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和12岁有关的黑白人生

2009-09-19 05:36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整容迈克尔梦幻

李 彦

喜欢孩子:温馨还是伤害

2009年6月26日凌晨,迈克尔·杰克逊因病不治身亡,终年50岁。

有人说,死亡未尝不是对迈克尔悲剧人生的解脱,因为他遭遇了太多的非议和莫名的指控。最为严重的,也是彻底打倒他的便是两次娈童案。

1993年,13岁的男孩钱德勒控诉迈克尔对其进行性侵犯。钱德勒的案子最后庭外和解,有传言说,为了摆平此事,迈克尔支付给孩子的父亲2200万美金。10年后。一位名叫加文的白血病男孩因为家境贫寒,成为迈克尔的救助对象。正是这位加文将迈克尔以“猥亵罪”告上法庭,说他与迈克尔同室而眠时,迈克尔对他上下其手。

对于这个指控,迈克尔的回答是:“事情根本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我们只是在一起玩耍。我读故事给他们听,火炉点燃着,我们一起入睡,给他们准备热牛奶和曲奇饼,仅此而已。”

没有人相信他。等待他的是漫长的庭审,一次次地上法庭、被记者质询、被放大数倍地报道。2005年6月,法庭宣判:10项猥亵罪名均不成立,迈克尔·杰克逊无罪。

虽然法律给了迈克尔一个清白,但流言蜚语却从未离开过他。面对流言,迈克尔说:“下流的人们脑子里只有性,他们整天想的全是性,我跟孩子们在一起很正常,很温馨。”遗憾的是,他与孩童之间的“温馨”常常被人误解,而他只能一遍遍地解释:“我决不会伤害孩子,哪怕是折断我的手臂。”

或许,2003年娈童案发生后,一份儿童心理医师的报告能够解释迈克尔所说的“温馨”。在多次和迈克尔及原告男童接触后,心理医生卡兹得出这样的结论:迈克尔只是一个“心理年龄退化到12岁左右的人”。卡兹医生绝非妄下结论:迈克尔曾在大街上学兔子跳;花15万美金请非洲巫师对他讨厌的人下咒;跟一群男孩关起门来在乐园里玩……

他那为外界所诟病的鼻子,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迈克尔一生接受过12次整容(他只承认做过4次),动手术最多的是鼻子,而鼻子的形状,越来越像“小飞侠”彼得·潘的鼻子:小、鼻尖上翘。

弥补童年:梦想也伤人

《彼得·潘》是迈克尔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童话人物彼得·潘是一个逃离了成人世界、永远不肯长大的孩子,他始终保持童年的天真,带领一群孩子在梦幻王国里快乐生活。迈克尔说:“彼得·潘意味着永远年轻、有魔力、浪漫……我就是彼得·潘。”

迈克尔可能不知道,有一种心理疾患就叫“彼得·潘综合征”。这群人害怕长大,心理永远停留在幼年时代。他们往往难以建立起牢固的夫妻关系,害怕承担责任,逃避现实,爱好、思维和行动都停留在孩子气的幻想之中。

很显然,迈克尔就是“彼得·潘综合征”患者。他建立了儿童乐园般的“梦幻岛”;总是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两次婚姻都十分短暂;成名后更向现实世界关闭了自己的心。

很多“彼得·潘综合征”患者都有一个失败的童年,迈克尔就是其中的典型。1958年,迈克尔在印第安纳州出生。他5岁出道,8岁成名,10岁出唱片,12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歌曲歌手。父亲则是他的经纪人。对于迈克尔来说,童年就是不断的训练、录音、表演,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在自传《太空步》中,迈克尔这样写道:“放学回家一放下书本,我就得马上做好去录音室的准备。到了那儿,我就得一直唱到深夜,直到过了上床时间。摩城唱片公司的马路对面有一座公园,我记得自己在录音室里看着那些孩子玩耍—我无法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自由,还有这么无拘无束的生活—心里盼望着能像他们一样。我对这种自由的渴望超出了一切。我忍不住想哭,但我还是只能去工作。”

不能自由玩耍并非是迈克尔遗憾童年的全部,严厉到冷血的父亲,才是他真正的噩梦。迈克尔说,很长一段时间,他想起父亲就觉得恶心、想吐。迈克尔的父亲有暴力行为,在他眼里,孩子更像是赚钱工具。因此,他十分严厉地训练孩子,动辄用皮带、鞭子抽打,甚至在晚上戴上面具从窗户爬进孩子们的屋子,把他们吓得半死。

伤感、孤独、缺乏爱的呵护、无法自主的生活,陪伴迈克尔度过整个童年。终于,他成了巨星,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30岁那年,迈克尔斥巨资买下了梦幻庄园,把它打造成心目中的理想乐园。旋转木马、摩天轮、电影院、爆米花、冰淇淋、大象、狮子,梦幻庄园完全成了“彼得·潘”的世界。

迈克尔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不要像他一样没有童年。他经常邀请孩子们到梦幻乐园,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生活。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迈克尔找回了童年的那个他。

然而,就是在这个理想的儿童乐园中,迈克尔被他最疼爱的孩子出卖了。2005年,娈童案胜诉后,迈克尔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梦幻乐园,因为,那里已经被成人世界破坏了,他再也找不到纯真和快乐。

成人的世界只剩黑色

迈克尔喜欢孩子,不仅是为了补偿缺失的童年,也因为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时,他才感到安全。

在童年时期,迈克尔已经不相信成人的世界。从七八岁起,围绕在他身边的就是各种充满心机的商人。他跟随哥哥们在夜总会演唱,看着成年男女们疯狂而下流的举动;他听着哥哥在一尺开外和不同的女人亲热,发出令他难堪的声响;他亲眼目睹父亲和另一个女人偷情……

所有的一切,打破了迈克尔对成人世界的幻想,甚至包括对婚姻的期盼。不难解释,为何他和两任妻子的婚姻都十分短暂,后一任妻子甚至抱怨她只是生孩子的机器而已;也不难解释,为何梦幻乐园建成后,他基本上断绝了和外界的往来。

这些“不难解释”在众人眼里,让迈克尔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个“怪人”,人们猜测他是同性恋、恋童癖、整容狂。而频繁的整容,更让昔日轰动世界的天皇巨星成为了人们随便拿来讥笑的小丑。

是的,近乎自残的整容,这是迈克尔人生的又一大悲剧。1978年,杰克逊在一场意外中弄伤了鼻子,他也因此首次做了鼻子的整容手术。此后,他对于整容的狂热超乎常人的想象,尤其是鼻子部分。

迈克尔说,他总是对自己的鼻子不满意,认为它长得滑稽可笑,因为小时候,迈克尔的大蒜鼻遭到父亲的嘲笑:“天哪,你的鼻子真大,这可不是从我这里遗传到的。”父亲的话让迈克尔十分难堪,恨不得死了算了。他在接受访问时曾说道:“我恨死他(指父亲)嘲笑我了。我每天都哭。”

有心理学家分析,迈克尔这种疯狂的整容行为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他能忍受手术的痛苦,是因为他存在一种自残的倾向。大部分人格障碍的形成,除了遗传原因之外,有强烈缺陷的童年环境是罪魁祸首。迈克尔的整容癖,毫无疑问是由于他那利欲熏心又残暴的父亲,在他小时候灌输出人头地的观念,并不断地嘲讽和打击,使内心敏感的迈克尔走上了偏执的完美主义道路。

和鼻子相比,外界对于迈克尔非议最多的还是“漂白”皮肤。1983年,迈克尔的肤色开始变白,直到白得毫无血色。外界猜测,他是用了某种化学药剂漂白皮肤,因为当时种族歧视严重,黑人的地位十分低下。迈克尔却说,自己会变成这样是白癜风造成的。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黑人的“叛徒”,迈克尔创作了歌曲《Black or White》。他在歌里唱道:“无论是黑是白,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

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迈克尔深信这一点,为此,他效仿耶稣,为慈善事业奔走,而获得他帮助最多的就是儿童。迈克尔说:“无论我们的童年受的伤害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一定要克服。”于是,他组织了“治愈世界”基金会,以帮助全世界的孩子。

可惜,医者不能自医。他帮助了全世界,却无法帮助藏在自己心里的那个孩子。

重新做回孩子吧

在黑与白的较量、爱与恨的认同中,迈克尔终于倒下了。也好,他能远离这个浮躁的世界,重新做一回孩子。

在他离世后,他的皮肤科医生证明,他的确患有白癜风;

在他离世后,曾经控告他性侵犯的男孩钱德勒承认,当年是父亲的教唆让他撒下弥天大谎;

在他离世后,父亲说,可能会重组Jackson 5,乘机赚一笔养老金;

在他离世后,女儿饱含感情地说:他是最好的父亲……

但他已经看不到了。或许对于他而言,这反而是种幸福。他本来就活在幻想的纯真世界中,做着一个12岁孩子的美丽梦想。

猜你喜欢
整容迈克尔梦幻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蝴蝶
梦幻鞋旅
梦幻褶皱
人性的价格
梦幻西游
老叔整容了
梦幻西游
兔子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