟悉起来。结果一上课,所带的劳动班级的课堂气氛、成绩都比其他班要好的多。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除了学科本身以外,和教师也有很大关系。学生喜欢教师,同样也会喜欢学习这门学科。一个班级里只要有超过50%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整个班的学习风气就提高了,课堂管理、交作业等情况就容易多了。

与学生的沟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是一个不受任何条件、场所限制的过程,只要教师有心,随时可以做到。比如回家的路上碰到学生,一路走一路聊,问问他们学习能不能跟上、听不听得懂、感觉怎么样……虽然大部分学生拘束,当时只是简单的回答,但他们内心深处知道教师对他好、关心他,无形之中也会把这种感情带到学习中。

再比如说在批改作业时,如果教师把上节课看到的学生的优点或缺点简单的写在作业本上。这样的一些鼓励、提醒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学生会在作业本上回教师一声谢谢或把一些快乐苦恼与教师一起分享。

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教学就能很好地开展了。

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整堂课进行的效果如何,就要看引导者如何引导,换言之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总结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

2.1及时反思

反思是对教师行为的及时反馈。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很好地总结该节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某些灵感。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在下一个班级进行实施。

比如在讲蒸腾作用意义时,学生已经知道植物吸收的水95%一99%都用来进行蒸腾作用,但对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这个意义不能理解。教师设计的讲解是:天热时向地面洒水,地上的水会慢慢的少了,地上的水到哪儿去了?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快?通过这样的类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但如果学生没有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则会有些牵强。课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怎么能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仔细回忆上节课,想起了学生在课堂中说到的一句话:植物也会出汗。据此教师又换了一种设计:

师:天热了我们身上会又什么现象?

生:出汗。

师:出汗一段时间会有什么感觉?

生:凉快。

师:汗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水。

师:汗中的水到哪儿去了?

生:大气中。

师: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的水到哪儿去了?

生:大气中。

师:我们出汗,汗中的水散发到大气中,会降低我们的体温。那么植物蒸腾作用时,也把水散发到大气中,植物体温会有什么变化?

生:降低。

通过这样的设计,问题顺利解决,课堂实施也非常成功。学生只有在能学懂的基础上,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进步提高。

2.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就是表达能力和幽默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语言告诉学生你要表达什么意思,讲的什么内容,所以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并且,学生喜欢一遍就能讲明白的教师,不喜欢一遍不明白,二遍模糊,三遍不知所云的教师。

当然,在讲解清楚的基础上,幽默的语言是必要的,它像润滑剂一样,让紧张的课堂气氛得到缓解,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

比如,在讲解变形虫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教师阐述: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与人一样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也会产生代谢废物。那么,变形虫从哪儿获取营养物质,又从哪儿排出代谢废物?问题提出后,学生很茫然。教师又问:我们从哪儿获取营养物质,又从哪儿排出代谢废物?学生很快想到人是从口吃进去,从肛门排出(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不计较对错)。又问:变形虫有口,有肛门吗?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又如在引入蒸腾作用意义时,教师说:植物利用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95%一99%都用来进行蒸腾作用了,为什么?是它吃饱撑着了?迎来的是哄堂大笑,紧接着学生会思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生物体内进行的任何一项生命活动都不是徒劳的。

3发挥学科特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贯穿整个生物教学。常常听学生问:老师这节课是不是到实验室上?老师怎么还不去实验室上?……可见,学生是非常喜欢上实验课的。私下我也问过学生为什么喜欢上实验课?学生的回答大部分是实验课上可以看没有看过的,做没有做过的。在看。做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多开实验且开好实验。

同样,生物学也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经验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以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平台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并且学生也容易理解。比如,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见到,甚至亲手做过“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请学生对拌制过程和拌好后会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什么是失水,反之为吸水。在进一步学习了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之后,学生就能更好地解释这种现象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浓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实验课课堂气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超学科”来啦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