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检查书”改成“说明书”

2009-08-28 09:09丁家富
江西教育A 2009年8期
关键词:说明书错误班主任

丁家富

让学生写检查,作为有些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来已久。多少年来,当学生出现违规违纪事情或考试成绩倒退时,大部分班主任都采用责令学生写“检查书”这种及时而“高效”的处理方式。随着学生“调皮的发展”,这种做法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检查书”是认定某人有错之后,让其写的认错、悔改性的文字,是在教师的帮助或强制下认识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老师扮演的是“裁判员”和“法官”的角色,容易让学生形成“我是坏孩子”的先入为主的自我意识定式。这种千篇一律的内容空泛、形式单调乏味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手段,这种惩罚只会使学生略去内疚、自责的心理体验,而徒增他们的叛逆之心。它直接影响着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学生往往是第一次害怕,第二次稍安,第三次应付,第四次麻木……渐渐悟出了其中奥妙:反正不能把我怎么样。进而学会了应付差事“蒙混过关”,学会了无言的反抗成心发难,学会了与老师、家长周旋钻空子,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与积怨心理,心灵被扭曲。总之,检查写了无数,行为表现“涛声依旧”。写检查不但没有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加油站”,反而变成了品行倒退的“加速器”,自信心、自尊心、羞耻心逐渐消失,他们对班主任、对教育失去了信任,班主任的形象在天真无邪的学生心目中也大打折扣。记得有一次,我找了几个被学校公认的“调皮蛋”谈心,当问到他们对写检查书的感受时,A生不屑一顾地说:“我认为没必要写,因为每次犯了错误之后就写保证,多次之后,我也不当回事了。让写就写吧,无所谓。”B生愤恨地说:“写了检查书后,家长或老师就会拿这份检查书来‘威胁我,我反而会更加想去犯错,就是气气他们。”C生带着调侃的语气对我说:“写检查?多容易的事儿呀,我从小学写起,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写过多少次了,我可以背得一字不差。在上周作文课上,老师布置自由作文,我写的就是一篇检查,还居然差点得了满分,第一次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呢!”呜呼,这席话,要是让他的班主任也知道了,又不知该作何感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的人格成长都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弥补不足、走向相对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的人生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犯错、知错、改错,才能成长、成熟、成材。学生犯错,譬如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其实是一种教育资源。从这一点看,写检查不失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但是,许多班主任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有的班主任当众宣布写检查、张贴“检查书”、公开朗读“检查书”等,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也有许多班主任见了送上来的“检查书”,要么搁置一旁,要么粗粗浏览,对学生有何思想认识漠不关心。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批评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循循善诱中健康成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让犯小错误的学生唱支歌;让犯稍重点错误的学生做一件好事;让犯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写一篇“说明书”;让屡教不改的学生写“心理病例”。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把“检查书”改为“说明书”挺管用的。

有一年学期刚开始,我班宿舍的两名男生,在晚寝十点左右打着手电筒下象棋,被宿舍管理员抓了个正着。第二天,一张“罚分”通知单摆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不由分说,根据我班管理规定,凡是违犯校规校纪、班规班约的,必须写一份“说明书”,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尊敬的丁老师,对不起,昨天晚上,由于我一开始住校不习惯,怎么也睡不着,就约了张某一起下棋,打发时间,本想有睡意时再睡。没想到因为我一个人的自以为是,导致班级扣掉了4分(每人2分),并且影响了我们班的声誉。……我真的感到很后悔,很对不起大家,给班级抹黑了。几乎全班同学都盯着我,那正在闪闪发光的分数竟然在我的眼皮下溜走了,我对不起全班同学。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班级扣分了,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我要在其他方面为班级争光,挣回因我失去的分数,请相信我。为您争气的学生:刘某某”

接到学生的“说明书”,我的做法并不是张贴或一读了之,而是当着他们的面替他们修改“说明书”,从中心思想到段落大意,从语病到错别字,继而到正确书写一一进行指导,并且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如何适应新环境,怎样继续改进等等,并在“说明书”上写上批语,诸如“做法虽不好,但情有可原”和“能认识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等等。虽然刘某某在这份说明书中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是很到位,但他自己主动写了这份“说明书”交给我,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那学期,我班宿舍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违纪现象,并且一直被评为“管理先进宿舍”。

在工作中,我还尝试着更进一步的方法。比如:两个同学闹矛盾打架,我先不评判是非,而是让两人分别写“原因说明”,然后互相交换批改,指出对方的不实之处,直到双方都认可为止。试想:如果是写“检查书”的话,你不先判明是非,就要求写“检查书”,各打五十大板,那不成了糊涂虫吗?而要准确评判是非,谈何容易!况且教育学生,目的在“毖后”而非在“惩前”。久而久之,再有违纪者,让其写“原因说明”时,他们一般就不再竭力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了。

我每年将学生写的“说明书”收集起来,并给起了一个名字——成长的足迹,当学生毕业时,再分发给本人。

不久前,我收到了一名已毕业13年的学生邮件,得知他现在已成为了某企业集团的领导,信中谈到现在工作时,他写道:“老师,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样问题,我都不逃避,不推卸责任,不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这是当年你让我写‘说明书时就学会了的,我也凭着这一点赢得了职工和领导班子的信任。”此时,我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的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个学生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你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惩罚自己。”

事实证明,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的确比写“检查书”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写“说明书”,是学生自己在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反省自己的过程,这是一种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越写越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犯错误,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写“说明书”时,老师扮演的是“教练员”和“领队”的角色,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不易产生抵触情绪,显得更人性些,也避免了因教师失察而造成判断错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还可以使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大的伸缩余地,更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会在写“说明书”的过程中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既减少了因批评而产生的心理摩擦,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成长路上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给予真正适合他们的关心、帮助,引导他们如何正视现实,如何更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让学生做检查,让犯错误的学生长期笼罩在“错误”的阴影里不能自拔。记住斯宾塞《教育学》中的一句话:“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检查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不让学生写,也罢!◆(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猜你喜欢
说明书错误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在错误中成长
再婚“性福”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