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业的三岔路口

2009-07-29 07:11张琼文
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书业策划出版社

张琼文

“身份”的改变

在4月的全国书博会上,几家具备规模的出版集团,比如中国出版集团,包括几家大学出版社等占据了大半江山。而同时,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民营中小出版图书不甘寂寞。

而作为民营出版人的小赵,一边与书商接洽,也构思着下一部畅销小说的出版计划。他每天面对着大量的网络小说或青春小说,从中遴选着有网络人气又有看点的作品。之后,他与这些写手接触,寻找彼此的共同兴趣点。合作一旦敲定,他与原作者讨论,对一些细节做出修改,装帧设计的版式和封面等待着商榷。此后,他又旋即进入与营销人员对首发的候选书店,对媒体、销售策略等的讨论中。

他供职的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性质的书业公司。像磨铁这样的民营图书机构在全国已经迅速发展起来。此时,一些国有出版社也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向企业转变。市场真正成为出版竞争的风向标。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给予民营书业“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肯定。按照《意见》,非公有出版公司,即民营出版企业将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积极探索非公有出版公司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开展国有民营联合运作的试点工作,逐步做到在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公司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

之后,这一动作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有关人士透露,“十·一”后民营书商有望申领书号。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经济研究室主任王利明表示,书号的申报方式有所改变,但是,从法规意义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出版行业,是对民营出版身份的一个肯定。

实际上,小赵所在的民营出版群体早已经开始了与国有出版社的合作。但是以前国家对民营资本开放不够,民营工作室要出书,就必须向出版社买书号。

小赵所在的磨铁从选题、策划到印制、发行都在独立运转。出版市场的优胜劣汰,使民营图书更侧重市场。小赵对作品的把握也往往从市场的角度开始,比如先对作品的市场价值进行估值,有多大的市场,针对哪类人群,再结合市场上的同类书籍,进行类比。从几年前的《草样年华》开始,磨铁初步定位在青春网络小说阵地。因为卓越的策划能力、灵敏的市场感觉,磨铁也开始从网络及青春题材延伸到更多领域。此时,图书市场的唯美小说、盗墓小说、历史小说“诸侯纷争”。与季羡林、朱德庸签约,《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使人们对国学重新瞩目。

改制前后,北京地区有不少民营出版工作室、民营版权代理机构、外国出版机构驻北京办事处等。市场上85%的畅销书都是由民营书业参与策划的。

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表示,出版关键是从受众的需要出发,及时捕捉到市场的需求。在教辅类图书方面,市场几近饱和。曲一线发现,之前研究的一些课题,挖掘得不够深入。市场上对高考脉络、趋势的综合分析也是空白。于是,曲一线突破了教辅书市场的重围。而对内容的重视,“教辅书的编写是科研,而不是拼凑”,使曲一线的市场不能复制。

业内人士表示,改制之前,出版社普遍眼光向上,要政策,要资源;今后,因为上游的资源与政策将逐步减少,需要向下看,向消费者看。

可是同时,市场对民营图书是双刃剑。一本书的一时畅销,因为市场的热捧,之后会屡见不鲜地出现续作、仿作、翻版甚至盗版。

今后的去路

目前,民营工作室一方面将产品卖给出版单位,取得报酬;与出版单位组建控股公司也是民营图书的一个出路,比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北京公司。

有了一定“身份”的民营书业想要打破孤立无援的局面,就要向一定的规模发展。一些民营书店通过特约加盟和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营销规模和市场份额,包括民营书业自身的横向联合、与国有书业的连锁加盟、与外资的合作,以及与其他流通渠道或经济成分的跨行业联合。

对于小赵所在的磨铁,与国有出版社间已进行业务层面的合作,即策划、组稿、编辑方面“联合运作”。民营出版人一方面从国有出版社得到书号以及系统资源,同时也因为自身的市场判断和策划为国有出版抛砖引玉。王利明表示,一些民营出版甚至成为国有出版社的“二编室”。随着政策的放宽,它们秘而不宣的合作浮出水面。如今资本层面的合作,包括“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也进入现在的政策鼓励范围内。

前阶段长江出版集团和辽宁出版集团与民营合作试点;北京时代新经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购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实现民营书业之间并购。

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始终是制约民营书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民营书业要把积极开展资本经营放在重要的位置。出版改制势必将会给民营出版社提供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优势,达到与国有资本平等的态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之前对媒体表示:“改制后,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合并,民营资本不可能拿到一家出版社的控股权,但是通过改制、身份的证明以及民营资本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势必将超出改制前的生存状态。”

磨铁文化总策划沈浩波表示,现在事业单位也在向股份制改革,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感到阵痛。民营出版工作室不怕改制后所带来的行业竞争,相反是期待接受市场竞争。

在内部管理上,民营出版工作室由于从其成立即以企业化组织形式存在,运行机制普遍比国有出版社更适应市场经济规则,比如高绩效的考核能力以及灵活的运作模式,都相对有优势。另外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民营图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沈浩波看来,民营书业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人才储备以及管理的相对原始是使他困惑的难题。

虽然民营策划公司比国有出版社市场敏感度更高,但是公司结构性不强,看似十分活跃的民营工作室,真正有规模的不过二三十家。

与国有出版集团的合作,建立新型的股份制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国有出版机构的需要,也是民营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政策开始向民营书业倾斜,同时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行业壁垒缩小,也给“冷清”的民营书业更多人才流动的机会。沈浩波表示,民营图书应提供给人才一个好的平台,留住人才。对一个传统行业来说,如何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竞争力,才是民营书商应该思考的命题。

猜你喜欢
书业策划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期策划
民营书业与上海书业的发展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