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09-07-31 01:01赵锦权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品德课主体思想

赵锦权

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当代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其内涵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关注主体间的理解、沟通、参与、互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就思想政治课而言,该教学法很有实践和推广价值。

一、关于“主体性教育”与“参与式方法”的概念阐释

对“主体性教育”的理解,有学者认为,主体性教育指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强调优化知识结构,倡导教育的主题应是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体现在教育方法上,即强调启发式教育,要求教学民主,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它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特征表现在: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注重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以活动为教学的根本原则;以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支柱;强调教学活动的自主、开放和创造。

参与是共在的人在活动中的一种倾向性行为,是产生社会性活动的前提。参与是人们发展自己、表现自己的重要途径,是人的基本精神需要之一。参与是合作、交往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的参与都是合作或交往。有学者认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学生与教学的一体化行为;是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先在性创设,是他们与教师教学的共时性合作;是他们用饱满的情绪分享、支持与创造教学活动的过程。从教的角度而言,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教师认可、支持、配合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有学者认为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积极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行为。

二、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教学实施的条件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必须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1“以学定教”的教学观

“以学定教”即解决学生学什么(教学主题)、从哪里去学(教学资源)、怎样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需要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课堂教学成为展示学生生命价值的殿堂,是主体参与式教学应有的教学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只有充分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学习任务。“以人为本”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并理解学生。

(1)相信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

(2)相信并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学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能。基础教育正是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育要尊重、承认和接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教师要使学生成为主动、活泼、有个性的鲜明个体,从而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

3“三维一体”的学习评价观

所谓“三维一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考试的结果不易反映学生思想领域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结果,而思想、态度与行为习惯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特点。

(1)评价要全面客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要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要全面。既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现代公民所具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

(4)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要重视学生、老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教学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

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个别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现场教学等在班机授课制基础上的有机结合。与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1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即班级授课制教学,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程度编为一定人数的班级,以班为单位,按同一时间、同一进度、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又使学生将学习反应再反馈给自己;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教师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应。在我国中小学主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是集体教学的情况下,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基于班级授课制形式。辅之以个别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利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发挥其优势互补的长处,以弥补班级授课制下学习信息来源单一化的局限性。

2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教师指导个体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同一教学时空内,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上,个别教学属于单向型信息传递。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给予个别指导。这样就弥补了集体教学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不足。主体参与式教学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在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在大班额的集体授课制前提下,个别教学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它需要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协同,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3现场教学

要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就必须使他们直接接触认识对象(包括自然界与社会)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现场教学是一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有参观(见习)、调查(考察)和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形式。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社区、纪念馆、博物馆等),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安排主题探究活动。主体参与式教学运用现场教学使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达到了开阔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以上教学组织形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补充协调的。

总之,主体参与式教学倡导“在自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等学习策略,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主体参与,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造,有利于打破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界限,使二者走向互补与融合。

猜你喜欢
品德课主体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