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管理及其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2009-07-31 01:01郭建耀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常规情境

闫 祯 郭建耀

一、课堂管理的涵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课堂管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因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大辞典》、《教育管理辞典》等重要辞书中,也没有“课堂管理”这一术语,在现有的文献中也少有关于课堂管理的权威性理论阐述和典型性经验介绍。但是,“课堂管理”是由“课堂”和“管理”两个词构成的,因而,我们可以分别阐释“课堂”和“管理”的涵义,以便更好地分析“课堂管理”的具体涵义。

1课堂与教室

课堂的最通俗的意义就是指教室。它们在英文中均为“classroom”,大多数英汉词典对“classroom”的解释也是把教室、课堂并列一处,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从纵向的发展角度而言,课堂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形态到单一形态,再到综合形态的演变。19世纪初,西欧各国发展起导生制度(monitorialsystem),课堂的直线式形态被打破。伴随着教育普及的需要和教育内容的日益复杂,教育逐渐制度化,从而诞生了班级教学形式。教师不再是面对面地教学生,而是必须面对由数十位各不相同的学生所组成的学生集体。不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尽管学生来源各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但对他们的要求基本相同.因而课堂活动比较单一,课堂呈现出单一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班级教学形式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样式,它不仅是一种集体教育(mass education)或团体教育(group education)的样式,而且具有了多元教育(multiple eduation)的性质。课堂发展为体现多元文化、具备多种功能、完成多重任务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形态。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室进行,但教室不等于课堂。课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教室有着本质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随着课堂形态的演变表现得更为显著。一般词典上作出的“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的界定显然只适用于对教室的解释。而课堂却不同,它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互动情境,是一个有多种结构的功能体,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一个物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social orgnization),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课堂是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与学互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个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不是简单的人对物的运作,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对话交流,发展认识的生命活动。

2管理与控制

中文词典上对“管理”通常作三种解释:一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二是“保管和料理”;三是“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管理”一词的英文为management,它的词根来自意大利语maneggiam,在16世纪的意思是驯马。后来到了18世纪早期,它的意思是诡计和骗术。根据《韦氏新国际词典》的解释,“manage”最早来自拉丁文manus,是指“手”(hand)的意思,也指mode of handing(处置方式)。后来又引申为控制和指使、使人服从、小心处理及执行业务以达成目标等多种含义…。古典管理学派将管理定义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科学管理学派表述为“经由他人的努力与成就实现团体目标的过程”;行为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为在组织团体中工作的人们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以利发挥最高工作效率而达团体目标”;系统学派认为“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分系统,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活动”。

正是由于对“课堂”和“管理”的不同认识,课堂管理便具有不同的含义。约翰逊(Johnson,美国)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古德(Good。美国)将“课堂管理”定义为“处理或指导班级活动所特别涉及的问题,如纪律、民主方式、补充和参考资料的使用与保管、教室的物理特色、一般班务处理及学生社会关系”。台湾学者李祖寿认为:“课堂管理是安排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以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其学习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与希望之下,从事其应有的及可能的学习。”我国大陆学者近年来对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和课堂行为两个方面,如“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

从上述分析中至少可以概括出下列四种:课堂管理是为实现课堂活动目标所运用的一种程序;是协调课堂中个体和团体各种关系的一种决策;是处理课堂活动中各种矛盾与冲突的一种活动;是促进课堂生长的一种特殊器官。上述四种含义总体上体现出两种取向:一是强调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以使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二是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主动参与。前者重在控制与维持,后者重在激励与促进。

二、课堂管理的内容

课堂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它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课堂常规

良好的课堂常规被认为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什么是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治、增进师生情感的一套合适的系统的规则。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提出,维持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任何系统的教学技术的基础”。玛格丽特(C.M)等人在前些年的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

课堂常规的类型很多.按地域分,有些常规是全国性的,即全国所有学校班级必须共同遵守的,有些常规是区域性的,即为某区域中的学校班级所遵守;根据课堂常规的活动性质,课堂常规可分为:“点名”、“出入教室”、“上课”、“收发作业”、“值日生工作”等内容;根据适用课堂常规的项目性质,课堂常规可分为:“礼貌”、“秩序”、“整洁”、“勤学”等方面;根据场所性质可将课堂常规分为:“教室规约”、“上下学规约”、“集会公约”、“运动场所规约”等。1988年8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草案)》中,与课堂常规有关的规定就有12条;1994年3月l 1日国家教委发布《中学生行为规范》,从五个方面对中学生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其中与课堂常规有关的规定就有三方面15条。可见.课堂常规的内涵十分复杂,课堂常规的种类、项目很多,在其运作上也有颇多限制,在建立课堂常规时应加以重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班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握课堂常规建立的策略,指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课堂常规,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2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违反课堂常

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些行为是那些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认为阻止或威胁到学习活动的学生行为,它破坏了课堂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大多数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都是一种“本不应该出现,但是学生故意让它出现”的行为。这样产生的“问题”,通常包括干扰其他同学学习.破坏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或违反纪律,对抗教师和学校的合理要求等。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很多,根据其严重性的大小,依次有以下五类:(1)攻击他人;(2)品德不良;(3)反抗权威;(4)课堂干扰;(5)游手好闲。按照出现问题行为的主体数量,可以分为:(1)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2)群体学生的问题行为;(3)全班学生的问题行为。陈李绸博士曾经调查了课堂上教师较常用的管理策略.他在调查问卷中共列出了:(1)打,(2)责骂,(3)规劝、警告,(4)忽视、不理会,(5)瞪眼,(6)罚站、不准下课,(7)荣誉卡、代币、加减分,(8)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在八项策略中,教师通常使用的是规劝、警告,荣誉卡、代币、加减分,及其他三项。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部分,课堂上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的危害性.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考虑到行为的种类、行为人的动机,以及对整个班级的影响等因素.运用适当的处理原则、策略,有效地加以处理。

3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种外部条件的综合。教学设备、教学规章制度、校风、班风等都属于课堂教学情境,它以其所特有的功能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既影响教学活动的过程,也影响教学活动的结果。

课堂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及个体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影响.都是通过自身的功能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情境具有陶冶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课堂教学情境的构成要素是复杂多样的,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涉及课堂教学的一切因素,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直接的、间接的等。课堂教学情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这是课堂教学存在的物质基础;心理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一种教学气氛、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及相互影响。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学情境的布置,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教师在课堂中主动地创设能促进教学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是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

1促进师生有效交流与互动,为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课堂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课堂互动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课堂活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广泛交往,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应努力建立自由轻松而有秩序的课堂管理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管理活动的目标就是管理主体希望被管理对象所应达到的状态,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管理绩效的标准。课堂管理中,其管理目标就是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卓有成效地、有针对性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因为目标引发行为,使行为指向特定方向,诱发行为动机,促进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作出积极努力,使各个体的力量聚合成了一股合力。教学目标在课堂管理中所具有的启动、导向、激励、聚合、衡量等功能,保证了师生双方在课堂情境中的活动均沿着预定道路前进,最终实现预定目标。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是一种心理背景,是教学的软环境。为了各种活动有计划、有效率地开展,课堂必须维持一定的秩序与常规。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消极的课堂气氛则会降低学习效率。学生在宽松愉快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往往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情绪稳定,而在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往往思维呆板,思路狭窄,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学习效果也相应较差。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健全发展。课堂气氛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暗示给学生,并使学生产生了移情,从而产生连锁感染,形成某种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发挥课堂管理的教育功能

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是相辅相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是对各个个体的关注,只有关注各个有差异的个体,才能真正促使全体的发展。课堂管理,必须是指向全体学生的管理,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学习行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以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以统一的纪律约束学生,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地注意面上一般的学生活动隋况,而对具体学生个体出现的不良心]里.隋绪、不当学习行为却视而不见。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时,往往只是盯着发言的学生,留心倾听其答问,不注意其他学生在不在听、在不在思考等全体学生的情况。

长期以来,课堂管理往往只是教师控制学生行为、维持教学秩序的手段,只是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忽视管理过程本身的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管理,不只是控制行为、协调关系,而且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管理者的情感和人格。我们要建构的课堂管理,应该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等等。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常规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