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弱化成因及优化取向

2009-07-31 01:0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实效性政治

许 华

《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作为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政治课教学学生满意度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是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弱化的成因

1受教主体学生原因

个体因素作为内因,对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首先是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认识模糊。学生渴求知识,希望接受教育,但往往容易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影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己“价值不大”或“无用”。导致学生缺乏一种自我要受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其次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造成的障碍。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道德经验储存,面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将它与自己的原有经验认识、与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与崭新的社会环境反复参照,来判断它的意义和作用,然后才决定是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一些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现实反差较大,一些同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偏见、逆反或漠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学生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受动地位而形成的障碍。当前学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旧有的模式之下,教育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总是先采用主动的行动,提出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学生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教育引导,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难免产生消极被动的情绪。

2施教主体的教师原因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涉及到价值观和复杂的行为选择,教育者面对的是素质较高的学生,因此要求教育者有更高的素质。根据2008年德育网对1200名在校学生进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状况”问卷调查显示,1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程是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没有良好的口才租循循善诱的教学能力;没有掌握丰富、生动感人的教育素材和信息,教育方法单一,自身品行不端正,言行不一致,教而不行,势必会大大削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施教内容与媒介原因

首先是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层次性。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稳定有余,更新不足,未能紧紧地扣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分强调方向性、政治性,缺乏层次性与基础性,口号式的内容多,具体的要求少,切合实际的内容更少。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育手段运用不够。教师往往把政治课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传统“满堂灌”的教育形式仍没得到根本的改革。三是以互联网和手机通讯为代表的现代化传媒手段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开放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尚薄弱,若无正确的引导,难免轻信而受其左右。四是面临着中国现实问题的挑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嬗变,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选择取向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归根到底还是要落脚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前提是科学定位。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关键是加强课程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方法途径;重点是突出榜样教育,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核心是全面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1科学定位,调动学生受教育主动性

首先是树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促进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把个人主体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有机统一起来。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完善自我,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各级学生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学生骨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其次是树立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只有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教育人、管理人、造就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从学生的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树立服务化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仅要求服务学生当前的需求,还要着眼于服务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的共同需求,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指导;教育者应经常深入课堂、宿舍等场所,积极主动地为教育对象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长和成才的切实帮助和指导,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生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

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

在素质教育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实行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方针,重在提升其素质。除加强思想素质、理论水平等以外。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新形势下的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发生的变化,探索开展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外,从另一个视角看,教师的巨大力量最重要的体现是其榜样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东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加强课程教学,巩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首先是创新教育载体。要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尤其是课程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功能,利用网络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或模块,同时可以充分利用BBS网上对话、MSN、QQ聊天和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此外要创新思想理论课的活动载体。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分组讨论,开展社会热点一事一议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其次是创新教育方法。坚持多样性和互动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研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以及多模式实践教学等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和理念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从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要逐步地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参与到道德理论的实践活动中。

4注重环境熏陶,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培养出不同的思想道德观点,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自己的伦理价值和观念,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托。具体而言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环境主要是积极营建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必需的教室、情景模拟场地、教具等物质实体。制度文化环境主要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有关的制度集合。精神文化环境可以包括师生的思想观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隋趣和价值观等。要结合校园的具体实际不断建设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充分发挥校内各种舆论工具和阵地的作用,进行荣辱、善恶、是非和美丑的教育与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积极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者实效性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