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2009-08-27 02:17张爱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主导作用主旨

张爱东

认识“多元解读”,始于名为《弯弯的月亮》的一篇文章。文章以含蓄的笔触,委婉而又尖锐地批评了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这种“一元解读”,严重地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这篇文章,引起了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继而,有了人们对于“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新课标在阐述语文教学的特点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发生了由过去按照标准答案的“一元解读”到倡导在教师、学生与文本沟通的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正是鉴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新课标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这种可喜的变化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觉醒,能力在增强。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多元解读的过分推崇,也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因为过于注重多元,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理解,其中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牵强附会,浅尝辄止,有的甚至是误读错解。如“武松打虎是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重违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不应将此文再选入小学课本”;又如“《鹬蚌相争》中出现了常识性错误(鹬、蚌分别用嘴夹住对方的同时不能说话),建议编辑纠正错误”。诸如此类令人哭笑不得的论点,在当时却被作为具有多元解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典范。面对这样的解读,教师本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却在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树立多元解读意识”的误导下,总是以所谓“见仁见智”来加以肯定,不敢也不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而使课堂失去了方向,文本解读也流于肤浅,难以深入。

在“多元解读”的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呢?

首先,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又要引导学生注意“多元”总是有界限的。

阅读、品读、欣赏是读者通过与文本的交流获得美感、作出价值判断的,阅读主体是与客体共同完成审美认识过程的。由于文本总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又由于读者的个体差异,如因时代、阅历、生活环境等各不相同,其面对文本所获得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会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就会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合理解读。但是,无论怎么“多元”,总有一个界限。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是重视“熏陶感染”和“价值取向”,如果对于文本的解读有悖这个前提,教师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疏通和引导。因此,“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而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有一个事实上的“规范”。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多元解读,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有效学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思维进一步集中到主题的基本含义上来,从而获得较为贴近主旨的结论。

对文本的学习,需要尊重和还原作者的创作主旨。作为教师,应该理性地组织课堂讨论,要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解读课文、思维创新的基本规律。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反复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探究、体验的方向,由多姿多彩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多元解读”逐渐向主旨意义上的共同指向性的“一元解读”逼近,最终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要让学生明白,解读首先是一种对文本及其作者的认同,寻找作品主题的最基本的含义,领悟作者的情感,并从中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反复阅读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读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的“多元解读”才有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而另一方面也不应忽视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偏差。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互动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把思维进一步集中到作品主题的基本含义上来,从而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总之,只强调“一元”,不注重“多元”或否定“多元”是错误的;而只强调“多元”,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否定规范、否定导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在倡导“多元解读”的同时,也必须处理好与“规范”“导向”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对“多元解读”这一新理念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从而避免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责 编 辛 欣)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主导作用主旨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人大主导立法六人谈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