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

2009-09-23 08:46黄亦楠张魁冬
经济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

黄亦楠 张魁冬

摘 要: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是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业绩信息重要渠道,然而我国传统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与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国资委相关规定、办法提出,2010年中央企业要全面开展EVA考核,引入EVA将改善中央企业“贱用”资本的现状。但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指标需要辅助指标进行完善、改进,同时文章通过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BSC)的对比,阐述了EVA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业绩评价 EVA 平衡记分卡(BSC) EVA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020-03

2006年末,国资委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提出,从2007年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使用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指标且经济增加值比上一年有改善和提高的,给予奖励。”到2010年第三任期,中央企业要全面开展EVA考核。这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考核从重表面到重内在、从重短期效益到重长期效益的一次重大转变。然而,虽然在国企业绩考核中引入EVA尤其必要性,但EVA需要其它辅助财务指标进行完善,同时平衡记分卡与EVA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先天的互补性将为我们构建EVA业绩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机会。

一、EVA的思想渊源与概念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是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不断发展的结果,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EVA理论的基础,从理论上讲,EVA源于早期所开发出来的剩余收益思想,其本质是剩余收入的计量。一个公司之所以能为其所有者(股东)创造财富,公司投入的资金收入必须超过其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剩余收益衡量的是扣除负债和权益资金成本后的现金流,剩余收益正是EVA的思想渊源。EVA相对于剩余收益指标的改进体现在它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数据进行的多项调整,它还原了因财务报告的需要而被公认会计准则(GAAP)曲解的信息,简单地说,EVA是经过调整后的剩余收益。

EVA与传统利润指标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考虑企业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通过扩大资金成本范围来改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要求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持慎重态度和对投资回报给予高度重现,促使企业关注长期的价值创造,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EV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减去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是扣除所有投资资本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OPAT-TC×KWACC

其中:

KWACC=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率

二、国企业绩评价中应用EVA的必要性

国内学者、机构也对业绩评价体系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包括2002年修订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在内的我国业绩评价体系,其研究仍是一个以财务评价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存在很大不足。

1.权益资本存在考核盲点。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对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未揭示权益资本成本的机会成本,使得对外报告的净利润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同时,虽然权益资本成本的概念在央企中已深入人心,但还有部分国企存在权益资本成本观念淡薄的现象,且目前以利润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在这方面也是盲区,因此经营者业绩考核可以说是不全面的。

2.净利润存在部分失真和偏差。通常净利润被作为企业业绩评价基本指标,而会计收益计算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将净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会使企业业绩产生偏差。并且以净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根本指标,容易导致企业操作利润。现有会计制度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及财务报表编制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失真,直接误导投资者,损害投资者利益。

3.评价体系缺乏多方面的结合性。评价体系为评价而评价,无法与改进公司治理相结合,无法与改进管理相结合,股东利益与经营者业绩无法紧密联系一起,资本管理与资产管理无法结合。传统的核心财务指标并不利于保证企业组织架构的激励性和有效性,无益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助长了一些管理人员损害企业价值的行为。

当然,已有业绩评价体系还存在其它不足,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来衡量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满足投资者的监管需要。EVA从股东利益出发,既是一个对企业业绩表现的测量器,又是一个能将股东利益与企业业绩表现相结合的度量器,作为一套全新的管理工具、一种新的价值管理理念,国内企业业绩评价中引入EVA具有必要性。

1.树立弥补资本成本的观念。我国公司制国企大股东是国家,但国企长期没有实质性考虑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EVA计算中,既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又考虑股权资本成本,这一特性对正确衡量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EVA改变了管理者对权益资本的态度,重视权益资本,达到企业最优资源配置和资产运作。

2.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会计核算中,财务会计以其特定的公认原则反映着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会计准则的约束使会计利润与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真实情况的经济利润产生了偏差,但同时又有许多地方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判断,有的又需要对公认会计原则作出妥协。这样,既有判断失误又有迫于公认会计原则的妥协,以致会计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EVA则通过一系列调整,修正了现行会计准则产生的一些偏差和扭曲,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真正经营业绩。

3.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EVA系统能促进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和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的效用趋于一致,使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关系进一步合理协调,从而减少代理成本。

4.将业绩评价与企业决策相联系。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应用EVA能够鼓励经营者作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投资决策,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促使企业经营者在注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大小同时,考虑所运用资产的规模及成本大小。

三、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的完善

(一)剔除资本规模影响

EVA受资本规模影响,若资本效率类似则资本规模越大创造的EVA就越多。因此业绩评价中,除绝对数指标外还要消除资本规模影响,考察企业创造价值效率的高低。

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投资资本额)×100%

经济增加值率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的综合效率,反映资本经营效率的高低,增强了不同规模企业间价值创造效率的可比性。

(二)增加创造价值能力指标

由于业绩评价指标具有强烈的行为导向效应,直接引导企业的行为,因此业绩评价指标中必然要考虑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净资产EVA率=(EVA/净资产平均额)×100%

该指标反映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创造价值能力,股东可通过考察该指标,确定其资金流向,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

总资产EVA率=(EVA/年平均资产额)×100%

销售EVA率=(EVA/销售收入)×100%

EVA自身就是一种指标,其大小即可反映企业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这里采取EVA相对值进行处理,以利于企业进行横向比较。

(三)EVA的价值驱动指标

业绩评价就是要把委托者目标清晰地传达给经营者,其设计需要考虑EVA的价值驱动因素,使考核指标建立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基础上。

一个企业在资本占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获利能力、资本使用效率和资本结构是EVA的直接价值驱动要素。要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需要从三方面着手:降低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加快资本占用周转速度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销售税后净营业利润率=(税后净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核心业务的获利能力。

资本占用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资本占用)×100%

该指标体现企业经营有效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企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运营利用效率。

(四)建立EVA与现金流量表联系

EVA与净利润指标两点区别是净利润单纯地对利润表进行管理,EVA则综合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同时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使用效率。鉴于只有现金流量是公司当前可以实际控制和支配利用的财富,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也愈加关注,因此,很有必要考核经济增加值的现金保障状况。税后净营业利润实质上是不考虑融资方式下的企业获利能力,考察税后净营业利润现金率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现金保障率,体现企业当期收益质量状况。

税后净营业利润现金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税后净营业利润)×100%

在公式中引入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其大小反映公司自身获得现金的能力,是公司获得资金持续来源的主要途径,投资者可据此判断公司的盈余质量,并且现金流量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易被操纵。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能应对非正常项目的影响,可能包括非正常现金流量部分,且类似的现金流再次发生的概率很小;再则有时很难区分某一现金流量是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还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以在评价中可以引入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自由现金流量在评价公司业绩和显示公司实力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一方面从利润质量上讲,它是指在谨慎的、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另一方面,利润质量还意味着利润的稳定性,除了提供必要的现金流量外,还应有足够的财力去创新、扩张,而这一点正是自由现金流量本身所包含的特征。拥有稳定和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更能从容安排企业资本结构,通过考察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去判断利润质量高低,对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是可操作性的方法。

我们将上文所述的税后净营业利润现金率公式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换成自由现金流量,可以得到税后净营业利润自由现金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现金率=(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100%

四、构建EVA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在企业业绩评价创新时期,EVA与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可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业绩评价方法,BSC自从其提出以来,其影响力与EVA难分伯仲。本文采用了国内学者广为研究的EVA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一)BSC方法的利弊

BSC方法以财务指标为终极目标,设计了包括市场、客户等在内的非财务指标,将结果性指标和动因性指标有机联系起来,整合企业外部机会和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实施。BSC方法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加强企业战略核心地位,促进战略实施。企业通过BSC把战略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具体执行目标,使战略目标渗透到企业的架构之中,成为各层次员工的关注焦点。

2.促使经营者更加重视企业长远发展。BSC使管理者的视线转向非财务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综合评价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BSC更加鼓励经营者的创新行为,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过程。

EVA进行业绩评价应该是一种结果驱动过程的作用机制,BSC则是一种过程驱动结果的动态评价方法,它不仅评价过去,而且更强调未来。但BSC方法仍存在不足,如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存在一定的时滞;忽视对财务分析体系的借鉴和发展,没有形成一套得到认可的财务指标体系等。

(二)EVA与BSC方法的对比

BSC指标体系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运用BSC可以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为经营者指明战略管理的详细环节,经营者可以把握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评价,以提高经营管理业绩。因此,笔者认为BSC非常适合经营者进行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但BSC不适合股东对经营者进行的业绩评价,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股东更注重对于经营结果的评价。BSC相比EVA,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经营者自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控制环节,股东注重的只是经营的结果EVA。

其次,BSC的多指标体系易受经营者调节。BSC以多指标来考核经营者业绩且各指标权重不同,经营者会注意高权重指标忽视难达到且权重低的指标。同时,BSC部分非财务指标不能量化、操作性差,造成业绩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EVA单一财务指标则不会由于多指标或非财务指标而受到经营者的操纵。

第三,BSC指标间有时会产生冲突。BSC有些非财务指标是相互矛盾的,如产品质量与供货速度,要提高产品质量可能会影响供货速度;而要加快供货速度,也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这类指标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但BSC对EVA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尤其是BSC的非财务评价指标。

(三)构建EVA业绩综合评价体系

EVA指标依赖于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EVA业绩评价综合体系不仅包含EVA这类财务指标,同时还需要非财务指标,以更加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价值的驱动因素,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财务方面是BS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EVA财务指标的优越性已被人们普遍承认,将其作为BSC的一个财务指标可以实现优势互补。BSC能够有效克服和弥补EVA缺少非财务指标的不足,我们将BSC的框架引入到EVA业绩评价系统,丰富EVA的非财务层面指标,把EVA作为财务层面核心指标,即形成EVA综合评价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EVA被置于BSC的顶端,作为财务层面的核心指标,使EVA评价系统中的仅适应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机制扩大到全员范围。通过BSC使每一位员工清楚自己的行为对EVA增加产生的影响,使每位员工都能保持对EVA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虽然创造BSC方法时并没有明显地把EVA考虑进去,但这种方法却与EVA高度互补,在实践中EVA和BSC必须被看作一个有机整体。EVA的优点是它使企业集中注意力到价值创造的基本任务中,BSC的优点是它把管理层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对价值创造有关键作用的路径上。

BSC作为一个实施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其实施结果或程度还是需要财务指标来衡量,而传统财务衡量指标并不能和战略紧密衔接,尤其是不能和企业的最终目标价值最大化紧密衔接。使用EVA指标作为BSC财务方面的核心指标有效克服了这个问题,它使企业所有的行为都集中于一个共同目标:价值最大化。另外,由于EVA的计算采用税后净经营利润,它是对会计数据进行一系列调整得到的,可以部分消除会计利润的不合理性,更准确地衡量股东价值的创造。而且,EVA还是一个流量指标,这便于人们的行动及进行业绩评价,通过对EVA指标的分解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对EVA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从而将其他关键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将EVA与BSC结合,既能更充分发挥EVA的作用,又有利于完善BSC的战略实施功能。EVA综合评价体系明确了创造更多的EVA是不变目标,它是业绩评价体系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一种理性选择,它融合了BSC和EVA方法的长处。当然,BSC和EVA方法的融合,可能实践中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魁冬.基于新准则实施后的EVA与企业业绩评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张魁冬.侧重转移:新准则实施后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中国总会计师,2008(7)

3.魏岗.浅谈作为央企考核工具的EVA.中国总会计师,2008(7)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