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殖民时期文学中的主体精神

2009-09-29 03:27唐功志王春晖
大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平等自由

唐功志 王春晖

摘要:美国殖民时期文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思想,主要有幽默乐观、开放包容、冒险创新、平等博爱和自由主义精神,这些精神交织融汇,构成日后美国的国家精神和民族主体意识。

关键词:殖民时期 主体精神 平等 自由

一、幽默乐观精神

美国殖民时期大约从1607年约翰·史密斯船长领导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詹姆斯敦到1765年殖民地人民愤怒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法为止。尽管最初的移民在开荒的岁月中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但在这块物产极为丰富的土地上,人们怀着对人类自由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爆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逐步形成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美国精神。美国人天性乐观,这与殖民时期美国文学的幽默传统分不开的。这一传统的形成与美国的社会历史、宗教哲学、民族精神以及多元文化基因有着密切的关联。早期移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讲幽默故事:首先是排解烦恼和恐惧;其次是给渴望倾听快乐和新奇故事的人们提供消遣和娱乐;再次是将幽默作为维护社会规范的手段,移民们来到新大陆的目的是寻求自由,但是个人理想与由不同理想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当个人的行为与社会发生过分激烈的冲突时,幽默常常可以起到消除摩擦与缓和冲突的作用[1]。

美国殖民地时期文学已经具备了幽默元素,为美国文学的幽默传统奠定了基础,这一传统的形成与美国的社会历史、宗教哲学、民族精神以及多元文化基因有着密切的关联。殖民地时期的幽默作家主要包括纳撒尼尔·沃德、乔治·艾尔索普、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他们的创作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具有鲜明的反知倾向;大量運用夸张手法,充分显现出美利坚民族的自信心;将幽默与讽刺相结合,揭示社会和人类的弊病;运用降格手法以及方言俚语,使幽默具有本土化和大众性特点。

二、全球化视野的开放精神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美国又是一个移民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这与其殖民时期的全球化视野下的开放精神一脉相承。美国文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具有全球化的性质[2],吸取世界文学中的精华,尤其是欧洲先进哲学思想,再加上美国本土的素材和民族精神,为美国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繁荣以及美国文学的输出,进而形成了当今的美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宣扬冒险、创新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电影《与狼共舞》邓巴中尉就是一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代表,也是早期美国冒险创新精神的缩影。早期英国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学,包括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旅行家所写的航海志、游记、见闻录以及记史文字,其中除了对美洲原住民的观察记录外,有不少是对新大陆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描述[3]。这些生态描写与当今的生态诠述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以人的理解和利益为中心,建立人类自然生态间之权力支配关系,而后者则以生态本身存在之价值为出发点,强调保护日益被人类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早期美国文学中这些航海志、游记及见闻录中的生态描写,主要目的固然是为了吸引新移民以及投资者,故而大都从正面强调新大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等等。这些游记、见闻录以及地方志除了替英国政府做宣传之外,还不断吸引新移民和投资者,宣传和树立个人在异域的英雄形象。

四、具有宗教色彩的平等、博爱精神

宗教在美国根深蒂固,是美国赖以立国的精神动力。早期移民的文化由于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斗争,所以开始时文学发展比较缓慢。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之类的文字,作者都是英国人。英国殖民地建立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清教主义作为控制殖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著名的作家有科顿·马瑟(1663-1728)和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等。随着工业、贸易和民族意识的增涨,宗教自由的呼声提高,清教主义的神权统治走向衰亡,为人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等民族独立的意识所代替。

当15世纪初第一批为逃避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抵达美国时,即订立了体现人民主权和平等自由思想与原则的《五月花号公约》,表达了人们反对专制、渴望民主和自由的愿望,此公约也被视为“北美民主制度的一块基石”和“美国宪法的胚胎”,标志着独立自主、民主自治、平等合作的清教精神从此在美国扎根。早期英国殖民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描写,暗藏着对清教神学思想的论述,它们试图以描写生态自然之名“来弘扬基督教教义、构建和宣传基督教神话和清教神学思想;同时,这些着眼于对新大陆赞颂的生态描写与清教神学思想相结合,积极参与美国国家意识的构建,成为日后美国民族精神的主体。

清教徒(Puritan)在多年后根据他们自己的清规戒律,建构了一种崇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忠厚虔诚以及淡泊清苦的生活哲学。这些清教徒的价值观充斥美国早期作品,包括证道集、经书以及像著名清教徒牧师约翰?科顿(John Cotton)与科顿?马瑟(Cotton Mather)的手札信函。科顿?马瑟(Cotton Mather)终其一生撰写超过450部谈经论教的著作,如此高产的确令人叹为观止。这也证明他不但宣导清教徒(Puritan)的艰苦奋斗理想,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17世纪后半叶,大西洋沿岸从南到北都有人定居,于是殖民地建立起来了,且殖民者多半是英国人。殖民地居民不乏诗人及散文作家,但是没有小说家。至于为何独缺小说家是可以理解的:由于英国本土小说还未成形,且殖民地的清教徒(Puritan)认为大家不应该阅读小说,因为小说顾名思义不是真人真事。这个时期戏剧成为最流行的文化传播形式,一直保留至今——每到周末,教徒们都汇聚到教堂参加礼拜活动,包括讲《圣经》故事,演《圣经》话剧,唱赞美诗等等。

五、自由主义精神

早期大量文学作品主要讲殖民者如何勇敢聪明地消灭了敌人,掠夺的行为被赋予高尚的光环。印第安人被媒体妖魔化,尤其是食人部落的传统被大加渲染,变成快乐的食人盛宴。此外,这类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殖民者道德匮乏的生活状态,在偏远的聚居地,任何冒险家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杀人,决斗是日常的好戏,帮派火拼,大规模的抢劫行动比比皆是,体现了美国人崇尚自由的精神。美国殖民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托马斯·潘恩、汉密尔顿、帕特里克·亨利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作为殖民地的代表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出色的表达力、朴素的风格和精妙的幽默感使他成为一位有着写作天赋的优秀作家,《自传》是富兰克林最出色的作品,著名的《穷理查历书》是他用以寄希望唤醒美国每一块殖民地上的平民百姓的一部作品。马克思曾经谈到,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现代国家,美国能有今天,是因为他们拥有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这样的英雄。正是这些人,使得美国文学中的自由化因子迅速增强并得以扩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平等自由和政治自由化的进程,重新考虑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奠定了今日美国的自由主义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苏晖,论美国殖民地时期文学中的幽默[J],外国文学研究,2008(4):81-88.

[2]胡铁生,论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235-240.

[3] 朱新福,论早期美国文学中生态描写的目的和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72-75.

作者:

唐功志 王春晖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平等自由
平等的悖谬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