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学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拓展

2009-07-31 01:01乔红岩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服务

乔红岩

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基地,对学生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图书馆也以自己的文化特色影响、感染和教育着学生,在对学生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网络时代,图书馆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这种变革之下对图书馆教育功能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内涵

国际图书馆联合会1975年里昂会议确定现代图书馆具备4项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就学校图书馆职能看,其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传递科学情报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教育,开发智力资源更是教育,显然教育职能是学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占有主导地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图书情报学界新潮学者P·威尔逊说:“图书馆的真正重要职能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新知识的产生。”这种职能恰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唯有依赖文化传递。学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中心,有着无穷的信息内涵,以其特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文化知识的传递中独树一帜,发挥着特有的教育功效。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与生俱来的,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教育职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通过传播科学知识,活跃文化生活,使人们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创新的能力,增长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又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自学及更新知识的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信息需求急剧增长,图书馆不仅搜集、保存图书,更重要的是以各种类型载体的文献为依托,向社会大众提供阅读服务,从而图书馆成了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由此而形成。在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教育因其优雅清静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气氛及其所具备的性质、特点、优势以及图书馆教育的潜力和发展趋势,足以使图书馆承担起终身教育的职能,是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接受终身教育的学校。并有着其他文化机构所无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二、网络条件下图书馆文化的新特征

随着网络的创建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网络的普及给社会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革命,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广泛而自由的空间。改变了人们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和创建的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基地,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应适应网络化的时代要求,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的新型图书馆文化。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化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征。

1物质文化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从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说,学校图书馆一直以新颖的设计、雄伟的建筑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丰富的馆藏图书、完整的历史资料、现代化的设备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发挥着其对学生的文化传播和知识教育的功能。在当今网络时代背景之下,图书馆物质文化已经不仅具有为我们可以感知的实在性,而且还具有了网络背景下的文献资源的虚拟性,尤其是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中,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已经开始转向以网络为传导方式的数字化资源为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途径也逐渐在由实物的获取转变为在线虚拟阅读或远程网络获取,这说明了图书馆文化已经具有了现实性与虚拟性并存的特征。

2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图书馆网络文化的载体主要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数字化馆藏资源,使用户可以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输,让读者可以远程阅读,广泛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也积极根据数字图书馆发展要求.开展新型服务,向读者提供远程咨询、课题跟踪、网络论坛等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学生知识获取和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

3网络文化的个性化与共享性。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环境下,随着读者在信息获取方面对图书馆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更具个性化,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项目逐渐开展和成熟起来,书刊的通借通还、自助借还、网上预约和续借、在线咨询、课题跟踪等新型服务项目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图书馆文化精髓。同时,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让任何一家图书馆或情报部门都不可能收集到所有的信息和知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图书馆建设的新课题。

三、网络时代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拓展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报告中指出:“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下,原本具备的素质已不足以应对工作,原本有用的知识已不足以解决问题,原本受到的良好教育也无法适应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信息素质基础。今天,知识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而信息素质人——那些知道如何探求知识和利用知识的人——是国家最有价值的资源。”这一结论阐明了当代人具备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学校图书馆为迎接学习型所做的最为重要的准备,就是积极倡导和推动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要培养读者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要培养读者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要培养读者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要培养读者有较强的信息利用能力;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进行利用信息的教育,开展各种信息普及教育活动。通过信息素养的培训教育,重要的是激发读者获取信息的紧迫感,训练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逐渐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从而基本达到:组织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2加强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1)现代图书馆网络和传统图书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现代化技术手段基础上的组织网络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网络,它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高、容量大、不受地理、时间的限制和约束,方便、快捷、准确地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根据学校的投资规模、技术力量及内容结构等特点要注重其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网络技术、网络实施、设备选型、局域网的组成、网络服务等。(2)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教育。首先,学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学生信息培养的宣传,突出信息素质教育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信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对信息要有一种特殊的敏锐感,引导他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教育,使学生重视信息,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主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掌握信息时代的特征。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是数量大、类型多、变化快、范围广、无序化、超文本、超媒体链接。培养学生利用熟悉馆藏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掌握学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要求,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第三,利用现代科技条件,深化信息服务。在网络化环境中,早日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有机地纳入到现有的图书馆服务中去,提高服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如:由原来的静态服务向现在的动态服务转型,不断探索提高服务的新路子,只有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3构建远程教育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插上了传播信息知识的翅膀,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图书馆应借助建立新的知识窗口网站和主页,以此为站点读者提供知识服务,读者通过主页与图书馆的联系,建立起与知识的联系。图书馆在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就是以信息资源作保障,如我们的电子资源库,包括光盘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特色数据库以及精心制作和整理的虚拟馆藏等,为学生们网上学习奠定了信息资源基础。远程教育依赖的是网络信息服务,读者进入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可以方便、快捷地登录网站,进入虚拟课堂学习,可以网上浏览、下载,获取一次文献,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读者对图书馆已经产生了依赖。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制约,扩展了读者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对多渠道、大容量、超时空的信息进行交互,每个读者都可以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在这个平台上享受前所未有的分散性、个性化、生动性、交互式、自主性的学习。读者完全根据个人的学习背景,需求情况,时间安排,选择课程、下载软件、实现个性自主学习,达到按需所学的目的,这种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服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