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2009-09-10 09:41马能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信息技术

马能旺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不太注重平时的教学评价。其实,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导向性。更重要的是教学评价通过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据此判断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而评价方法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因素,课堂中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要原则。但目前部分学生只是对上网或游戏很感兴趣,对上课或完成课堂练习不感兴趣,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和没有学习压力有关外,还与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当有关。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学评价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缺陷、学习个性,从而为学生学习的调整给出依据,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打好基础。信息技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还不熟练的操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3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学习行为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学评价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包括学生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语言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探究欲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例如,是否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是否了解学生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是否注重为学生创造利于交流的宽松环境,而这些,可以通过用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有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标准后,就可以通过评价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不良的行为提出改正意见,从而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不好的习惯得到矫正。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越具体明确,就越有利于我们操作;越有层次,就越容易为学生制定行为改进目标;层次之间的坡度越小,学生越有信心达到。

4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课上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课后要及时记录,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否帮助同学共同提高,是否能正确处理信息垃圾等。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从反馈信息中进行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特别是单纯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唯一评价依据的观念,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注意学生各种智能发展倾向和个性特长,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对学生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以及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倾向。

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1围绕教学目标原则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一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一学一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外,更要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特别注意要防止把技能目标与能力目标混淆,或者把能力目标合情感目标形式化的倾向,这样才能科学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学习结果,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2全面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

3个体性原则

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在我们的教学中不能使用统一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评价。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同,如果都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要有的放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元化原则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更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

首先是教师评价。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这样便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教师应以一个启发诱导者的身份去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自己领悟。在具体操作中要讲究语言艺术,不能仅仅用一些“好”、“不好”、“对”、“错”这样简单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评价语言要恰当地作出鼓励性的,弥补性的评价。

其次是生生评价。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他们的评价眼光往往独具魅力,他们的掌声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

最后是小组评价。个人的评价,个人的眼光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几个学生的眼光拼凑起来,就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更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在正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成长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线老师们的关注。但在具体操作中,一线的老师们仍遇到很多的问题,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在实际的操作与运用中出现了很多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去探索这个领域。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