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反射在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的价值探析

2009-09-25 09:46刘晓强余自华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武术套路教学训练

刘晓强 余自华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实践体验等方法,分析状态反射对武术动作学习与掌握的影响,指出科学合理的运用状态反射规律将明显加快武术动作的定型,提高武术动作质量。

关键词:状态反射;武术套路;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62-02

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的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可以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中状态反射深刻影响着武术动作的质量,头部的空间位置以及头部运动的时间顺序都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学习。正确地运用状态反射规律能促进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相反,不能正确运用状态反射规律,便会延长技术动作的学习周期。通过对武术套路中平衡、跳跃和跌仆滚翻类动作的例举分析,探析合理运用状态反射对提高武术动作学习的价值。

一、状态反射对武术平衡类动作的影响

武术运动中人的身体姿势是处于复杂变化的状态,人体重心的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当头部位置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群张力重新调整,以平衡人体重心。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状态反射对武术平衡类动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一)仰身平衡、燕式平衡

燕式平衡和仰身平衡是武术套路编排中静态平衡使用较为频繁的动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虽然两者技术要求有所不同,但都重点强调头部位置在维持身体平衡及增加动作美感方面的作用却是一致的。依据状态反射规律可知,头部后仰时,能反射性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上下肢屈肌和腹肌紧张性减弱,从而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充分运用这一规律,燕式平衡相对容易做到两臂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上体前俯背部挺直,左腿直腿后伸,高于水平;做仰身平衡动作较易使支撑腿伸直,上体后仰接近水平,另一腿伸直向体前上方举出,高于水平。若头部后仰不够充分,将出现背部弯曲、臀部突出以及举腿偏低等动作规格不到位情况,这样既不能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又影响了动作姿态的美观。

(二)提膝平衡、望月平衡

这两个平衡动作要完成较好,都是需利用到状态反射中头部侧转所引起的躯干和四肢肌紧张性的重新调整。在提膝平衡中,要求头向左侧扭转,这样就反射性地引起左臂伸肌紧张性加强和屈肌紧张性减弱,从而使左臂充分伸直后举。头向左扭转同样也将反射性地引起右臂屈肌紧张性加强和伸肌紧张性减弱,从而使右臂微屈并上举于头上亮掌。同时,躯干在两臂伸肌和屈肌紧张性重新调整的作用下发生向左侧的扭转,并与左腿的屈膝高提形成相互扭转。如此姿态方能给人一种舒展大方的美感。望月平衡则要求头转向右后方,结果反射性地引起右臂伸肌紧张性加强和屈肌紧张性减弱,有利于右臂伸展充分并直臂亮掌于右后侧。同样,头的右转也将反射性地引起左臂屈肌紧张性加强和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和伸肌共同作用的结果会使左臂教轻易在左前侧微屈于头上。躯干则在右臂伸肌和左臂屈肌的共同作用下,向右扭转,与在体后屈腿上举的左腿彼此牵拉用力。同时头部的右后拧转,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腹肌紧张性减弱,出现挺胸塌腰、背部挺直的身体姿态,这样才显得遒劲稳健、刚劲有力。相反,头部位置不到位将会出现右手肘关节弯曲,背部松弛现象,动作姿态自然也谈不上美观了。

二、状态反射对武术跳跃类动作的影响

在武术跳跃类动作的教学和训练中,大多注重弹跳、起跳腿和摆动腿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头部位置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则研究甚少。实际上,状态反射对跳跃类动作的完成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腾空外摆莲

该动作要求右腿大幅度,快速积极地向外摆开。整个动作要求做到腾空高,转体快,动作舒展,击拍响亮,落地轻稳,两手先左后右依次拍击右脚面,左腿伸直分开摆动,控于体侧。由于腾空摆莲既有身体的旋转又有右腿的腾空高摆,所以动作过程中头部位置不光要求侧旋而且还要求微前倾。首先,头部应主动向右旋转,这样将反射性地引起右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屈肌紧张性减弱,同时引起左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紧张性增强,造成身体主动向右旋转的运动状态,这将有利于腾空摆莲旋转速度的提高。如果忽视了头部的右旋就会造成腾空摆莲转体不够或双脚落地后上体滞后扭转的错误动作。做腾空摆莲时对头部位置的另一个要求是头应主动稍微前倾,这样会反射性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腹肌和四肢屈肌紧张性加强。腹肌和四肢屈肌主动收缩的结果会使右腿上踢外摆时有较好的高度,左腿更易伸直分开摆动并控于体侧。

(二)腾空飞脚

完成该动作的要求是:身体腾空,右腿向前上方弹踢,脚面绷紧,脚高必须过腰,右手迎击右脚面;同时左腿屈膝,左脚收控于右腿侧,脚面绷紧,脚尖向下。左手在击响的同时摆至左上方,上体微前倾,两眼平视前方。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腾空飞脚动作,必须高度注意头部位置,保持头部微前倾,反射性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四肢屈肌和腹肌紧张性加强,这样右腿摆高,左腿屈膝收控于右腿侧才会更加简单。如果练习时头部正直或者后仰,就会使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四肢屈肌和腹肌紧张性减弱,造成摆腿不高、重心偏后、姿态松散的现象。所以,在学习新动作和纠正错误动作时重视头部的正确位置显得很有必要。

(三)旋风脚

该动作要求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上方摆动,上体向左上方翻转,身体向左旋转一周,右腿在空中完成里合腿,左手在面前迎击右脚掌。身体要在空中完成转体,需要达到一定腾空高度及一定旋转速度。在完成这一动作过程中虽然头部位置的改变对腾空高度影响甚小,但对身体旋转速度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头部主动向左扭转,会引起左侧上下肢肌肉中伸肌紧张性加强、屈肌紧张性减弱,这样有利于左腿提起向左上方摆动、左臂由下向左上方抡摆;同时头部向左扭转,还可使右侧肢体伸肌紧张性减弱而屈肌紧张性加强,造成右腿里合和右臂抡摆的主动性加强,为右腿高举创造有利条件。在一系列反射的作用下完成旋飞脚的身体旋转速度会有明显提高。因此,在其他身体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头部转动所引起的状态反射来增加旋转速度,未尝不是提高旋飞脚动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状态反射对武术跌扑翻腾类动作的影响

在跌扑滚翻类动作的教学与训练中,状态反射作用表现尤为明显,利用好了这一规律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动作结构、运动路线和顺序等特点分析后,及时准确地作出相应的头部位置的变动,是达到正确的身体姿势,准确而协调地完成动作的重点。

(一)前空翻

该动作要求两腿同时蹬地,团身、收腹、曲腿向前上方跃起,在空中完成向前翻转动作。练习时多出现屈体团身不够,导致身体翻转半径加大动作完成质量差甚至失败。造成这一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运动中的头部位置在状态反射中的作用。前空翻的正确姿势要求在空中完成前翻动作时头部应尽量前倾,保持下颚紧收, 反射性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四肢屈肌和腹肌紧张性加强,从而达到充分团身曲腿,使翻转半径减小易于完成整个动作。由此可见,头部前倾是达到前空翻姿态优美、动作标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完成前空翻的动作过程以外,还应重点强调头部位置相对于躯干位置的改变这一状态反射规律对提高前空翻动作质量的重要性。

(二)旋子

头部位置在旋子动作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头部侧转,反射性地引起左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屈肌紧张性减弱,右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紧张性加强;上下肢肌肉紧张性重新调整,有利于使身体主动向左甩腰摆动并进一步完成空中的旋转动作。如果头部左转不充分,就会使身体旋转速度较慢,甚至身体向左平旋受阻碍,表现为双脚落地后上体明显滞后。二是头部后仰可反射性地引起四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四肢屈肌和腹肌紧张性减弱,使四肢充分展开、背部挺直,并使两腿高举超过水平位置。相反,若头部位置扭转、后仰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身体平转困难,两腿松软无力高不过腰,致使动作完成质量低下。

四、结论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大多数技术动作是在人體处于非常态姿势下完成的。头部位置的改变在完成技术动作及控制身体姿势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其运用是否合理、准确将直接影响到身体的稳定、动作的美观和腾空的高度等一系列评价指标。武术教练及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要重视头部位置在技术练习中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各种动作中头部位置以及头和躯干的角度,科学地运用状态反射规律。

参考文献:

[1]王步标,华明,邓树勋.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4.

[2]唐韶军.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71—72.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2—70.

[4]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9.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武术套路教学训练
竞艺语境中武术套路的现代意蕴
论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与培养
彩球练习法在乒乓球运动员反应速度训练的应用探析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变换规则与要求提高非专业女子篮球教学训练水平
NBA赛事与中国武术套路赛事的差异
武术套路之动作节奏训练法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武术套路学习与推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