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暇教育的历史论当代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2009-07-31 01:0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闲暇生活教育

顾 明

一、我国闲暇教育的历史演变

闲暇教育是指教会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充实本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而闲暇时间是指除去“工作时间”、“上下班的往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教育子女时间”、“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之外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教育并不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教育,而是指在学校中教会人们“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经过认真考证后发现,“学校”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闲暇的时候,一个文明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目前,我国学生拥有双休日、寒暑假和其他假日共计一百多天的闲暇时间,闲暇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其实,闲暇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前人的“闲暇教育”值得我们反思。

1古代零散的闲暇教育思想

在人类社会早期,所有的人接受相同的教育,那就是在劳动、生活中学习生存技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阶级的历史演化.逐渐形成了“有闲阶级”——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被统治阶级。“劳动阶级”只能在劳动中学习生存技能,而“有闲阶级”则可以在学校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闲暇教育”。早在我国2000多年前,《学记》中“藏息相辅原则”就有精辟的论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可亲可爱,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这与闲暇教育的精神不谋而合。《诗经》中也写到“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休闲思想在《诗经》中也有丰富的表现。《诗经》之后,我国休闲文化主要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休闲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大知”者的境界。《庄子》是体现休闲思想的经典之作,《庄子·齐物论》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知炎炎,小知詹詹。”汉朝的陶渊明也是闲暇思想的代表,他由衷地赞美逍遥、怡然自得的生活。流传千年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中国人所向往的社会。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代表了中国人追求密切亲和大自然的休闲文化。另外,中国文人的休闲。常伴有琴棋书画,伴着美酒、音乐和佳人。他们的闲暇生活具有艺术性。很多人在休闲时创作诗歌,典型代表如大诗人李白。

2近代闲暇教育的消失——教育为了工作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举国皆惊,一些开明官吏和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自然科学开始在学校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韵发展.人们都意识到自然科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头等大事,而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则随之将发家致富视为焦点,个别地方甚至提出了“谁富谁光荣,谁穷谁可耻”的口号。所以反映在学校的课程中,自然科学就成了所谓的“主课”。而一些闲暇教育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各种活动课程,虽然在课程中有设置,但常常作为“副课”而为各种“主课”所代替。在人文类学科中,有关生活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思想,教师也不会浪费时间去讲授,因为高考不会考这些内容,教师会更乐意讲授考试会考的具体知识点。教师、学生、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高考取得好成绩,将来找个好工作,于是高考决定了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人们常常把教育和“饭碗”相联系,似乎忘记了除了吃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

3当代教育再度关注闲暇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大量增加。马克思指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然而,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加,并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人在闲暇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导致自杀、抑郁和其他自残行为。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纪宏教授曾在1378名大学新生中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偶尔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占25%,经常有此想法的占7%。2004年3月15日,新华社的一则《疑犯马加爵三亚落网杀人动机起于同学矛盾》新闻通稿发向全国各新闻媒体:马加爵性格孤僻、性情粗暴、爱好打牌、上网和看黄色及武打录像。我们不仅震惊于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竟然如此残忍,也惊讶于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质量和问题。有些人滥用闲暇时间,他们以为赌博、上网、吃喝玩乐就是闲暇。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考试多门“大红灯笼高高挂”。正如美国闲暇教育专家J·曼蒂所说:“无能力处理好闲暇是造成酗酒、吸毒、自杀以及其他种种变态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识人士开始重视闲暇教育问题。在当代,提出闲暇学研究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他就指出“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一门游戏的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这不是什么优点而是弱点”,1994年,他又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1995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研究策划中心。2006年,世界休闲大会和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我国杭州举行,大会的召开对我国的闲暇及闲暇教育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期待教育回归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多国先后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人们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谋生的技能,为获得好的工作作准备,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个性和生活的内涵,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求学与就业”.而是“学习与生活”,是为了自我充实、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劳动和闲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劳动能满足人的劳动需要,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而闲暇时间也是人发展的条件。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甚至已由“劳动最重要”转到“工作和闲暇同等重要”的观念上来。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工人的劳动由直接参加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与此同时,工作制也将发生变化,如弹性工作制和半工制。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闲暇。

二、闲暇教育的作用浅析

闲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也给教育思想研究开辟了一条蹊径,其作用也越发引起关注。

1闲暇活动能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在闲暇时间,一般没有约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并按照个人意愿和需要去选择和利用活动的时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时,最能体验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也最能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俗话说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闲暇是一次了不起的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只有在自己来决定的闲暇生活中,才能真正地

猜你喜欢
闲暇生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人在何时最清醒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闲暇拾笔寄娱情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