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消费渐趋旺盛 持续走强需要支撑

2009-07-29 07:11
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农产品

文 晶

统计数字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安徽农村消费水平一直保持持续增长。难得的逆势上扬证明拉动内需、尤其是搞活农村市场的政策到位、有效,更在困顿时刻提振了安徽经济复苏的信心。分析原因,或许有助于进一步拉动内需,进一步促进经济回暖。

根据安徽省统计信息中心的数字,从危机开始的去年年中以来,安徽省农村市场消费一直保持增长。

2008上半年,全省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5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到危机显现的2008年10月份,安徽全省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2亿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1—10月份全省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9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而盘点去年一年的安徽农村市场消费走势,数字是令人欣慰的: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30.5亿元,增长2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84.1元,增长19.2%。

增势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8亿元,同比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0.7%,增幅比去年四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农村市场消费增长快于城市,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64.3亿元,增长20.2%;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6.5亿元,增长18.6%。

安徽是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经济危机以来这个省所表现出的农村市场消费渐趋旺盛,不仅在这个特殊时期提振了全省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更印证了试点三年多来的各项措施政策是切实有效的,继续沿着这条改革之路走下去,农村消费市场有望持续走强,城乡消费差距有望进一步缩短,全省经济复苏有望得到更加强有力的来自农村消费市场的支撑。

敢花钱,花得起钱,前提必然是收入增加。

根据《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4202.5元,比上年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即便是相对困难的国家扶贫县,农民收入也是大幅增加的。据对国扶县2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8年,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98元,较上年增加542元,增长了19.7%。与上年比较,国扶县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1.6个百分点,增速在近十年中是最快的。

有了钱,还要有意愿花钱,有地方花钱。

国家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等,加速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力拉动了农村消费增长。在安徽无为县,140万的人口有40万在外打工,仅返乡的农民就带动了10亿元的消费。巢湖市商务局有关人士坦言:“农民不是‘不买真货,而是‘买不到或者‘不方便买真货。因此,只有健全和畅通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才能刺激农民的消费愿望,进而打开农村的广阔市场。”

商务部和安徽省政府2005年6月共同确定,把安徽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经过三年努力,安徽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初现规模:累计建设29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7000个连锁乡村农家店,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约204L元,增加农村连锁商业面积144万平方米,连锁网络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35%的行政村,极大地提升了全省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三年中,安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出5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了4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了农产品的购销和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城里的商业企业在送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下乡的同时,收购当地农产品配送到城市和省外销售,有的还与购买种子的农民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实现双向流通。2007年,该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幅差由2005年的5.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承接这一增势,2008年,2009年一季度,安徽省农村市场消费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势头。专家分析,市场体系建设的拉动作用还将持续,农村市场火热仍有望持续。

然而,即便如此,农村市场消费的持续逆势上扬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恩格尔系数有所增高透露消费结构问题,也透露出经济危机对农村市场的影响。根据《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虽然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84.1元,增长19.2%,但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9%,交通通讯支出增长8.6%,居住支出增长35.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3%,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而对国家级扶贫县的调查数字是:2008年,在安徽省国扶县农村,作为基本消费的农民家庭吃穿住消费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达到71.6%。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出现下降。发展型和享受型(指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四项支出)的生活消费支出比重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态势。2008年,国扶县发展型和享受型人均消费支出为709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6%,比重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2007年发展型和享受型人均消费支出为68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减少0.7个百分点。2008年,在安徽省国扶县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345元,恩格尔系数为50.5%,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徽的食品价格上涨14.3%,受物价因素的影响农户购买食品人均多支出了138元。

众所周知,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消费越上档次。

其次,消费环境仍然有待改善,农村消费维权难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安徽省全椒县农民周道民拿到了稻种经营户赔偿金1550元。他高兴地说:“没想到农民也能保护自己的权利了,消协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原来,在2008年7月13日,全椒县12315申诉举报中心接到周道民的举报,称2008年3月24日在经营者费某处购买15公斤三生一号杂交粳稻种,经营户在该稻种包装袋上标注比9优418杂交粳稻种产量高出8%,而实际产量明显低于9优418的产量。接诉后,全椒县消协迅速与农技部门的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农户反映的情况属实,经营者有虚标高产的责任。田间测产后,经消协调解,经营者按照标注产量给周道民以经济赔偿。全椒高度重视农民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为方便农民消费者投诉,这个县重点加强了消协农村联络站阵地建设,目前,全县

已建消协联络站82个,基本上做到农民一般投诉不出村,重点投诉不出镇,就近解决消费维权纠纷。

但是,农村消费者并不都如周道民这样幸运,农村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根据安徽省消协2008年公布的农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小卖部还是被访者购买日用品的最主要场所。50.3%的被访者通常在小卖部购买油、盐等日用品,只有28%的被访者在(连锁)超市购买油、盐等日用品,还有20.4%的被访者在集贸(自由)市场购买油、盐等日用品,消费场所的低信誉度必然影响到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农民缺乏消费维权的有效途径,也抑制农民消费意愿。农村消费维权力量薄弱,维权成本高,一旦权利受到侵害,往往选择“能忍则忍”、“不再上当”和“下次不买”,严重影响农村市场上的销售和消费。

调查还发现,农民对农村市场商品和服务存在问题仍有不少意见,其中,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是农民生产消费的重要方面,但调查显示广大农民对这三项农资产品评价满意度偏低。药品价格贵、医疗收费不合理、医疗水平差是消费者集中反映的又一问题,56.14%的消费者认为医疗和药品收费偏高。

在年初召开的安徽省两会上,省长王三运表示,安徽将把开拓农村市场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健全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开展家电、农机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衣村消费。

目前,财政部和商务部已经将安徽作为“家电下乡”试点省份,并于2008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为期四年。2009年,安徽省财政将拿出4亿元补贴给安徽农民买家电。而据安徽省商务厅提供的最新数字,截至4月30日,安徽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已超过20万台,销售金额达到3.4亿元。

而为了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安徽未来将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来自有关部门的信息是,安徽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

在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方面,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光建介绍了未来安徽商务部门将在6大方面有所作为:

1、继续培育和壮大农村流通企业,提高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2、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商品流通效率。

3、巩固提高已建成连锁农家店,增强连锁网络服务功能。

4、大力开发农村适销对路商品,满足农村市场消费需求。

5、努力建设和完善农产品进城流通网络,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6、加快推进农产品出口的产业化建设,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拥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的安徽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如何撬动,各方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成长相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