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达:「骑行文化」走天下

2009-07-28 05:55刘玉娟
台商 2009年5期
关键词:脚踏车通路定位

刘玉娟

品牌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文化竞争和通路竞争。美利达正是透过品牌文化和通路建设,不断演绎具有自身特点的脚踏车品牌。

在大陆,一提到脚踏车(自行车),很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数个知名品牌,也间或有孰优孰劣的评论和热议。「同业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不可能盲目模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美利达坚持把自已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做好。」美利达自行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利达」)总经理曾进成(如图)不卑不亢地说道。

1972年,美利达在台湾建立脚踏车产业,开始为美国市场做OEM。台湾制的脚踏车因为质量不良在国际市场上颇受屈辱,有感于此,在1990年,董事长曾鼎煌创立了「美利达」,以挪威为第一站,打开品牌之路。1990年,美利达在深圳设厂,2000年设立内销总部,2007年获得「深圳知名品牌」,2008年获得「广东省名牌」。并且是台湾第一家上市的脚踏车企业。

作为自行车业界的一个知名品牌,美利达在打造品牌过程自有其一套运筹帷幄策略,特别是在通路建设和品牌文化上的深耕,为美利达品牌的后续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迈好投心资第一步

提起台商品牌,很多消费者都耳熟能详,但是台商品牌的战略实施,却很少为外人知——靠糖果起家的徐福记,仿洪秀全自南而北的起义格局,建立事业版图;用方便面横扫整个大陆市场的康师傅,自天津起家,循完颜阿骨打入关路线,直取市场;不折不扣的「班门弄斧」龙凤水饺、汤圆,却在以食米为主的上海发迹,以文革的发声宝地,打响品牌战役;被逼上梁山的米果食品大王旺旺,因缘际会从毛泽东故乡湖南出发,掀起一场农村通路大革命……地缘关系与通路策略相结合,是品牌成功的关键一步。在这样的情况下,迈好第一步,选好起点显得尤为重要。

美利达在大陆投资的第一站选择深圳,并不是偶然。曾进成说:「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的投资。」

一是这里有产业优势。脚踏车产业在大陆分成三个区块。华南以深圳、珠三角为代表;华东以上海、昆山、江浙为代表;北方以天津为代表。产量最多的是天津,每一年大概做8000万辆,但都是低价位的;主要的中高价位产品在华南。华南是台湾脚踏车产业最早进来、供应链最完整的地区。

二是这里有通路优势。当年,中华牌脚踏车在深圳发展,虽然最终没落了,但却培养了一批好的经销商。「所以,我们选在这里设厂,最重要的是考虑到供应链的状况。因为我们是中心厂制,中心厂最重要的设厂考虑点是,供应链一定要聚积。只有供应链跟整个产业群聚效果很好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曾进成说:「所以,最重要的是供应链。」2008年,美利达在山东投厂,最主要的考虑也是因为山东靠近天津,天津有比较强的中低价位供应链。

说到山东厂,曾进成显得有些兴奋与期待。他说北方是中低价位市场大,建山东厂可以满足所有销售体系的要求。「做为一个知名品牌,企业在做品牌推广时,产品系列一定要完整。」美利达的山东厂目前是面向以中低价位为主流的北方市场,所以,山东厂主要做中低端产品;而山东厂的另一个面向主要是东北亚,像日本,韩国,还有俄罗斯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在山东厂的定位考虑。」曾进成说。

对一个品牌来说,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从投资落地的第一步开始,就孕育着这个品牌未来。

精准定位锁定「核心」产品

地缘纵然对品牌成长有很大辅助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精准的产品定位,仍然无法取胜。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概括:「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品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用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著名策划设计大师王孟友也说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位、品牌定位,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美利达给自己的定位则是强调「质量是品牌成功的关键,做高品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我们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觉得中国人应该有这个能力做世界上最好的脚踏车。」曾进成说。创立公司以来,抱着这种理念,美利达一直都是在走中高级的自行车路线。早期的台湾,组车厂有300多家,可是,二三十年后,能叫出名字的,只有几家。基于这一点,美利达更加坚定了一定要走中高阶的产品路线的定位。曾进成说:「低阶的产品,进入的门坎太低,将来必然遭到淘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高品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定位。」

刚进入内销市场时,作为台资品牌的美利达优势明显,所以,当时的高端自行车卖得比现在还要贵。后期,台商慢慢把技术带进来,培养了人才,价位的竞争异常激烈。即使这样,在几年的内销努力中,美利达仍始终锁定在高价位的领域来发展。曾进成表示,美利达还是希望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部分来巩固发展,所以,一直没有往量大、低价位的方向走。

从台湾的成功经验来看,虽然大陆的脚踏车产业数以千计,但是经过一年一年的成长,民众收入的增加,一定会有民众能消费得起的那一天,「从这一点来看,往低阶价位去发展是一条不归路。」曾进成说。

近些年,大陆比较知名的脚踏车品牌有捷定特和美利达,「捷安特在台湾的产量是第一,但是,我们是出口单价第一。」曾进成表示,美利达一直把核心竞争力锁定在「变速脚踏车」上,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脚踏车,并提出要做「中国变速自行车的第一名」。

运动文化建设品牌

品牌与广告密不可分,如何透过广告建立品牌形象,没有统一标准和方法,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老板,皆有不同认知。但不管如何,一个品牌建立过程,毋庸置疑的要进行广告营销,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最多人认知你的品牌。广告要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了解市场和目标客户。这好比子弹打对目标,威力自然比较强。美利达对于目标客户的把握一直很精准,基于其产品走中高档路线的特点,一直以来,他们就倾向于在脚踏车领域用比较大的力度做推广,甚至提出用运动文化,带动品牌的发展,挖掘出更多的潜在客户。

「脚踏车的定位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自行车的『骑行文化』,让它变成当代运动文化中的一个选项,所以,我们都是以运动营销来带动品牌的知名度。」曾进成说。

美利达在国际上一直赞助的车队,连续好几年都取得了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美利达赞助中国国家男子山地车队,即将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美利达也在争取赞助。「我们希望借这些营销方式,使全民重新认识自行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代步工具的角色。」曾进成说。美利达提出的「骑行文化」概念,就是让「骑行文化」引领消费,掀起健身、休闲、运动、环保的生活潮流。

透过参加各种运动,一方面可直观营销,另一方面对宣扬美利达的品牌文化也有帮助。

美利达还会选择赞助学生来进行品牌的推广。在河南,美利达选择入学考试成绩在学校班级的前三名的学生,赠送入门级的脚踏车,这是挖掘潜在消费者的另外一种营销方式。曾进成说:「现在就开始塑造,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要去奠定基础。」

现在全球暖化的效果一直在持续,提倡「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的趋势,很多国家把自行车跟节油系统做为未来交通的主流,以降低全球汽车的废气排放。「所以,我们对自行车未来在大陆的发展是相当有信心的,特别是中高端这一块。」曾进成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多元化营销开拓市场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通路决胜负的时代,大陆知名企业家诸如联想的杨元庆、娃哈哈的宗庆后、TCL的李东生,以及有中国首富之称的国美电器黄光裕,皆为「通路称王」概念下的市场英雄人物,也说明了在大陆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之际,只有藉通路打品牌,品牌取通路的策略下,才是致胜的王道。换句话说,对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成功的通路支持,也是难以成就为真正品牌的。

「美利达的通路建设采取多元化策略」。曾进成说。一开始,也是授权经销商系统,但那个时候,三角债严重,美利达为了能避开资金回收难的问题,选择了自己投资设分公司的直营模式。「我们采取直营方式,可以加大对专卖店的支持力度。」

专卖店则直接从厂家拿货,在刚开始创店时,美利达会给予扶助,比如店面装修及一些宣传造势活动,经销商也会有一部分自有资金操作。曾进成说「如果经销商做的好,我们会把整个地区都让他代理。现在我们在东莞有地级次代,有的经销商已经做了几年了,很有经验,业绩也不错,我们就会鼓励他去发展下家。在通路的建设上一开始是我们自己在操作,经销商做大做强后,我们就会放手给他们去做,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发挥。」

2006年开始,美利达开始在广东设专卖店。现在,广州专卖店有50家左右。美利达要求每一个店必须建立自行车俱乐部,利用自行车俱乐部的活动来带动群体消费意识。「像龙华专卖店,每个礼拜会办活动,这个活动不是很大,但很有人气。在俱乐部组织下,大家一起骑自行车出行。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加深了骑行健身理念。」曾进成说:「通过俱乐部的活动把骑行健身群体慢慢带大,接受和实践这个理念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种操作模式就是用专卖店来带动小群体,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和渗透品牌文化和影响力。」

曾进成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上,希望把现在的分公司的通路逐步转成类似广东这样的专卖系统,改变最基层的销售单位。「目前河南有50几家专卖店,广东也有50家,其他省份也是朝着这个目标走。我们在强化最基础的销售单元,加强终端的营销力度,这是我们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

猜你喜欢
脚踏车通路定位
Notch信号通路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意义
脚踏车
洽洽食品布局无界零售 与京东新通路达成战略合作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最漂亮的脚踏车
英语绕口令集锦
关联通路,低成本破解渠道障碍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