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少年张之洞

2009-09-11 08:25何长凤
贵阳文史 2009年4期
关键词:张之洞读书

何长凤

承蒙贵州省博物馆领导批准,有机会阅读到张之洞少年时代的著作——《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一书,十分感激。该书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贵阳孔天成斋刻字铺印刷,直排16开线装本,61页六万来字。是原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许庄叔先生于1978年生前赠送的。书页破损严重,脱字不少,字迹不清,有章论、序记、墓志及诗、词、赋等共计68篇。国内出版的《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全集》以及其他著作都没有收录到。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学者的著述和文章也没有提及此书。贵州省档案馆、省图书馆、贵州师大图书馆等单位,也没有发现该书。省博物馆已列为重要文物储藏保管,钢门闩住,铁将军把守。现将该书作者张之洞少年读书写作情况,是书反映的思想略述于后。

一、优越的读书学习环境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抱冰,别号无竞居士,清朝贵州著名知府张镁之四子。生母朱碧,为进士、四川合州(今合川县1知州朱绍恩之女。有文化,善鼓琴,有琴二架。四岁时朱太夫人病逝,由庶母魏芷香张镆侧房哺养长大成人。张之洞对朱太夫人的印象很深,感情至重,曾于同治三年(1864年)27岁时,写诗怀念生母。诗曰“梦断杯椿泪暗流,双琴空用锦囊成:儿嬉仿佛前生事,那记抛廉理柱声”。

张镁疼爱子女。不肯离开儿女一步,理政之余,严格管教,视读书应试为仕途之唯一途径。经常给子女讲,“贫,吾家风,汝等当力学”。除不惜金钱购买数十橱史籍、朱子之书和近世解经之作,供儿女们自由任意选读外。主要是以他的面子,高价聘请名师进行教育。据资料记载,先后聘请附生何养源、贵西垣、袁燮堂,附贡张蔚斋,拔贡曾捂之,举人张肖岩、黄升三、王可贞、赵斗山、洪次庚,进士敖慕韩、丁诵孙、童云逵等十三位老师授课。由于老师的学识、经验、阅历的不同,使张之洞能集众所长,获得经史子集多方面的知识,为人处世多方面的经验。写作文章诗词多方面的技巧。

这早值得特别提出来讲的,是张镆聘请同事、贵州省著名知府,“沉勇慷慨”,人称“血性男子”的韩超任教。又聘请同事、进士出身、贵州著名知府,文武韬略齐备的胡林翼任教。韩、胡二人不仅言传身教,且很喜欢张之洞的聪明智慧的天分,好学请问的品德。得知张之洞在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第一名的消息后,心情十分兴奋。胡林翼在贵州黄平军中驰书张镆道贺,说“得令郎领解(乡试举人第一名)之信,与南溪(韩超号)开口而笑者累日”。后来张之洞学有成就,得知恩师韩超去逝,悲痛至极,作挽联一幅。日“文章增日月光是昌筑嫡派:功业震苗蛮地与定远齐名。”在任湖广总督时,曾专程拜谒恩师前辈胡林冀公祠。在《谒胡文忠公祠二首》的第二首诗中写道:“二老当年开口笑,九原今日百身悲;敢云驽钝能为役,差幸心源早得师”。充满了对恩师感激崇敬的心情。

二、用心学会写文章作诗词

张之洞少年之时,虽不能称为是“神童”。但他精干的身材,文思敏捷的智慧,超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以及他肯学习、善钻研、精写作的读书习惯,使他成为时代的骄骄者。加上他先后得到十五位名师的教导,人品、学识的薰陶,做学问、写文章的点拨。使他养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的读书做学问的习惯。他数十次询问何养源老师难字难句的意思,不弄懂明白不肯罢休。他说:“读书非获解不辍,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倦时伏案而睡,既醒复思,必得解乃止”。八岁时“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经(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俱诵讫,随学为杂作”。十岁时,他的老师,兴义学府著名教授,进士出身的敖慕韩先生,写了一篇名为《古风》的七言律诗给他阅读。张镆看到后赞赏有佳,令其子相和。张之洞“援笔立就”,一气呵成,敖慕韩老师看后惊叹,张镁读后大喜。随即取酒斟满一杯,令其喝下。并奖励古竹节端砚一方,说“这方竹节砚。是你祖父任四库全书馆誊写时,纪文达公纪晓岚赠送的。这是宋代的旧物,你祖父传给了我,我再传给你。”砚铅写有“介如石,直如竹。史氏笔。挠不曲。笋不两歧,竿无曲枝。孤直如斯,亦莫抑之。其断简欤,乃坚多节。略似此君,风规自别。”以资肯定鼓励,至此名声贯全省。

少年时期张之洞写作勤奋,诗词文章不少,也很有成绩,得到老师的嘉奖,同人的索取阅读,父亲的索要。为了节省抄写时间读书,只好付印成书。他说:“戊申(1848年)十二龄矣。东涂西抹,偶为塾师口奖许,同人闻之,每索口口去,后父执渐来索取,教口必须手抄以呈。不免夺诵口,咎(咱)付剞劂以代缮写,且便于就正。愿长者锡以指南,则洞也幸甚。”应该说《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一书,是张之洞十二岁读书完成课堂作业写作各种体裁文章的辑录,也反映了他少年时代的思想认识水平达到的程度。

三、经世致用思想的发端

《天香阁十二龄课草》,计有章论等九篇,序、记、墓志铭等九篇,诗、词、赋等四十九篇。从总的思想倾向来看,少年时期的张之洞。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旧式封建知识分子的道路,尊重孔孟,是传统的君子典型。显示出了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有维护正统儒家学说的热情,有忠君爱国惜民的情操。对于西方文化,科学技术,世界大势,中国走向,可以说一点不了解,在文章中也没有一点提及反映。

在《离娄章论》一文中说:“王道必本乎天德,治功不外乎性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面下者谓之器”。认为尧、舜等之为君,皋陶等之为臣,都是道统之传与体现。好像衣服有冠冕,木与水有本源,君臣有规则一样,是顺应自然的。在《爱人章论》、《道在尔章论》等文章中,认为“理在天下,遇爱则为仁。遇治则为智。遇礼则为敬”。要“爱民如父”。“养民如子”,使“上下无怨,民无谤言”。提倡仁爱思想,视为君臣处事为人的准则。要做到这点,必须孝悌达德,仁义礼知信,和悦、恭敬、辞让、明达、敦笃。严厉批评战国时期君臣闻孔孟之言而不悟,最终遂于灭亡,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在《桃应章论》一文中,主要讲述权力的正确使用问题。他说:“君有君之经权,所以威不轨,昭文德,故能保口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经权。所以辅君德,防民微,救国、保族、宜家,守其官职”。在《自取章论》和《自暴章论》两文中,主要讲“知善而求之,知恶而改之,善之善也:知恶而不改,知善而不从,不善之不善也”的理论。讲述“天有时,地有财,不能与人共之,而独擅其利者欲也。欲之所在。天下叛之。”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纵

欲。他说:“使吾功溃业废者谁欤!使吾身危国削者谁欤!使吾纵欲忘返而流于恶者谁欤!使吾弛备忘患而陷于祸者谁欤!皆我之自取也”。即忘道、忘仁、忘义,纵欲所造成的。

《居下章论》、《求也章论》、《恭者章论》三文章,主要讲述诚实守信原则。他说:“天地之间一诚而已”,三纲五常“皆此诚之”,春秋冬夏“诚以通之”,“圣王治天下。无所不用其诚”。要求人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所以存此诚也;事亲孝,事兄悌,及物恕,所以行此诚也”。君臣关系要讲究“道也,德也,义也,诚也,智也,直与谏也”。严厉指责战国时期不仁、不义、不诚。“徒以声音笑貌为之也,伪也”,最终灭亡。

在其他的一些序、记、墓志铭及诗、词、赋中,也主要是表达忠君、爱国、惜民、攻书、守职、敬业,崇敬孔孟儒家学说的思想。特别是在《吊十八先生文》中,对朱由榔为首的抗清永历政权,“迁于两粤,随驻跸于安龙”。在吴贞毓内阁大学士的主持下。行使政务,修葺行官。大西军平东王孙可望,欲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莫须有的罪名。派人杀害了吴贞毓、张镌、张福禄等十八位官员。十八位先生赴刑场,面不惧色,大义凛然,痛骂欺君误国贼,相互作诗明志,谈笑受戳。张之洞十分感动他们的品德。在吊文中称十八先生的行为是“忠贞”、“怨魂”、“英雄”、“名垂万世”。说:“蟓中碧血死有余馨。日后丹心至今不朽”。“洒九天之雨露直达穹泉,感两晋之衣冠能无流涕”,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一书,是张之洞少年时期课堂作业文章诗词的结集,反映出了他当时的思想认识与主张,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在政治上是尊君、爱国、惜民,以三纲五常,仁义礼知信等治理国家。第二。在品德上是忠孝仁爱,敦厚敬谨,俭仆恬淡,砥砺气节,高尚其志。第三,在学识上是精通经史,尊重孔孟,崇敬正统儒家学说。这些都是他经世致用思想的发端,正像他说的读书做学问,就像种稻子做饭一样,终年在田间劳苦,在灶下忙碌,目的在于生产稻子,拿米做饭,以营养身体。读书做学问就是明理实用,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国,可用以治身心。正是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知识阅历的拓展伸延。官职的逐步提升,接触全国、世界的事务增多,使他逐渐发现传统正宗的儒家学说,无以救国图存,强国富民。他遂逐步改变了原有的、极端保守的立场。转而接受、学习西方的新知识。仿效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办工厂,修铁路,建书院,培养人材。最终在著名的《劝学篇》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正确主张,用以改造国家,建设社稷,富裕人民的近代化思想。成为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洋务派的重臣,清末的封疆大吏。

猜你喜欢
张之洞读书
张之洞的“三不争”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张之洞治赌
我们一起读书吧
张之洞被“教育”
读书为了什么
张之洞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