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国医院后勤改革与标准化建设

2009-10-09 09:56林正刚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2009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改革

[摘要]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医院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对现代医院后勤正确界定。医院后勤必须向服务管理经营型方向发展,变医院消费后勤为经营后勤,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最终实现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在实施运作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自己医院发展的模式,要符合成本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医院后勤的服务、管理、经营优质高效。

[关键词]医院后勤 改革 标准化建设

我国医院后勤管理现在还相对薄弱,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被人们重视得还不够,大家要关注后勤改革,关注医院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和社会化。传统的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正面临着挑战。引入社会化服务的理念,运用企业化管理的手段,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打破医院后勤系统封闭运作的状态,实行医院后勤面向社会的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如何面对这场改革?我们作了如下思考和实践。

一、中国医院后勤改革现状与出路

中国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载体,经过建国后六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医院后勤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而得到发展,医院后勤管理已经从经验型、事务型的业务工作逐步发展成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用性的专门学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社会化也从一般号召走向实践,并成为后勤改革的出路和发展趋势。其中经历了内部承包、二级核算、管办分开,专项服务社会化等几个发展阶段,部分医院还实行全方位一体化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医院后勤保障逐渐打破小而全、大而全、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供给制体制、初步改变了过去后勤服务吃大锅饭,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人员素质低和服务水平低的状况,开始呈现注重后勤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新局面。医院后勤保障能力被许多有识之士视为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明确提出中国医院后勤改革的发展道路。

1.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中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单位的后勤服务突破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办社会”的自我配套的封闭模式,引进竞争机制,把医院内部后勤服务项目与社会上的服务行业融为一体,建立起双方对称合理的责权利关系,为病人和职工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工作与生活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医院后勤资源人、财、物的综合效益。

美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医院后勤契约外包方式,其优点是降低成本、增加服务项目、改善核心业务、弥补专业不足、避免设备投资、规避人员风险,提高医院形象及增加效益。中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开展十余年,逐渐得到业内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当前医院后勤管理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才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切合实际。这是医院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2.医院后勤经营企业化

医院后勤要从原来依附于医院的主体改变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企业法人。包括:分行政区域成立卫生技术发展支持中心;原有后勤服务机构在自愿基础上加入卫生技术发展支持中心;其它后勤服务机构进行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或独立经营;社会上的自然人或法人投资成立后勤管理服务专业公司;均完全实行独立的企业化经营运作。

3.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化

医院后勤社会化和企业化解决了改革的方向和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优化问题,医院后勤的专业化则要从建立和发展医院后勤管理学科的角度探讨、研究、实践医院后勤管理的专业化问题。它包括后勤管理的对象与分类、后勤管理的手段与流程、后勤管理的组织、后勤管理的评价、后勤管理的标准等等。

4.医院后勤行业标准化

每个产业都要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这是实施科学管理和推进行业发展的关键。正如IT产业建立行业标准之后,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行业标准的核心是服务管理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资质标准(服务提供能力标准、职业资质标准)、服务设施标准、服务安全(卫生)标准,服务环境保护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标准等一系列内容。目前,政府将医院后勤的契约管理归入普通物资采购,以及建造项目一类,忽视了医院后勤管理的风险性,稳定性的特征,导致了企业服务的短期行为,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和投入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医院后勤服务由于包含着医院设施这种特殊物业的管理,我国目前既无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更没有国家标准,使医院的后勤管理服务概念模糊,无标准可依。例如:管理服务的项目名称与分类不统一,业务界定不统一,取费价格依据不统一,管理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各施各的法,各定各的调。目前医院后勤社会化已经出现服务不规范、低价竞争、低质量服务,严重影响了后勤改革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医院后勤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标准指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所谓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目前,中国医院后勤迫切需要制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了标准才能规范企业竞争行为,规范管理服务行为,保证管理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后勤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呼吁政府、行业协会尽快把医院后勤标准化建设列入日程,抓紧制定一套标准和实施细则,做好标准工作的诊断、标准编制的培训、标准结构的设置、标准的内部评审、标准的外部评审、标准的备案申报、标准的批准和实施。标准化可以分步推行,先做企业标准,再做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最后完成国家标准。

二、当前医院后勤改革与标准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医院后勤改革与行业标准化建设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和艰苦的工作,但目前可以着重加紧解决以下问题:

1.充分认识医院后勤管理服务与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特点。

(1)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多。它除了包括机电工程管理、治安管理、环境保洁和房屋本体维修等物业管理内容外,还包括医疗被服洗涤、收送,医疗物品院内运送、导医、护工服务、营养治疗配餐、快餐和职工食堂管理、托儿所、招待所、文体场馆管理及商业服务等内容。还可扩大到医院基建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

理和医疗器械运行维修服务等等。

(2)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区域范围大。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所有工种和工作流程都必须十分注重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医疗安全。其机电工程维修、保洁、保安服务必须全部深入到医院所有科室、所有区域,而且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和全年全天候服务。

(3)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环境复杂。医院的财产集中、人流集中、公共开放、救死扶伤、医患矛盾的化解与和谐等,使医院后勤管理服务面临复杂的环境。

(4)管理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特殊。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对象除医护人员外,主要是需要诊疗和康复的患者,这是一批身体和心理处于特别需要关照的弱势群体。

(5)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理论支撑专业要求高。医院后勤管理服务除了要有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理论支撑外,还要有医院管理学和医院各专业学科的理论支撑。

2.明确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项目分类,界定业务范围。由于医院后勤管理服务与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关联,而后勤社会化服务又形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化管理,而且后勤服务企业又不是医疗机构的持牌人,它不能承担医疗责任。因此,明确划分后勤管理服务项目,严格界定其业务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项行政立法工作。例如:护士与护工的工作范围,护士与清洁工的工作范围,护士与陪护工的工作范围,营养治疗配餐医生、营养师与配餐员的工作范围,以及所有后勤管理服务项目、内容、岗位职责都要严格规范。

3.制定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收费方式和基本标准。目前,建筑、装饰、机电、安装工程行业由于建立了企业等级和资质,制定了相应的承包取费标准,不同级别的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竞争,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基本体现性价比的市场规律。物业管理服务也由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制定了企业等级资质,颁发了物业管理的取费标准。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基本是健康有序的。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涵盖医院物业,也应该尽快建立后勤管理服务的收费方式和基本价格系统,以合理的性价比保证优质服务,维护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4 . 制定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现在很多医院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很多企业也以自己的质量标准为医院提供服务,少数企业引进ISO9000,ISO14000等国际标准。但如何提供一套充分结合我国现代医院实际的质量评价标准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这套标准应该包括评价指导原则,评价项目与内容,评价技术与方法,评价分值,评价时间频率,评价组织以及奖罚方法。

5.制定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招投标模式和标准合同。目前各地区各医院的后勤管理服务作为政府采购项目,多数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但由于没有医院后勤行业招投标模式,只能参照一般物业管理或其它行业进行操作,各式各样,各施各法,很难满足医院的特殊性需求。特别是作为契约式的服务合同期限,使已经合同期满后的医院面临很多难题。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后勤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进入机制、退出机制,都应该通过医院后勤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模式。同时,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合同,也可以参照工程承包合同、物业管理合同、房地产买卖合同、工贸企业购销合同的方法,制订适合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行业特点的标准合同。

6.建立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职业技术训练基地和专业人才认证机制,保证服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医院后勤服务项目、内容、工种岗位繁多,从业人员学历又多数偏低,很需要建立职业技术训练基地,制订专门教材,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严格考核发证,监督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这是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7.建立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学科研究队伍,进一步加强医院后勤理论研究。虽然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近年出版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和书刊。但医院和后勤管理企业应该意识到,在医院医疗服务的整体平台上,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学科研究队伍还远未形成,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有很多课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好象医生在不断学习研究发现和消除病灶一样,医院后勤工作者也可以不断学习研究发现和消除医院运行中后勤机体的病灶,以保障医院整体健康安全和优质、高效、低耗运行,强健医院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学军:医院科室责任成本分配方法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4;23(5):67-68

[2]吕军 耿韬:传统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利弊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54-55

[3]肖红军:入世对国有医院的冲击.湖北日报,2002,03,12

[4]丁琛:浙江公立医院发展遭遇困局?医药经济报,2005,04,01

[5]刘莉:深化后勤服务改革探析 2007年 第07期

[6]王学忠:浅谈医院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实践,2008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林正刚( 1 9 5 5 - ) , 男, 广东东莞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参谋,深圳市对外贸易集团 干部科长 人事处长,深圳(澳洲)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上海公司 总经理,深圳巨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众安康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深圳市众安康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猜你喜欢
标准化建设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浅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系统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