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实施隐蔽课程的理论探讨

2009-07-31 01:01梁建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课程

梁建勋 王 麟 彭 英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构成。隐蔽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的交互作用,把潜含在体育课中的具有理性层面的内涵显现出来,无疑会对体育课程产生一定的整合效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发挥潜在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与调控,发挥预期功能,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

一、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

根据有关理论,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体育隐蔽课程是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延不能超过体育课程的范围;体育隐蔽课程宗旨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显性课程以外的教育性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体育隐蔽课程是有目的、有意图和预期性的,因而是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构成了体育课程的整体,共同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

二、体育隐蔽课程教育的特点

体育隐蔽课程教育具有文化性和行为性两大特点,而且这又是学生社会化成长最为直接和最为明显的影响因素。隐蔽课程中的体育文化教育,是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构成的,所以体育隐蔽课程教育也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人的要素,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包括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于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亦越来越显示出对学生的陶冶和影响,其中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体育隐蔽课程教育中的行为性,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主要包含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味性和智慧能力性等方面,是以其外延的行为影响来评价的。

三、影响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是体育隐蔽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这是由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决定的,体育隐蔽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它没有统一的计划,必须依靠和发挥教师的作用,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的设计和实施。

2学生因素

学生是实施体育隐蔽课程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是体育隐蔽课程实施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保证。学生是反映体育隐蔽课程过程与结果的一面“镜子”,要知道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效果,应借助学生的反馈信息。另外,学生是检验体育隐蔽课程设计是否科学的重要尺度,其反馈的信息是衡量体育隐蔽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又是重新设计体育隐蔽课程的参照物。

3课程设计因素

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因此,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应力求具备这样的特征:可操作性、和谐性、相对优越性。倘若体育隐蔽课程设计是与现实需求相吻合、课程目标明确、手段得当,对体育隐蔽课程实施者的要求是其力所能及的,课程质量高且易于实施,那么体育隐蔽课程就比较有效。

4学校管理因素

体育隐蔽课程是一种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因此,学校领导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职责,要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体育隐蔽课程成功的实施。

四、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原则

1长期性原则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影响的心理方式是暗示、感染、模仿等,大都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外界环境刺激通过人的意识发生作用,使心理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文化的意识,实现文化心理积淀。这一过程需要长期、反复的刺激才能完成。

2变更性原则

课程计划是一种理论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体育隐蔽课程的过程中。既要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进行,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体育隐蔽课程所施加的对象是人,其思想、态度、价值观和情感会随着教育进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课程计划。

3注重过程原则

体育隐蔽课程这一原则要求我们要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才能进行合作、对话、情感交流,通过体育活动,表现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并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

4尊重主体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实施体育隐蔽课程时应自始至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的。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教育者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保证顺利实施。

5灵活性原则

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有差异,体育隐蔽课程的表现形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中,就要因校、因班、因时制宜,在充分调查现实状况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措施。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施好体育隐蔽课程。

6整体性原则

在对学生实施体育隐蔽课程时,除了注重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还要与家庭、社会(社区)相联系,达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一致性的教育。社会对人的发展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要使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顺利实现,就应使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影响。

五、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方法

1体育物质文化的实施

一所体育环境建设得好的学校,其校容校貌充满着强烈的体育文化氛围和蓬勃的青春活力,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体育文化的熏陶,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和体育思想。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条件程度的不同必将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产生变化。如果体育场地布置整洁、器材完善齐备、场地线条美观清晰、环境井然有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使其跃跃欲试。如果运动场上的排球网、篮球网、羽毛球网破破烂烂,学生心理上将大大降低练习兴趣。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体育器材设施带来的外部诱因。

2体育精神文化的实施

(1)物态化的体育精神文化实施。物态化的体育精神文化的实施可以通过定期的有计划的体育板报、体育标语、体育新闻广播节目的播出,体育书刊借阅制度的形成等方式来实施。体育场周围的浮雕、壁画、名言警句等能使不大的运动场上充满着向上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2)非物态化的体育精神文化的实施。非物态化的体育精神文化的实施,可通过定期举办体育活动,如定期举办体育节、体育竞赛、体育知识讲座,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和教风来实施。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所创造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也是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领导作风,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能。在体育教学中,丰富体育教学艺术和善于运用体态语言,在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应以活泼、自由为主,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方式。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既有美的风韵,又有健的力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善用体态语言,在教学中才有吸引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涵盖其中的文化、品德、知识、情感等具有正向价值的内涵,无论是其的内延性还是外延性,都足以表明隐蔽课程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隐蔽课程教育又集中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其理性层面中的教育元素所反映出的内容、实质都是健康的、正向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向上的。因此,我们应根据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点,结合其实施原则及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与调控,发挥预期功能,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使体育隐蔽课程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发挥效能。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