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困扰因素分析

2009-09-05 07:22欧阳惠云徐唐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中学英语新教材新课标

欧阳惠云 徐唐发

为适应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对新教材教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依托教育厅与爱德基金会合作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分暑期培训和脱产一学期培训对全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由江西省教育厅聘请外籍教师任听说、口语、英美文化背景等英语课程教学,江西师大教师任听力、阅读、新课标及解读、新教材教法、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聘请省内优质英语课教学评比获奖教师前来示范授课,组织参训教师参加省内优质英语课观摩等教学实践活动。每年暑期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就培训情况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体会,于每年12月参加由江西师大外语培训中心组织的论文答辩,从近两年的答辩情况中笔者总结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问题

1教师结构。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当中本科生人数不及三分之一,绝大部分是师专以下学校毕业,接受正规训练一般为两年,而且由于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许多大专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以往要低很多,这也大大地影响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即使一些老师有学历,但是实际教学能力非常有限,可以算是有学历却无学力。其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师资特别贫乏。由于近几年初中、高中都是入学高峰,且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每年英语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到高中或条件比较好的初中任教,而有大专学历的英语人才由于农村中学条件的艰苦,学生难教,宁愿选择考研或外出打工都不愿去偏远的中学任教,很多英语老师都是来源于在岗的非英语专业教师,半路出家,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在语音、语调、听力、口语等方面客观地存在不足,缺乏英语教学技能,不了解语言当中的文化背景,不少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知之甚少,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很多教师授课用汉语组织教学,甚至用方言进行英语教学。而在当前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新版的教材对教师的口语听力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感觉力不从心,只能沿用老的教学方式授课,这样反而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了一些副作用。在近几次的论文答辩中,有些老师就是政史地专业,甚至是体育专业转行教英语的,还有些老师是哪门科目缺人,他们就补哪门。此外,教师的流动也影响了师资水平。一些教学成就比较突出的教师通常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流动,这样对本身师资弱的学校无疑是雪上加霜。

2科研状况。从论文写作及答辩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欠缺,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都不尽人意。在重点中学,教师还比较注重外语教学理论素质的培养,科研意识也比较强,但他们大多都注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相关专业具体研究成果的学习,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听说能力等,而忽视了语言学及外语教学法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其次,由于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各个学校都在追求升学率,因此,教学中更多是采用题海战术,教师的压力很大,他们无暇顾及理论研究,认为搞研究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编写题目给学生做更实际些。在偏远地区的中学,由于教育信息的闭塞,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加淡薄,说到写论文是无从着手,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能考好试,能把学生的成绩提高,这就证明你是好老师。此外,从教师的论文中可以看到,它们引用的参考书目都是很早很老的书目、材料,据他们反映,学校图书室相关的理论资料非常匮乏,有些地区根本不存在图书室,更不用说上网查找资料。

3教学方式。以往的英语课程由于过分偏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很单一。而新课标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英语教学途径的变化,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但实际情况是,在城市中学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多于乡村中学,他们对于新课标的理念有所了解,同时通过接受教研室、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但有很多老师反映培训的内容过于笼统。而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更多的教学重点还是围绕中考高考,他们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课时紧张,为了能多教授一些知识点,他们更多的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特别是在毕业班,教材中很多口语听力训练都省略了,从而压缩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在乡村中学情况就更为糟糕。教师没有机会接受新教材的培训,教学活动的交流非常少,再加上本身听力口语能力更弱,因此,很多老师还是拿着新教材,沿用老方法,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很难得到贯彻。所以在论文答辩中,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困惑,如何将新理念与实际教学安排,将应试成绩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

二、教学条件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各种教学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录音机、磁带、教学挂图是最基本的工具,而其他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电视机、投影仪、光盘等更能方便教师教学。这些在城市中学中都大大得到了改善。但在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学中,根本没有多媒体,即使有几台捐赠的电脑,也还是不能上网,甚至有些很偏远的中学,连配套的磁带都没有。教师上课多用肢体语言,借助一些简笔画以及简单的教师自制的或学生携带的道具进行教学。我们有些来答辩的老师要打印论文,得在周末空闲时间坐车到较大的乡镇去。这些条件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而目前在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校也存在着误区,一方面,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呈现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渲染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多的滥用,花哨的制作,对教学内容的忽视,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就会喧宾夺主,过犹不及。

三、学生情况

1改革的浪潮也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留守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突出。他们大部分性格孤僻,对学习没有信心,特别是语言学科,有种逃避心理。如何去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成为了教师们工作的一大重点。

2中学班级人数一直是五六十人,甚至是六七十人,受时间、精力的限制,老师很难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由此新课标中的个体教学难以实施。

3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尤其在农村,许多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英语学习,认为仅仅是考试需要而已,而高等学校的扩招,大批民办高校的兴起,使得上大学不再成为难事,学习英语极差的学生也能上个学校,升学压力较少了,学习动机模糊了,英语学习被视为可有可无,进而丧失了兴趣。

4与城市中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输入大脑的信息少,对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极其缺乏,从而导致其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差,对一些对话缺乏形象性的理解。其次,学生自信心

不足,这对语言学习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

四、新课标理念与实践的矛盾

1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新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很多内容过于西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一点概念的,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视野非常窄,只对身边的环境熟悉,对于陌生的事物很难有想象的空间。

2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严重脱节。现在很多农村学校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未被列为主课,许多学校教学是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师资紧张,很多英语课没有老师上,或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容易造成发音不准、拼写不规范等问题。再次,即使在城市学校,小学和初中英语的教学之间也缺乏一个教学的延续性,很容易造成阶段过渡的困难。

3新课标教材的高起点,高要求对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障碍。新教材的词汇量过大,有些单词的拼写难。其次,据答辩的高中老师反映,由于教材中单词多,文章长度长,知识面广,听说训练量大,如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授课,课程的进度自然就会慢下来,到学期末只能拼命赶得完成课文。反之,就得减少学生的训练量,这又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

4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与现实的评价体系的冲突。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也就是只看笔头考试,新课标中的阶段性评价形同虚设。老师在教学当中,不敢花太多的时间去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中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客观地面对实际,逐个突破问题,把英语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蒋云华,丁晓冬,边疆贫困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探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李峰,邹晓春,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教书育人

[3]扬桦,领会新课标理念加强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法治与社会,2007(8)

[4]刘春燕,刘书林,江西省中学英语师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3(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喜欢
中学英语新教材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谈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