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让彭德怀抓三线建设

2009-09-11 08:25辛华文
贵阳文史 2009年4期
关键词:彭真西南彭德怀

辛华文

彭德怀断然拒绝

1965年9月11日,被罢官后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彭真打来的电话,让他速去人民大会堂,有急事相商。

种田度日达六年之久的彭德怀。扔下手中的锄头,匆匆忙忙换了一件衣裳,就直奔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站起来同他握手。

彭真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基于目前国际形势,决定建设大三线的部署。彭真说:“中央希望你能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彭德怀看了彭真一眼。说:“要是不去呢?”

彭真道:“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彭德怀倔强地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还在,我彭德怀已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被批臭了,这怎么干工作!”

1965年前后。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中苏之间的“兄弟”关系已经破裂,在与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中国北方,苏联屯集了数十万军队。战火随时都可能燃起。

中国南方,美军侵占了越南的大片领土。战火随时可能烧过友谊关,威逼中国大陆。

中国西部,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中印边境之争仍未结束。在二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印度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越过麦克马洪线。

西藏叛乱后逃亡国外的达赖喇嘛,在一些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地派人窜入西藏。继续阴谋策划“西藏独立”。

在东边的台湾海峡,美军第七舰队仍然在“巡逻”。

建国初期,彭德怀率军东征的朝鲜半岛上,“三八线”两侧也不时发生军事摩擦……

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

鉴于苏联卫国战争前将工业大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而放松了后方战略基地的建设,当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时,才急急忙忙地将欧洲的一些工厂迁往乌拉尔,在严酷的战争中重新建立战略基地的教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战略后方大三线建设的指示。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6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毛泽东知道这位同乡的脾气,因此让彭真首先出面。秘密找彭德怀谈话。进行“火力侦察”,试探一下彭德怀的态度。

彭德怀向彭真袒露了自己的胸怀:自从平江起义以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自己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耿直刚正。扪心自问,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在党内也从来没有任何“小集团”。1962年6月16日,自己曾向党中央、毛主席上书。陈述自己的心声。目的在于请求党中央全面审查自己的历史,给予一个公正的结论。因为在“七千人大会”上,在庐山会议上与自己一同遭到批判的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都进行了甄别和平反。并安排了工作,唯独自己既没有被通知参加这个大会,也未将问题提出来进行重新审查。

彭德怀讲完这些之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认真地对彭真说道:“我只会带兵打仗,不懂工业。”

彭真说:“西南三线的工业,就是与打仗有关呀!”并劝道:“彭德怀同志。这可是毛主席的意见哟!”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一次“悔改”的机会。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犯了错误,并在党内、军内和全国人民中对自己进行了批判,六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公正的结论,就这么去干工作,下面的同志如何听自己的指挥,自己又如何能够发挥作用?干不好就会给三线建设带来损失,这个责任重大,还不如自己尽早提出来。

彭真见彭德怀不愿“出山”,只得作罢,答应回去以后向毛泽东汇报。

回到挂甲屯,彭德怀不能人眠,便披衣起床,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示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还是不去西南三线的好,并要求回老家或到外地的国营农场去劳动,当一辈子农民,自食其力,不再拿饷,以减轻国家负担。毛泽东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

1965年9月23日清晨。

彭德怀接到了毛泽东主席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毛泽东要与他直接通话。

甚感意外的彭德怀,很快就听见了毛泽东那浓浓的乡音。

已经整整6年未听到这熟悉的湘潭乡音了,彭德怀显得有些激动,真想立刻来到毛泽东的面前。向这位老战友表达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尽快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但是他又不愿意在此时此刻,为着自己个人的事情去打扰这位日理万机的领袖,他没有马上表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在那边说:“你赶快来吧,我们好好谈一谈。”

彭德怀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换上了一件中山装,便匆匆忙忙赶往中南海丰泽园。

毛泽东来到颐年堂,静静地等待着彭德怀的到来。

当彭德怀走出汽车的时候,毛泽东向彭德怀伸出了右手,两位老战友的手紧紧相握。

这是自庐山会议6年之后,两个人首次相见,双方都显得有些激动,两只手紧握着久久不愿松开。

彭德怀看着毛泽东,这位老战友仍然是那样健壮,他正微笑着看着自己,目光是真诚而热情的。

这给了彭德怀很大的鼓舞,于是,他说:“主席,我的信收到了吧,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毛泽东看着这位老战友认真严肃的表情。轻松地笑着说:“我这里不是什么三宝殿,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来。我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高兴得一夜没有睡着,一清早就给你挂电话……”

彭德怀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主席没有忘记我,我很感激。”

毛泽东听后很高兴,然后独自点燃一支香烟。这时彭德怀也从衣兜里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来点上。毛泽东一见,感到十分奇怪,就问道:“德怀,我记得你不是早就戒烟了吗?”

彭德怀猛吸了一口,慢慢地将烟雾吐出:“可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我又抽上了,而且越抽越凶。”

“庐山会议”——彭德怀在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双方都不愿提到,但却又是不得不提的事情。

良久,毛泽东对彭德怀说:“德怀呀,你还是政治局委员嘛,我们可以好好谈一谈,哪怕拍桌子骂娘都可以。你这人呀,就是脾气犟,平时也不来找我,电话也不挂一个,总喜欢写信,而且一写就是上万言,你花了力气,我却不一定全看得明白。你不满意。我也不满意,这是何苦呢?”

彭德怀说:“主席,我彭德怀现在是一个农民了,每天种地、看书,但心中憋得慌,就把那些话都写下来了。那也是光明正大地向党反映问题吧!”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庐山一分手到底哟!你也不要发

牢骚,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也许对你的批评过了头,或者说是错了,那就只有让历史来作结论吧,相信历史是最公正的。你我从湘潭出来干革命,风雨共事几十年,我不会忘了你,日久见人心嘛!这次派你到西南去抓三线建设,我也是真心诚意地支持你。西南是主要的战略后方。你去把它建设好了。我就放心了。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嘛!”

彭德怀一听这话,倔劲又上来了,他说:“我不去,背一身臭名我去干什么?”

毛泽东是了解彭德怀的,爽直、真诚是他的个性,于是便笑着说:“臭了也可以香起来嘛!我们之间在一些看法上有分歧,这不要紧,但要顾全大局,在大局面前要先将个人的问题放在一边。”

可是彭德怀却说:“主席,我在庐山会议上是向你作过三条保证的,我得遵守我自己的保证。”

毛泽东想了一会,然后说道:“哪三条?我记得好像只有两条?”

“三条。”彭德怀认真地说,“一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做反革命,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杀,三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那就回乡务农,自食其力。”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说:“我就记住了后面两条。不过这没有关系,让你出来工作是中央的决定,你搞军事工作多年,大西南的建设又与军事密切相关,你去是比较合适的。”

彭德怀固执地说:“我还是回乡当农民好,去西南不合适,我这样去怎么接触群众?群众又怎么敢接触我?”

毛泽东简单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又将鉴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准备建设大小三线的方案告诉彭德怀,并强调了西南大三线建设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战略后方的构想,可说是情真意切,彭德怀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

毛泽东又说:“我们井冈山时就在一起。革命能有今天不容易,我们大家要团结。庐山会议,也许真理在你那一方,这没有关系,错了的我们就改。你今天能来,我很高兴,你还是去西南吧,你怕工作不好做,我让少奇、小平召集西南地区的同志开个会,把中央的意图讲清楚。让他们积极支持你的工作。你要给我写信,让他们不得有误,赶快给我送来。”

彭德怀还能说什么呢?这位爽直、诚实、敢于为民请命的忠臣良帅,血是火热的,心是赤色的,骨头是坚硬的。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头,抬起那猛狮一样的头颅说:“主席,我听你的。”

毛泽东看着彭德怀。问道:“想通了?”

彭德怀说:“想通了。我去大西南!”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中南海颐年堂的谈话一直到12点才结束。接着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相继来到颐年堂,一一与搬出中南海多年的彭德怀握手问候。

彭真对彭德怀说:“主席是关心你的,我早就说了。你迟早会想通。”

刘少奇握住彭德怀的手说:“老彭。你看主席是没有忘记你呀!重新振作起来,去大西南干出成绩来,我们也为你高兴。关于个别同志的看法,主席已经讲了,我们要打招呼,我一定照主席的要求,把西南的会议开好。让西南的同志都支持你的工作。”

邓小平走到彭德怀面前说:“老彭。主席支持你去三线,就是相信你。一定要扔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振昔日彭大将军的雄风。你去三线。肯定会干出名堂来的!”

彭德怀说:“三线建设关系国家安危,主席亲自过问,我也就不再推托了,再苦再难,绝不后退半步。”

毛泽东高兴地说:“德怀马上就要出征了,我今天请大家来,为德怀送行。”

接着,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摆好饭桌,与彭德怀等一起进餐。

责任编辑:罗万雄

猜你喜欢
彭真西南彭德怀
古城西南两座桥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彭真:细微之处见真知
“潮”就这么说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Country Driving
彭德怀不愿照相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真爱不必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